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未来五年,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成为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及的热词。
连日来,参加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的代表委员们审议或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纷纷围绕“转型”谈感想、话举措、谋发展,表示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传统产业加速转型
太重集团在近两年的深化改革过程中,经历了从跌入低谷、艰难求生,到感恩奋进、逆势增长,再到砥砺前行、转型新生。尤其是刚刚过去的2022年,在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的重大冲击下,公司经营指标实现了逆势增长。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制造业振兴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加快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一批智能工厂、智能车间;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等。省人大代表,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韩珍堂说:“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强盛的国家和民族。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后,我们既感到使命光荣,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强化责任担当、深化改革创新。”
韩珍堂表示,要勇担“双链主”使命,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在产业数字转型上走在省内前列。持续深化国企改革,持续实施扭亏减亏、提质增效行动,打造具有一流产品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一流效益的现代经营体系、打造具有一流效率的现代管理体系、打造具有一流治理能力的现代规范体系,全力推动我省重大的决策部署在太重落地落实,为我省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农业是典型的传统产业,具有地域性强、季节性强、产品标准化程度低、生产者分散、质量不高等特点,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并存。
“农业要实现优质高效发展,必须坚定不移把转型发展放在首位,用科技创新的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在种子研发、规模化生产、延伸产业链条等方面发力。”省政协委员、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学院院长常明昌在农业科技战线奋斗了38年,他感慨地说,“报告擘画了今后五年发展目标和重点工作,把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推动农业特优发展放到了新的高度。具体到食用菌产业,我有责任带领山西农业大学食用菌科技创新团队和省食用菌体系全体专家,联合我省食用菌龙头企业协同创新,聚焦‘种子工程’‘工厂化生产’‘精深加工’等问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
常明昌表示,一是选育适合我省栽培的优良品种,提高良种覆盖率;二是充分利用我省夏季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继续发展反季节香菇、木耳等食用菌产业;三是大力发展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实现食用菌产业转型升级;四是依托获批的全国首个食用菌科学与工程专业和食用菌学院,不仅要培养一批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还要培养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用小蘑菇撑起大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新兴产业引领转型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业、新材料、节能环保等千亿产业’,极大地增强了同德化工转型发展的信心。”省人大代表、山西同德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张烘说。
同德化工是国家民爆行业龙头企业,也是忻州市目前唯一上市公司。随着“禁塑令”的出台,以及环保要求的不断升温,同德化工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实现由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并投资建设36亿元的同德科创生物全降解塑料一体化项目。
张烘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要持续着力催生新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抗风险能力,逐渐摆脱“一煤独大”,构建多元化支柱产业发展格局;要着眼全产业链中强链延链的关键节点,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化发展,增强科技创新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
“项目一期建设规模为年产24万吨1,4—丁二醇(BDO)、6万吨全生物降解塑料(PBAT),截至目前,整体进度完成至69.62%。”张烘说,“接下来,我们要开足马力、抢抓工期,加快项目建设。项目建成后,预计年营业收入近百亿元,可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个以上,既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北引擎’的打造提供战略性增长极注入新动能,也为国家能源化工产业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作出一份贡献。”
文化旅游产业是一个跨行业的朝阳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晋中市旅游总收入排位稳居全省第一,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标旅游先进城市,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的矛盾依然突出。
省政协委员、民进晋中市委会主委、晋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张谨华就晋中市文旅产业如何转型发展提出自己的建议:一是以“全域旅游”为视角,构建大文化大旅游融合发展新格局。坚持政府主导,打造晋商历史文化城镇群、红色文化城镇群、太行生态文化城镇群,注重顶层设计,实施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路径。坚持文化融合、技术引领、游客主角。坚持市场导向,改革创新,努力实现空间全域化、旅游产业全域化、旅游产品全域化、旅游服务全域化。二是集各方力量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积极探索产学研模式,利用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平台培养复合型人才。加大文旅人才引进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人才待遇,健全人才培养保障机制。三是共同推动文化、生态保护行动,促进遗产升级。开展文化遗产的普查、登记、建档和抢救修整,让更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列入新一批国家文保单位。积极争取榆社国家化石公园、和顺国家级华北豹自然保护区建立,坚持科学选址、规范开发、及时修复。
数字经济赋能转型
“过去五年,我省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数字经济发展势头日益强劲。”省人大代表、阳泉新天地龙飞禽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龙江说,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能源资源大省山西抢抓数字经济发展机遇,不断解锁数字应用新场景,积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
陈龙江认为,数字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阳泉新天地龙飞禽业有限公司抢抓机遇,率先搭上数字农业快车,发展5G+智慧养殖项目,采用智能环境控制系统管理鸡舍,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通风等各项环境指标实时显示,系统还会设计喂料“最优供给”,鸡蛋品质稳步提升,生产效率大幅提高。“原先6个人,养3万只鸡,现在1个人,养10万只鸡。30万只蛋鸡养殖量,5G+智慧养殖收益比传统养殖收益提高600万元至900万元。”陈龙江说,数字农业掀起的效率变革是颠覆性的。
作为阳泉市最大蛋鸡养殖产业联合体发起单位负责人,陈龙江更看重5G+智慧养殖带来的蝶变效应。“我希望率先打造一个智慧养殖项目样板,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数字转型是山西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近年来,我省积极布局建设5G、数据中心等数字基础设施,大力发展半导体、信创等新兴产业,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省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院能源经济研究所所长曹海霞说。
但整体来讲,我省的数字经济刚刚起步,还存在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在产业链中的渗透不平衡、不深入等问题。“我们亟须培育数字龙头企业,夯实数字创新生态体系的基础;加快构筑‘产业大脑+未来工厂’,用数字力量推动产业转型;积极打造数字科技产业园区,构建数字创新高地;加强数据治理,筑牢我省数据安全屏障。”曹海霞表示。
曹海霞认为,聚焦能源、化工、新能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我省转型重点领域,率先推进产业链上的“链主”企业、产业集群中的“群主”企业自身的数字化转型。通过这些龙头企业的率先垂范、协同创新,携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产业集群内的相邻企业,激发“数字生产力”,切实解决相关企业“不想转、不敢转”的观念约束和“不能转、不会转”的能力约束,获得更大成长潜力,以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张毅 陈俊琦 郑娜 高桦 李全宏 闫杰 冯耿姝)
责任编辑: 靳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