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党梆子

发布时间: 2023-07-06 19:53:42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上党梆子是山西的四大梆子之一。起源于泽州,流行于我省东南部(古上党郡),形成于17—18世纪之交,俗称“大戏”。其音调高亢明朗,粗犷朴实,音乐曲调丰富,板式多样,表演重唱念工夫:以板腔体为主,亦用曲牌体,同时吸收了罗罗腔、昆腔、卷戏、皮簧等曲调。在上党地区,很早就有戏曲演唱,众多金元舞台和古老的队戏、院本、琴戏的流传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到18世纪80年代,已成为拥有昆、梆、罗、卷、簧五种声腔的剧种,并形成潞府、州底两个流派。嘉庆、道光年间编演的剧目,有的竟演唱了近200年。道光年间,潞府派出现了乐意班(俗称十万班),一度闻名遐迩。后来又分成乐意、三义两个流派,旗鼓相当,互争雌雄;州底派则是鸣风班稳执牛耳。19世纪后期,还在冀南和鲁西南,形成了西调和枣梆两个剧种。清末至抗日战争爆发前,是上党梆子的鼎盛时期。其间,不仅涌现出了段二淼、郭金顺等一大批名演员, 也造就了一代戏王——赵清海。1956 年,《三关排宴》《天波府》《皮秀英打虎》等传统戏赴京汇演,颇受好评,涌现出吴婉芝、郝聘之等一批杰出的女演员。改革开放以后,上党梆子得到较快发展, 特别是郝同生锐意改革唱腔,成效显著。上党梆子有剧目 700 余出,现存剧本400 余个。新创剧目有《初定中原》《塞北有个佘赛花》《走出大山》《赵树理》《千秋长平》《程颢》《太行娘亲》等。


责任编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