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智能化”,种地省力更省心

发布时间: 2024-10-16 09:16:14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客户端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近日,在城区王吉祥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场玉米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提升项目现场演示交流活动正在进行。一声令下,一台玉米收割机开始在田间奔跑,伴随着收割机轰隆声响,一排排玉米植株连秆带穗卷入收割机中,吞吐间,金黄的玉米从收货仓倾泻而出,装入运粮车。

秦永兵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出身养殖户的他,几年前开始承包、流转土地,自己种起了玉米。耕种过程中,为了提高效率,他引导合作社先后购进8台农机具,基本实现了玉米全程机械化。随着时间推移,秦永兵发现了一个问题,“玉米产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什么时候种、种的密度是多少,这些都很关键。经过几年摸索,我们发现,两个玉米种子之间最好的间距是25公分,这个距离出芽率是比较高的,但是传统的播种机做不到这个精度。”

如何解决问题?在当地农业机械部门的帮助下,秦永兵申请实施玉米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提升项目,开展提升实验。通过市场调查,秦永兵引进了电动智能精量播种机和农业无人机各一台,从播种和植保两个环节进行提升。“这个新的智能精量播种机最大的特点就是播种距离可以随意调节,你需要多少,就在控制台设置成多少,播种的时候特别精准,就像戴了‘显微镜’,耳聪目明。”秦永兵说。

为了检验新机器的效果,今年4月底,秦永兵选择了一块10亩大小的地,一分为二,全部播种玉米。差别在于一块使用传统的精量播种机播种,一块使用新引进的电动智能精量播种机播种,测试哪块地的玉米产量高。

经过近5个月的生长,9月26日,终于到了检验试验结果的一天。现场经过收割、测量水分后称重等环节,最终,采用新引进电动智能精量播种机的地块亩均产量达900公斤,相比传统精量播种机地块高出约80公斤,产量提高12.9%。“折算下来,一亩地增收160多块钱,合作社总共1400亩地,算下来就是22万多元。”看到这个实验数据,秦永兵抑制不住地算起了“总账”。

目前,智能化农机的使用在我市已越来越普及。位于高平市河西镇官庄村的市智慧无人农场,就是典型代表。农场负责人王少锞向记者介绍,农场最大的特点就是精准化、少人化、无人化。在施肥环节,农场安装的虫情监测仪、墒情监测仪、小型气象站和高清探头等仪器,可精准收集土地的温度、湿度、墒情、土壤PH值、虫情、风速、风向以及降水量等数据,然后经过分析,“智慧管理后台”下达施肥时间、施肥比例等指令,十分精准。此外,作业机具上安装的北斗导航系统,能够使机具精准地执行预先设计好的操作路线,并可以自动避障、异况停车。“有了这些智能化设备,即使不下地,农民也能对地里庄稼的长势一清二楚。”

为推动农机化全程全面发展,今年以来,我市稳妥实施农机惠农政策,着力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一方面抓示范、强弱项,努力补齐主粮作物全程机械化发展短板。在泽州、沁水创建2个省级粮食产地机械化烘干设施装备示范点,加快补上粮食产地烘干设施装备短板,提升产地烘干能力。在高平、陵川开展杂粮全程机械化作业补助,促进完善杂粮机械化生产模式和机具配备方案,提升杂粮生产能力。在全市大范围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高平市建设1个省级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其他县区建设5个玉米全程机械化薄弱环节提升示范点;陵川建设1个省级谷子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在阳城、沁水实施宜机化改造项目,加快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实施面积1400亩。

另一方面夯基础、填空白,加快推进优势特色农业生产机械化。在机械化发展程度较低的特色农业产业中,持续推进“机器换人”行动。连续四年开展特色农业机械购置补贴,大力推进特色农业机械项目建设,其中城区建设1个果园全程机械化推广示范点,阳城建设1个薯类初加工机械化推广示范点,沁水建设1个蜜蜂养殖机械化推广示范点,陵川建设1个玉露香梨全程机械化推广示范点、1个连翘初加工机械化推广示范点、1个中药材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示范点、1个农产品产后处理及初加工装备技术示范点,扶持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引进推广一批先进适用特色农业机械,有力助推了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高质量完成特色农机购置补贴,便民化落实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高站位推进老旧农机报废更新,规范化建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作业水平,以‘智慧化’促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市农业机械发展中心主任焦碧婵表示。(李亚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