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沃土 “质”“量”双升

​——我市精准施策开展经营主体培育工作

发布时间: 2023-11-28 10:26:56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客户端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数字亮点

截至10月末,全市经营主体总量27.77万户,全市企业达8.13万户,企业占比29.29%,全省排名第2

我市聚焦“六大战略定位”,确定了10条重点产业链和10个市级专业镇

10个市级专业镇产值达129.63亿元,营收达111.08亿元

10条产业链“链主”和“链核”企业共有45家,链上规上企业367家,实现总产值1289亿元

全市新增“四上”企业98家,“四上”企业总量达到2033家

十大平台建设得到稳步推进,累计带动净增市场主体5334户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保主体、增主体、活主体、强主体”并重,经营主体扩量与提质两手抓,不断厚植发展沃土,多点发力,用一批批务实管用的举措,促进经营主体活力加速释放。截至10月末,全市经营主体总量27.77万户,全市企业达8.13万户,企业占比29.29%,全省排名第2……

着重顶层设计 培育主体活力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助企纾困解难,市科学技术局优化入企服务规范全方位服务支持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市农业农村局多措并举助力经营主体发展壮大……10月7日,我市以经营主体和公众满意度为导向,推出第七批共21个典型经验做法。“这些做法围绕便民利企、政务服务、工程建设、数字化税务服务等方面,是一批市场主体认可、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对进一步增强经营主体活力起到了助推作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各部门推出的针对性强、行之有效的举措,正是基于我市不断高位推动,统筹推进的源动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工程”统筹谋划,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实施营商环境3.0版改革,全力创优营商环境,不断高位推动,统筹推进开拓创新、创新克难,构建起了全市“一盘棋”的高效体系:

成立书记市长任双主任的营商环境委员会,组建市长任组长的市场主体倍增工作专班,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评估”机制,形成“系统性谋划、统筹化推进、清单化落实、常态化调度、差异化考核、立体化督导”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制定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127条、67条和“五有套餐”配套举措20条,形成“六定四清单”,实施“一部门一函告”,构筑营商环境新高地。

在“一盘棋”谋划下,从市到县,从部门到部门,全员行动,共同推进经营主体培育工作落实落地。以“庭院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例,各部门通过出台分业态分乡镇制定庭院经济实用性具体规划,投入巩固衔接资金2600多万元;组织开展庭院经济技术指导服务,探索自营发展、龙头带动、互助代管、股份合作等庭院经济模式,目前发展庭院经济达1.2万余户,涉及近30多类业态、150余种产品,户均每年可增收3000元以上。

优化五个环境 赋能提速升级

产业链和专业镇是省委、省政府促进制造业振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抓手,也是我市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引擎。近年来,我市聚焦“六大战略定位”,确定了10条重点产业链和10个市级专业镇。其中,10个市级专业镇产值达129.63亿元,营收达111.08亿元;10条产业链“链主”和“链核”企业共有45家,链上规上企业367家,实现总产值1289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40.8%。

产业有优势,企业有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针对这点,我市聚焦产业发展,以有为有效赋能五个环境为重点,多措并举,确保经营主体发展提质增效。法治环境方面,率先在全省编制发布行政许可事项清单,12个领域280个事项实施“包容免罚”;成立知识产权仲裁院,全省首推“府院联动机制”;率先开启“双随机、一公开”跨省联合市场监管新模式。政务服务环境方面,企业登记注册实现“半日结”;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平台之外无交易”;推行双休日和节假日“不打烊”服务,141个政务服务事项可办理;全省率先实施“无差别受理综合窗口”改革,实现“一窗受理、综合服务”。信用环境方面,全面推行“政府承诺+社会监督+失信问责”制度,近两年帮助各类企业清欠款项超11亿元;建立信用修复指导前移机制,实现行政处罚与信用修复“无缝衔接”。人文环境方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正负面清单,搭建“政企面对面”对话平台,推动138个民企诉求难题得到妥善解决。要素保障环境方面,实施人才强市“引、育、用、留、服”五大工程,推出人才新政20条;“专精特新”企业获专属信贷支持26.56亿元,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2850万元。

如今,在优渥的营商环境下,全市新增“四上”企业98家,“四上”企业总量达到2033家,从2月开始,连续八个月“四上”企业同比增幅排名全省前列;专业镇、文旅康养集聚区等十大平台建设得到稳步推进,累计带动净增市场主体5334户,集聚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5万户。

深化创新改革 优化服务路径

近日,市行政审批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办理的通知》,明确“属于晋城市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用地”无需办理用地预审。简化后,符合相关要求的建设项目只需提供办理选址意见书相关材料,市行政审批局将在公示无异议后一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项目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书》,大大减少了审批材料、缩短了审批时限。

这正是我市持续优化审批流程、打造“极简审批”晋城样板的新举措。近年来,我市主动学习借鉴前沿地区先进经验,持续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制度集成创新。扎实推进“承诺制+标准地+全代办”改革。推行“一本制”,建立“政府定标准、企业做承诺”承诺制管理模式,变“企业付费”为“政府买单”,去年共为123个项目节省文本编制费用2028万元;今年新增“一本制”项目70个。推行“全代办”,建立“每个项目确定一名项目长、组建一支管家团队、订制一套服务方案、列出一张审批清单、设计一个告知承诺模板”项目审批服务机制,助力省市重点项目快评快审、快批快建。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推动“一枚印章管审批”向“一件事一次办”提档升级,聚焦项目投资、企业运营和公民个人三大领域,重点打造15个精品套餐,实现“可办”向“好办”转变,办理时限、审批环节、申请材料、跑动次数均压减50%以上。深入推进项目极简审批。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696个项目,梳理出2542个审批事项,建立了全过程审批服务台账,综合运用容缺受理、模拟审批、线上评审、拿地即开工等举措,最大限度化解项目审批服务中的堵点难点卡点问题。对规划明确的政府投资项目和用地意向明确的企业投资项目,实行先期预审,出具模拟批复,平均节省时间2个月以上;对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水土保持方案等评估评价类事项,组织专家团队,实行线上远程技术性审查,全面压缩评审时限;对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项目,拿到土地和确定施工单位后,先行核发桩基施工许可,开工时间提前2个月以上。截至目前,具备开工条件的项目618个,占比88.8%,跑出了项目建设加速度。


责任编辑: 李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