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至13日,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团的18名成员满怀热情在我市开展了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此次社会实践不仅让实践团的成员体验到晋城的风物文化、收获了有趣而生动的实践经历,也进一步书写了我市与高校“市校合作”的新篇章。
社会实践——感受晋城的风物文化
在铁佛寺,欣赏尘封千年的古建重新焕发出的耀眼光彩;在喜镇苏庄,感受古老的婚庆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织碰撞;在蔡志忠美术馆,领略国漫大师的艺术魅力以及漫画作品蕴含的国学智慧……
“晋城,让我触摸到了文化传承最鲜活的样态。”实践团成员格桑拉姆告诉记者,行走在晋城,总能让她想起家乡西藏随风飘扬的经幡。这两个文化重地,都正在经历传统与现代、激荡与碰撞的时刻。“在铁佛寺,守寺人王奶奶一家的坚守让我动容,他们用平凡的举动诠释了什么是文化的传承与守护。”格桑拉姆说,在晋城文化守护者的眼中,她看见了文化传承最珍贵的范式。
实践中,清华大学研究生实践团的成员们围绕我市的历史文化展开实践调研,在交流与体验中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感受到了其深厚的底蕴与时代价值。“这次实践不仅拓展了大家的视野,也增强了文化自信和传承意识。未来,将继续深入探索晋城的文化遗产,思考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之道,并积极推动文化保护与创新,让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文化传承的实践中。”实践团的成员们表示。
一场签约——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基地落户我市
近年来,我市以打造全国中小城市一流人才生态为目标,实施“引凤兴晋”计划,与清华大学在数字经济、科研合作等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此次实践基地的落地,将依托我市光机电、文旅康养等新兴产业优势,为清华学子提供实践场景,助力科研成果转化,推动校地互利共赢。
2月13日上午,备受瞩目的“引凤归巢 青春兴晋”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晋城基地签约活动在晋城一中举行。根据协议,我市将与清华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共同打造校地合作的典范。活动伊始,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公务员局局长吴洪指出了共建清华大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晋城基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博士生最高可享35万元购房补贴、50万元创业资助及‘一站式’生活保障;对于柔性引才,晋城创新推出‘离岸’共建平台、项目合作等模式,最高给予100万元建设补助……”活动现场,市委人才办主任闫向旭向在场的清华学子们详细介绍我市“1+N”人才政策体系。“我们将以‘真金白银’和全周期服务,吸引更多人才扎根晋城、建设晋城。”闫向旭说。
“晋城产业基础扎实、政策环境优越,是学生锤炼能力的‘第二课堂’。”聆听完我市的主旨推介后,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赵金刚倍感振奋。他表示,清华大学将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晋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今日播下合作的种子,明日必将收获创新的果实。我市与清华的携手,必将让我市驶向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青春对话——点燃理想之火
签约仪式后,实践团成员们走进晋城一中报告厅与千余名学子展开深度交流。围绕“学科选择与兴趣培养”“社团活动与学习平衡”“班级管理与能力提升”等热点问题,实践团成员结合自身的学习生活经历为晋城一中学子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法与指导。
互动环节,大家踊跃提问。从学术研究到职业规划,从跨学科研究到国际交流,学生们都获得了耐心细致的解答。一问一答间,一中学子对大学生活有了更直观的感受,也对未来专业选择有了更多思考,梦想的种子在悄然生根发芽。
“学生们在与清华学霸的零距离互动中,感受到这所百年学府的精神底蕴,汲取到追求卓越的奋进力量。”晋城一中教师表示,本次交流不仅是一次经验传递,更是一次精神播种。通过与顶尖学子的对话,大家深刻理解到:优秀从来不是偶然,而是目标清晰、方法科学、持之以恒的结果。
以实践为舟,以人才为桨。未来,我市将以更开放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深化拓展与各大高校的合作领域,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汇聚晋城,共同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窦育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