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市始终将建设“1+5”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久久为功推进资源型经济转型。
新目标激励人心,新征程催人奋进。连日来,参加市八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市政协八届四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为加快构建具有晋城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建言献策,提出真知灼见。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是省委、省政府打造科技成果转化高地、塑造发展新动能的重要载体,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去年12月24日,“晋创谷·晋城”在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式揭牌,标志着我市“晋创谷·晋城”开启实体化运营。
“随着‘晋创谷·晋城’投运,将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尤其是在光机电产业方面,必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市政协委员郭文忠告诉记者。我市要发展千亿光机电产业,必须抓住‘晋创谷·晋城’建设的有利机遇,用足用好‘晋创谷·晋城’政策优势,突出抓好科技招商,切实以科技创新引领光机电产业创新。为此,郭文忠建议:要完善科技招商政策体系,用好《公平竞争审查条例》针对科技创新的正面清单规定,由市科技局牵头,会同晋城经开区,在省委、省政府晋创谷“1+5”政策包基础上,对标“晋创谷·太原”等兄弟市政策举措,在市级层面出台更大力度支持“晋创谷·晋城”科技创新、项目招引的扶持政策,重构我市光机电产业优惠政策体系,以政策创新助力科技创新和项目落地;提升“晋创谷”创新要素集聚水平,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方面要引进实力高校院所共建“晋创谷”,另一方面要鼓励企校合作技术研发,发挥企业科技创新的主体作用,对光机电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合作攻关、合作申报科技项目、合作建设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参照“晋创谷·太原”政策做法,给予更大力度的配套资金支持;落实省政府《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科技金融支持政策措施》,积极对接省级科技创新天使(种子)投资基金,在我市现有光机电谷雨产业基金基础上,引导带动国有金融资本与社会资本、龙头企业设立我市科创基金,增强基金支持“晋创谷”内种子期、初创期企业项目发展的资金实力,突出基金投早投小、支持科创的政策导向,着力打造覆盖科技项目全生命周期投融资服务。
根据《“晋创谷·晋城”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要求,到2026年,“晋创谷·晋城”初步建成,聚焦光机电、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等三个产业,建成10个市校合作主体,10个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推广100项以上科技成果,培育3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6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区内科创企业年营收突破5亿元,设立不低于3亿元的科技创新基金,组织产业对接会、科技论坛、投融资对接等科创活动不少于20场,将“晋创谷·晋城”打造成为我省创新企业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四链”融合助推器,示范作用初步显现。
以能源基础夯实产业基础
能源作为“压舱石”,不仅是经济和社会运行的基础,也是国家安全和竞争力的关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能源基础夯实产业基础,高质量完成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五年建设任务,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争当能源革命领跑者。
“科兴集团作为高平市国有煤炭主体企业,贯彻落实报告中提出的思路举措,全方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市人大代表,山西科兴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申国义表示,作为煤炭能源主体企业,一方面要全力稳住煤炭“压舱石” ,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持续实施“1126”发展战略,全力以赴保安全、控风险、稳产量、促增长、优管理、降成本、提质效、激活力,扎实做好“增强造血功能”和“提升盈利能力”两篇文章,稳住煤炭“基本盘”。另一方面要推进“能源革命” ,引领发展提档升级,以重点项目建设引领矿井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新庄煤业、龙马煤业、前和煤业、赵庄煤业多煤层配采和米山煤业充填开采等项目进度,加快申家庄煤业铁路专用线改扩建项目建设,释放煤炭优质产能,夯实经济发展底盘,为全市产业转型提供强力支撑。
作为全国重要的无烟煤基地和煤化工产业集聚区,近年来我市依托资源优势,已形成以合成氨、尿素、甲醇、煤制油等为主的煤化工产业体系,并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打造“煤炭煤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然而,在“双碳”目标、能源革命及市场需求变化背景下,晋城煤化工产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市政协委员、山西兰花华明纳米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景亭认为,我市煤化工产业存在的目前问题主要包含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条偏短、附加值较低;环保与能耗压力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同质化竞争与市场风险加剧等方面。他建议,要强化技术创新,设立市级煤化工技术研发基金,重点支持无烟煤气化、煤制氢耦合二氧化碳利用、煤基新材料合成等技术攻关,建设区域性中试基地促进成果转化,同时推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造智能工厂示范项目;优化产业链布局,发展高端化产品,实施“差异化+耦合发展”战略,延伸C₁化工(甲醇、合成气)下游产业链,重点发展聚甲醛、碳酸二甲酯等高附加值材料;推动煤炭产业与煤化工及煤化工与新能源融合,探索煤—化—电—氢多联产模式,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深化绿色低碳转型,严格能效对标管理,升级气化工艺,推广洁净煤气化、碳捕集封存(CCUS)等技术,建设工业废水循环利用示范园区,探索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对低碳项目给予财税补贴,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绿色技术投资,强力推动企业合作,引入大型央企或整合兰花、天泽、晋能装备等形成合力,统筹规划建设规模较大、技术先进、清洁绿色煤化工产业,优先支持高端化工项目落地。
以数实融合促进产业融合
推进“智改数转”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晋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重要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双向赋能、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展。全力打造制造业数字化改造先行区,深入开展工业互联网进园区等活动,加快采煤、化工、冶铸、装备制造等行业“智改数转网联”。
“推进晋城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协同发力,为晋城建设全省数字化转型示范区提供坚实支撑。”市政协委员张宏建议,制定《晋城市民营企业“智改数转”推进方案》,明确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同时设立专项资金,对重点行业(如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能源等)的智能化改造项目给予补贴;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企业,联合国内知名服务商(如华为、阿里云等),打造“智能工厂”“灯塔企业”示范项目;成立“晋城市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服务商资源,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方案设计、人才培训等服务,同时开展“数字化转型义诊”活动,为中小企业免费提供数字化成熟度评估和改造路线图;实施“数字工匠”计划,联合职业院校开设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专业定向班,培养本土技能人才,和行业高端人才建立广泛链接,对领军型数字化团队给予落户补贴和项目支持;设立“智改数转”专项贷款,提供贴息或风险补偿,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数字化改造贷”等特色产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探索设立数字化转型产业基金,支持企业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升级设备。(窦育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