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晋城我的家·康养产业巡礼 | 文旅赋能,让“古遗”焕发新光彩

发布时间: 2023-08-24 10:57:21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朋友们,你是怎么认识晋城的?通过一张明信片、一把铁壶或者一条抖音推送。你是怎么记住晋城的?通过一片琉璃瓦、一场八音会或者一方潞绸。你是怎么解读晋城的?它古老又年轻,厚重又活泼,时尚又健康。

文旅赋能,让晋城的古老遗存焕发出了青春时尚新光彩。

国风演艺  让文物“活”起来,文化“潮”起来

“你来晋城旅游,第一站想去的地方是哪里?”“博物馆”。连日来,记者在对暑期游客中采访发现,晋城博物馆成了新近旅游热门打卡地。

晋城是文物古建大市,特别是宋金时期的文物遗存,位居全国首位。全市现有文物总量达6700余处,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72处。其中泽州府城玉皇庙元塑二十八宿,代表了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海内孤品,堪称国宝。但是,长期以来,由于道教神话和星宿文化的高深繁复,难以解读,“二十八星宿”故事传承一直处在“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

今年晋城春晚推出的“国宝上春晚”——《仰望星空》节目,由市歌舞剧院编排,依托现代科技化手段,采用古今穿越对话的方式,解密了二十八星宿中隐藏的文化密码。节目首次亮相就火爆“出圈”,并掀起了“二十八星宿”历史文化的学习研究热潮。剧院总经理邢佳说:“这是文物活化利用和文化传承的创新尝试,我们通过舞台表演把具有代表性的晋城文化符号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晋城、记住晋城。”

应广大观众朋友的要求,节目又登上了“山西文学盛典·赵树理文学奖之夜”的舞台。后经过两轮精编细改,节目表现形式更加立体灵动,人物造型更加生动活泼,故事情节更富有节奏感,8月22日在第六届山西(晋城)太行山旅游文化节开幕式再次亮相,并将登上2023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的舞台,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据悉,目前,“国宝”系列节目还在不断地深入挖掘、升级完善,金代戏台、开化寺壁画、府城关帝庙等晋城古老文化符号正在积极尝试舞蹈、说唱等不同形式的艺术加工,以广大观众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向舞台,打造成“讲好晋城故事、传播好晋城声音”的一张张文化明名片。

古代文物和文化遗产与现代文化自信产生强烈的古今呼应,让普通大众的文化追求有了新的方向,进一步激发市民对中华文明和文物遗产的研究学习和爱好收藏。晋城博物馆馆长张建军介绍说,近年来,晋城博物馆积极出台政策措施,首批推出的50处社会守护工程认养项目,鼓励民间人士或企业积极认领文物;不断加强对文物内涵发掘和价值解读,提炼内容精髓,物化创意元素,先后开发了青莲寺古银杏禅茶、青莲寺佛头装饰画、二十八宿主题丝巾等文创产品,在文物保护和活化利用方面也走在了全省前列。

文创市集  让非遗“燃”起来,青年“燥”起来

“我最喜欢南大街的烟火气,总能找到特色小吃摊和新潮文创产品,而且春节期间还有各类民俗、曲艺表演和非遗展示。”在暑假返乡大学生闫冉眼里,南大街步行街已然成为了年轻人记住乡愁的文化地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去年,晋城首届文创市集在南大街非遗广场静乐宫鸣锣开市,吸引了剪纸、刺绣、葫芦烙画、黑陶等百余户商家的400多种文创产品入市;通过“晋城有礼”“晋城有品”“文旅晋城”等抖音账号平台5天现场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达到了100万人次,线下接待游客10余万人。

非遗是旅游的优质资源,旅游是传播非遗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伴随着我市加快建设文旅康养样板城市,非遗事业也迎来蓬勃发展。记者从市文旅局获悉,我市正在创建上党(晋城)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现有各类非遗项目400多项,其中包括上党梆子、高平绣活、琉璃烧制技艺等国家级项目20项,陵川布贴画、大阳手工制针技艺、泽州铁货制作技艺等省级项目75项及市级82项、县级200余项。全市共有乡村文化记忆展馆(非遗馆)70个;建成省级民族传统节日阳城县皇城村重阳习俗、泽州县珏山中秋习俗保护示范基地;省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高平市凤林刺绣厂,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皇城相府。潞绸织造技艺、高平绣活入选国家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乔氏珐华陶瓷传统手工技艺、伏姜制作技艺、泽州铁货制作技艺、沁河古堡谷柿醋制作技艺入选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高平绣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赵翠林入选首批“全国青年非遗传承人扶持计划”名单。

为了叫响非遗文创品牌,我市已连续举办了四届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以赛促创,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规模不断扩大,层次不断提升,参赛对象由单一的企业主体和社会团体,增加为企业主体、社会团体、工作室和个人;参赛种类在传统的剪纸、珐华、铁器、刺绣等的基础上,新增了网络漫画、包装设计、服饰复原、蚕艺文创等作品。大赛还设置了“潮创晋城”文创集市,集中开展特色文创产品、传统工艺产品、非遗农特产品等展览交易,打造文化消费新平台,并联合商务部门发放文旅消费券,激发消费活力。其中第四届文创大赛是历届大赛中数量最多、题材最为广泛的一届,共有来自全市88家企业的197件文创产品和设计参加竞赛,50家企业的上万件文创产品参加展销,极大激发了全市文化市场活力,满足了群众多样化、高品位的文化需求。同时充分发挥品牌带动效应,通过深圳文博会、山西文博会、中原文博会等平台,组织优秀文化企业和特色文化产品走出去,推动泽州铁壶蜚声海内外,高平珐华器再现光彩,获称“山西三宝”之一。

如今,我市六县(市、区)均已建成县级非遗馆。潞绸丝织织造、琉璃烧制、乔氏珐华织造、泽州铁货制作技艺等一大批非遗项目也建成了多个非遗展示专厅。伴随着短视频和直播带货的兴起,非遗项目不仅在线下活动“圈粉”,还常常在各大社交平台刷屏,甚至火出国门。传统手工艺传播和发展契合时代潮流,让厚重的历史变得活泼有趣、时尚多元,看非遗传承人直播表演、在电商平台购买喜爱的非遗文创、参观非遗博物馆……受到了青年群体的广泛追捧。

跨界融合  让工业“靓”起来,文旅“挺”起来

“你看,市区新市西街的道路井盖上印有珏山吐月的图案,晋艺坊的铁壶雕刻也可以成了宣传晋城文旅的好载体。”走进高平吉利尔潞绸集团由陈旧织造车间改造而成的“丝千年的艺术光影”展厅,你就可以感受从丝到成品的过程。在阳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安阳现代陶瓷工业园,你不仅能见到国宝琉璃、故宫琉璃,还能通过体验教学全面了解琉璃传承发展历史和制作工艺……传统手工业优势正在转化为文旅资源,手工业遗产正在蜕变为文旅新地标。

我市工艺美术历史悠久、品类繁多、技艺精湛、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发展,基本形成了城区玻璃雕塑、泽州铁器、高平珐华琉璃、潞绸刺绣、阳城陶瓷琉璃的区域特色和空间分布。近年来,我市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在全省率先出台系列产业政策,加大资金扶持,走出了以工美产业为抓手,工业和文旅跨界融合的转型发展新路径。以泽州精密铸造、高平潞绸、阳城陶瓷琉璃(珐华)入选我市首批市级特色专业镇为契机,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焕发了新光彩,百年产业再添新动能。

阳城是著名的陶瓷之乡、琉璃之乡。位于阳城县后则腰村的乔氏琉璃,享有“南有景德镇、北有后则腰”之美誉。近年来,阳城县抢抓陶瓷行业品牌塑造的契机,连续举办多届山西阳城(国际)陶瓷博览交易会暨陶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强化与广东佛山等重要陶瓷产区的交流学习。通过建设低碳绿色循环示范产业园和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等举措,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在培育产业集群、做强特色品牌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特色专业镇做大规模、做出特色、做响品牌。

铸造是晋城的传统特色产业,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阳阿古剑”“大阳钢针”“九头十八匠”是晋城铸造悠久历史的见证。我市作为全国知名铸管和市政铸件生产基地,制定了井盖、排水管领域的团体标准和国家标准,2022年铸管产量占全国1/7。泽州县被中国铸造协会认定为“中国铸造产业集群县”。以泽州精密铸造专业镇入选首批市级专业镇为契机,泽州县不断加大自主创新,培育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化和开放发展,推动铸造产业向高端精密铸造升级。

高平市立足国家非遗技艺打造潞绸专业镇。龙头企业吉利尔潞绸集团是华北地区最大的丝绸印染企业,是国家“东桑西移”工程龙头企业,拥有外观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其主要产品高端婚被山西省市场占有率约80%,全国市场占有率约2%,获中国驰名商标等荣誉称号。2022年实现总产值1.2亿元,营业收入6962万元,年消化5000亩桑园,带动2000户蚕农就业,户均增收1.25万元。传统手工业与现代文旅融合发展,正成为推动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文旅赋能,激发了传统文化、传统工艺传承发展的强大生命力,必能让晋城更多古老遗存活起来、火起来。(王金枝)


责任编辑: 常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