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美,候鸟蹁跹来。”2023年12月,丹河国家湿地公园,成群结队的鸟群像跳动的音符,点缀在冬日的河面上,勾勒出一幅山水静好、飞鸟翔集的生动画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让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人都沉醉其中。
2023年,我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攻城拔寨的拼劲,集中开展“十项行动”,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发展步伐,绘就了生态文明新画卷。
精准管控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也是衡量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去年以来,我市坚持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一体谋划、一体推进,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书写了绿色生态厚重答卷。
蓝天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工业污染深度治理、臭氧精准化治理、散煤污染源头治理、扬尘污染精细化治理、移动源全链条治理五大行动,持续推进钢铁、水泥、煤化工深度治理。集中治理挥发性有机物,完成清洁取暖改造1.22万户,超额完成0.4万户。积极淘汰燃煤锅炉,开展清洁能源替代,现场监督整改928个施工类扬尘问题,累计发现86个道路扬尘问题,并移交环卫部门处置。联合公安部门对255辆排放不达标准的违法违规重型车辆实施行政处罚,对不达标的60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实施行政处罚,坚持靶向发力,精准施策,努力守护一方蓝天。
碧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地表水环境质量提升、饮用水源地全方位保护、污废水系统化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四大行动,强化“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组合治污,投运了阳城二污、沁水二污、丹河新城等3个污水处理厂,北石店河背荫人工湿地建成投运,开工建设获泽河等3个人工湿地,提前完成169公里建成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省定任务。集中整治83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严格执行涉水企业“黄、红”牌管理,对全市197个入河排污口开展详细监测。首批268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管网建设任务,198条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完工128条。加强煤矿、焦化、化工类企业雨污分流管网建设,完成4个省级及以上工业园区“一园一档”“一区一图”和“一园一策”污废水系统化治理方案,做到殚精竭虑、尽职尽责守护清清碧水。
净土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土壤环境安全保障行动,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完成30个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力推进工业固废综合整治,全力推进“无废城市”建设,交出一份“一片净土皆放心”的绿色答卷。
据统计,2023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综合指数在168个重点城市中首次退出后50名,改善幅度位列全省第一方阵;PM2.5浓度34.7微克/立方米,历史最优;PM10、优良天数改善幅度分别排在全省第一、二位。我市9个国、省考断面全部为优良水体。
绿色赋能
加速生态产业转型
绿色,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滴滴滴滴……,请注意,正在换电中……”1月16日,城区西上庄富力通混凝土有限公司,两辆混凝土搅拌车和重型牵引车缓缓驶入重型货车换电站,只用时五分钟,电池就换装完毕,随即驶往市区工地。
“新能源车无污染、噪音小,司机舒适度高,配套换电站,也做到了续航无忧,逐步形成了局部运输线路的绿色化,综合来看既有利于企业的经济效益,又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富力通混凝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郄玉良告诉记者,该公司先后投资1000余万元,新建1座新能源电动重型货车换电站和2台充电桩,更新购置了14台新能源运输车辆,在实现节能减排效果的同时,企业也获得了环保绩效领军企业的荣誉,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有运输的绿色化,更有建筑的绿色化。
“这个是喷码标签,还有这个是成品标签,他们就相当于预制构件的出生证,通过比对两个标签,就能知道预制构件的各种质量管理信息。”在晋城建投远大建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威臣指着厂房里堆放的预制叠合楼板,向记者详细介绍。
作为我市首家从事装配式建筑工业化的现代化生产基地,该公司主要生产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可以提供设计、制造、施工、运营、服务于一体的绿色建筑整体方案。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类预制构件“一物一码”,只要扫二维码就能了解产品所对应的相关信息。这些预制构件将被运送至各建设工地进行装配式建筑吊装使用。
持续推进装配式建筑,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是“无废城市”建设工作中建筑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相较于传统建筑施工现场,装配式建筑不仅能缩短工期、减少人工,施工效率也大幅提升,还能减少70%建筑垃圾排放,节约60%木材、55%水泥砂浆,减少25%水资源消耗,制造与建造综合降低碳排放18%,有效实现了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目标,充分贯彻了国家“双碳”战略。
而这,正是我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的缩影。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生态美、百姓富”的总体目标,我市在林地流转利用、林权抵押质押贷款、林木保险、林下经济、特色林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创新探索,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和经验做法;依托生态、人文、旅游等资源,加快推进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建设,真正把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建成观光路、文化路、生态路和致富路;坚持“双碳”引领,强化能耗“双控”,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实现煤炭智能绿色安全开采和清洁高效利用,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智能化矿山13座、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51处,85%的生产煤矿实施了采掘工作面智能化改造,40%的生产煤矿建成了综合管控平台,80%以上的生产煤矿实现了“一网融合”,先进产能占比达到90%以上……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转型发展的赛道上,美丽晋城动力十足,潜力无限。
责任编辑: 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