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晋城市最有影响十件大事

发布时间: 2024-03-18 08:00:00 信息来源: 市委政研室(市委改革办、市综改办)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一、学思践悟、凝心铸魂,精心组织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2023年,市委坚持把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党的建设头等大事,把“稳增长、惠民生、保稳定”作为主题教育最大的实践和最需要取得的实效,紧扣“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充分借鉴运用第一批主题教育成功经验,一体推进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建章立制,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主题教育期间,122家县处级单位、6862个基层党组织、14.6万名党员扎实推进学习教育,共完成调研课题665个,现场研究解决问题2968个,办理民生实事586件,出台相关政策、制度、机制769项。主题教育中央第三巡回指导组在晋城调研期间,给予“认真、规范、扎实”的高度评价。

二、经济运行稳中向好,GDP增速在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的基础上继续领跑,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保持全省前列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我市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保安全,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态势。全市GDP增长7%,增速在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的基础上继续领跑,总量保持全省第4位;9项主要经济指标中5项位居全省前2位;县域经济持续领先,泽州、高平、阳城、沁水4个县(市)GDP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连续三年排在全省前10位;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三、光机电产业如期实现产值“3年500亿”目标,晋钢集团首登“中国企业500强”,转型发展态势强劲

2023年,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科学提出“669311”工作体系,对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作出全面部署。一年来,我市不断深化全方位转型,持续推进能源革命,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1+5”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速构建。煤炭产量超额完成省定任务,251处采掘面智能化改造全部完成,13座年产能180万吨以上煤矿智能化建设全部开工,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0%;钢铁产业年产值突破600亿元,晋钢集团首登“中国企业500强”;铸造产业链主企业康硕集团总部注册地从北京迁至高平,汉通鑫宇实现新三板挂牌上市。建成全国首个薄煤层气大规模开发项目,煤层气全年产量达74.1亿方,产量及增量保持全省第一;光机电产业如期实现产值“3年500亿”目标,近三年年均增长42%,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文旅康养产业持续壮大,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服务业增加值连续四年排在全省前2位,“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入选全国试点;数字经济规模效应日益凸显,高标准建成“双千兆”城市,5G基站建设提前两年实现“十四五”目标,晋城光谷产业园入选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型园区。

四、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城建三年行动让城市有“颜值”更有活力,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3年11月27日,全省学习践行“千万工程”经验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委书记、省长亲自带队,市县两级书记实地观摩,是近年来在我市召开的规格最高、参会人数最多的全省性重大会议活动。我市全市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成绩成效和探索形成的“高位组织推动、全域谋划布局、重大工程牵引、提升治理效能、多元资金投入、强化机制保障”6条经验做法,得到了与会领导和兄弟市县的一致认可。一年来,我市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这把“金钥匙”,推动全市域城乡深度融合双向赋能共同繁荣。总投资超千亿的城市建设三年行动累计完成投资830亿元,丹河新城“人、产、城、文、景”融合发展步伐持续加快,泽州县委、县政府整体入驻丹河新城,彻底告别“有县无城”的历史;主城区“十大片区”特色化改造纵深推进,一批道路交通、公共服务、市政配套重大项目建成投用,一批建在家门口的公园、游园、广场让群众推窗见绿、移步换景,美丽晋城更有颜值、更有气质。深入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880多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辐射带动739个村增收致富;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20.2平方公里先行区全面提质;“大水网”工程全域推进,张峰调水供水工程加快建设,百万群众将喝上优质“张峰水”;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种模式”和联农带农利益联结“6项机制”持续拓展,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居全省第一方阵,“一环两带、五指成拳、百村精品、千村共富”新画卷徐徐展开。

五、成功举办2023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

2023年8月25日-27日,2023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在我市隆重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何报翔讲话并宣布开幕,原省委书记蓝佛安出席并致辞,省委副书记、省长金湘军主持开幕式。大会通过“1+8+N”系列活动,全面展示了晋城得天独厚的康养产业发展优势及成果,受到了与会嘉宾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近年来,我市加快建设全国“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持续完善“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文旅康养发展格局,不断丰富“示范区+大景区+百村百院+旅游路网”的产品供给体系,探索形成医疗康复、社区颐养、文化润养、旅居度假等“8种康养”模式,凤城康养示范区入选全省首批文旅康养示范区,王莽岭、析城山等大景区提档升级,“百村百院”百花齐放,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入选全国首批交旅融合典型案例,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20强市”,陵川县上榜“中国康养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100强县”“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越擦越亮,康养产业正成为我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民生幸福产业。

六、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全域文明创建取得新突破,文化软实力让文明晋城底色更亮

2023年,我市依托文化资源禀赋,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将文化融入城市肌理,将文明融入现代生活,广泛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力量。坚持用足用好文化优势,加快构建“一心一廊两带三片区”总体布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名单,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达40个、数量全国第一,中国传统村落达186个、数量全省第一;坚持讲好晋城故事,成功举办“山西文学盛典·赵树理文学奖之夜”、第六届山西(晋城)太行山文化旅游节,被中国作协授予“全民阅读推广城市”称号,上党梆子《申纪兰》荣获全省“五个一工程”奖;坚持用先进文化惠民富民,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通过文旅部复核验收,入选全国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促进文物与文旅融合,“游古建”成为旅游新名片,辐射带动10余万群众就业增收;坚持以优秀文化涵养城市文明,38万名志愿者参与联点共建、文明交通岗活动,累计服务1756万小时,先后涌现出各级各类好人模范先进典型1534人,市级以上“新时代好少年”207人,“中国好人榜”78人位列全省第一,国家级先进典型数量居全省前列;陵川县成功入选2020-2022年度山西省文明城市(县级),全域文明创建实现新突破。

七、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绿色成为晋城发展最动人的色彩

2023年,我市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突出抓好污染防治,紧盯“十大任务”、用好“十项机制”,狠抓工业源精准化治理和社会源精细化管控,扎实推进工业企业结构减排。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综合指数在168个重点城市中首次退出后50名,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PM2.5浓度34.7微克/立方米,历史最优;PM10、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分别排在全省第1、2位;9个国、省考断面全部为优良水体。持续厚植生态优势,大力实施生态修复治理和绿化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完成历史遗留矿山环境修复治理3000亩、绿化造林2.46万亩,累计种植各类乔灌树种82万株、地被545万平方米、大地彩绘农田景观3.8万亩,森林覆盖率稳居全省第1。有序推进“双碳”战略,谋划构建碳达峰碳中和“1+X”政策体系,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率保持全省第一方阵,近四年以年均2.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8%的经济增长。我市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阳城县入选“中国天然氧吧”,陵川县连续八届入选全国深呼吸小城。如今的晋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

八、大力实施“引凤兴晋”计划,“全国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加速构建

2023年,我市紧扣“1+5”现代产业体系,以实施“引凤兴晋”引才计划为抓手,以深化省校市校合作“12大基地”建设为载体,全面构建“1+6”柔性引才政策体系,市级主要领导带队开展“政企进校园”系列活动,先后走访北京、上海、武汉等14地、41所高校,累计达成93个合作项目,1611名优秀学子登记就业意向;市县联动集中开展“人才服务月”系列活动,发布科技成果216项,签约项目38个、签约总金额204.6亿元,2718名省内外高校在校大学生来晋实习实训;实施“七个一批”引才工程,柔性引进博士或副高以上人才541人,完成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8个,其中引进的108名全国一流医疗人才,累计接诊超万人次,让全市人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我市精心打造全国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为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九、获评全省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连续13年荣膺国家卫生城市荣誉称号

2023年12月,我市被全国爱卫办确定为山西省2022年度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是全省年度唯一入选城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健康城市建设,持续加强健康服务内涵建设,大力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创新实施“一加一减一站式”服务举措;持续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市、县两级累计投入44.5亿元推进公立医院基础建设、设备购置和业务拓展,市人民医院完成易址搬迁,医疗设备全面升级;全市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执业(助理)医师、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分别达4.5人、3.81人、6.78张,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7.46%,均超省定目标。持续巩固爱国卫生工作成效,连续13年保持国家卫生城市荣誉。实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环城水系清水复流工程,获评国家第三批黑臭水体治理城市;常态化开展市容环境秩序、施工道路扬尘和餐饮单位油烟、机动车尾气等专项整治,全市无烟党政机关、学校、医疗卫生机构建成率均达100%,市容市貌显著改善,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县2个、国家卫生乡镇3个,省级卫生县(市)、乡镇和社区(村)499个,创建率均位居全省前列。

十、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十一年排名全省第一

2023年,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推动各领域本质安全水平全面提高。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认真落实“十抓安全”要求,紧盯19个重点行业领域,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大治理,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沁水嘉峰派出所“赵树理调解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枫桥式工作法”,阳城凤城派出所入选全国第三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持续深化全科网格建设,健全网格治理组织、责任、力量、考核“四个体系”,在全市推广“五类网格”服务管理模式,“多网合一、一网统筹”治理架构更加完善,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是我省唯一的优秀创新经验市;整合30条政务服务热线至“12345”平台,打造“一呼即应、接诉即办”一号通,及时倾听群众诉求、妥善回应群众关切;严格落实信访稳定“5+1”责任制,市级领导带头包联“骨头案”“钉子案”,实现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动态清零,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连续十一年排名全省第一;全力以赴做好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防范应对,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在一起、战在一起,书写了一幅众志成城战冰雪的美好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