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本是农闲时节,但长平大地的田间地头却是一派忙碌景象,大棚采摘、药材采收、果树管护……农民告别了曾经的“冬闲”传统,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展冬季产业增收路上,书写着崭新的“冬忙”致富经。
温室大棚“春意浓” 产业兴旺好“钱”景
入冬以来,寒意渐浓。在石末乡东靳寨村的科田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蔬菜大棚里,满是一派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景象。放眼望去,西红柿、西葫芦挂满枝头,长势十分喜人。工人们在一旁忙着整理枝蔓、采收蔬菜,积极为蔬菜上市做准备。
“今年冬天的大棚蔬菜长势挺好,菜的价格也不错。我们在这里打工,一年下来可以收入2万元左右,而且离家近,走几步路就到了。”正在大棚里忙碌的村民靳影平乐呵呵地说道。
据悉,科田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占地面积约40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10栋、春秋棚25栋,以种植西红柿、白菜、西葫芦、生菜、青菜、香菜等蔬菜为主。合作社采取订单化蔬菜种植,实现了“基地+农户+销售渠道(公司)+销售终端(超市)”的模式,生产的蔬菜经由供销果蔬公司直接进入超市。合作社每年可带动村集体增收10万元,带动1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接下来,我们还将积极关注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品种,开展多元化蔬菜种植,推动大棚产业向科学化种植、规模化发展,促进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合作社负责人郭海雷说。
药材飘香采挖忙 振兴路上有“良方”
眼下,正值中药材冬季采收季。来到北诗镇野沟村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见村民们正在忙着采收党参、板蓝根等中药材,田间地头一派丰收景象。“自从去年村里开始种中药材,我们就一直在地里干活,种苗、除草、打药、采挖,一年活儿基本没断过,既能顾得了家,还能增加一份收入,真不错。”村民贺爱仙一边捡板蓝根一边笑着说。
近年来,野沟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与高平瑞祥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合作,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流转50余亩土地发展中药材种植,集中连片种植党参、板蓝根、柴胡等中药材,其中种植板蓝根20余亩、党参2亩、柴胡31亩。目前,板蓝根、党参已迎来采收期,合作社通过“机械+人工”的方式进行采收,在提高作业效率的同时,确保每一根都符合收购标准,进一步提高药材品质。
“今年,党参和板蓝根的产量预计可达1万余斤。我们已经对接了陵川、运城、平顺等地的药商,销路不用愁。接下来,我们还将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探索种植蛇床子、冬葵子等中药材,实现‘一年两季、一地多收’,不断把中药材产业做大做强,让‘苦’药材种出村民的‘甜’滋味。”高平瑞祥农业产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东妹说。
万亩梨树忙管护 夯实丰产好基础
眼下,高平市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的1.1万亩梨树进入休眠期,也迎来了冬季管护的最佳时期。连日来,高平市农投集团抢抓有利时机,组织沿线农户对万亩梨树进行剪枝、施肥等冬季管护,确保为来年梨果丰产丰收打好基础。
在五谷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梨园里,20多名村民穿梭在梨树间,手拿工具,分工协作,对一株株梨树进行修枝、挖坑、施肥、涂白等管护作业,一派热火朝天的冬忙景象。
“我们邀请了果树技术人员来到梨园,为村民们讲解剪枝的技巧和要领。同时抢抓晴好天气,组织村民们全力做好梨树冬季管护工作,给梨树施底肥,进行树干涂白,有效地预防病虫害,让梨树可以安全过冬,确保来年的黄梨增产丰收。”合作社负责人李鹏飞说。
近年来,为发展壮大黄梨产业,高平市农投集团深挖优质乡土资源,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乡镇合作,成立了9个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了1.1万亩黄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发展黄梨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有效带动了30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