高平市“接诉即办”赋能基层治理

奔着问题去 围着问题转

发布时间: 2025-10-23 09:07:42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近年来,高平市积极推动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奔着问题去、围着问题转,全力构建以群众诉求为驱动的基层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目前,接诉即办共处置群众诉求17677件,解决率达到93.47%,回访满意率达到92.75%。

强化党建引领、整合条块资源,形成全市上下一盘棋。针对从前各部门在推动基层治理中分散化、碎片化的问题,高平市从顶层设计上系统谋划推进,有效破解群众诉求调度不权威、反映不集中、派单不精准、办理不高效等问题。理顺机制。高平市将党建引领接诉即办作为“一把手”工程,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机制,明确党政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整合职能。2024年5月,高平市委社会工作部成立后,将政法委承担的接诉即办改革任务划入社会工作部。做实平台。聚焦基层治理,利用数字赋能,构建起城乡融合、共治共享的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平台,实现一个中心整合数字资源、一个中心处置群众诉求、一个中心综合指挥调度,推动基层治理向精细化、高效化迈进。

破除数据壁垒、畅通诉求渠道,实现一个入口听民意。针对群众诉求渠道分散、基层多头回复、工单办理质效不高等问题,高平市整合“12345政务服务热线”“高效办”、网格渠道、“街乡吹哨”等十个诉求渠道,打造一个“超级入口”。通过接诉即办平台实现诉求集中受理、统一分派、快速处置,构建起全天候、全领域、全方位的群众诉求响应体系。同时线上在“高效办”中增设了“人民建议征集”版块,线下依托乡镇(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政务平台,把建议征集工作延伸到了基层“最后一公里”。为打破数据壁垒,高平市将接诉即办平台与1750个基层网格深度融合,建立“网格自循环、村社小循环、乡街中循环、市级大循环”四级处置机制。此外,市接诉即办平台与信访部门通过数据共享和流程对接,建立“信访+接诉即办”诉求互转机制,对未形成信访事件诉求及时转办、群众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今年以来,依托诉求互转机制已成功调解矛盾纠纷63件,实现把纠纷解决在前端、矛盾化解在萌芽。

快速响应处置、一单直派到底,确保有呼必应解民忧。有诉必接,马上就办,高平实行365天、7×24小时接收群众诉求,实现复杂疑难诉求7日处置,一般诉求5日解决,基本生活类需求24小时解决,突发事件2小时反馈。三级响应,分级处置,着力打造“市—乡—村”三级指挥平台体系,横向联动全市所有职能部门及公共服务企事业单位,纵向指挥15个乡镇(街道)二级平台和334个村(社区)三级平台,形成左右联通、上下贯通的一体化联动指挥体系,分级处置群众诉求。建立“村(社区)—乡镇(街道)—市级平台”三级吹哨体系,基层对事件研判后逐级“吹哨”,精准转办。完善“受理—派单—处置—反馈—评价—归档”“六步闭环”运行模式,推动诉求高效办结。在接收群众诉求后,指挥中心依据“派单目录”,将诉求派发至职能部门和乡镇(街道),属于村(社区)管辖事项,二级平台转派至三级平台,村(社区)调动十支队伍处置。2024年以来,为进一步充实社区治理力量,高平市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吸纳在职党员、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等十支队伍下沉网格,加入社区治理合伙人,协助专职网格员开展政策宣传、隐患排查、纠纷调解等服务。目前,通过“公益+低偿”服务机制,凝聚3.3万名合伙人参与“微治理”,累计解决群众身边问题一万余件,打造了“红色微心愿”“单元红管家”“致和调解”等志愿品牌。(杜英姿 郭文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