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新华社记者晋城行 | 处处皆美景 时时有惊喜

发布时间: 2024-10-18 10:07:03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一步一古建,一眼即千年。山西晋城的打开方式,从古建开始。”这是人民网山西频道记者武笑,在采访笔记上写下的一句话。

10月14日至16日,《中部崛起看晋城——文旅康养助力乡村振兴采访行活动》《晋心晋力,我与祖国共奋进——晋城高质量发展主题调研行活动》启动,来自人民网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陕西十个地方频道、新华社山西分社和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的记者30余人,兵分两路在我市进行为期三天的采访报道。

期间,记者团围绕我市传统文化、乡村振兴、文旅康养等内容进行主题采访,用脚步实地丈量、用眼睛实地观察、用耳朵实地倾听,见证我市日新月异的发展之变,用独特的新闻视角,宣传晋城,推介晋城。

地上文物看山西。晋城作为“中国古建博物馆”,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排在全国城市第4位,现存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58处,占到全国的1/3。今年,游戏《黑神话:悟空》席卷全网。作为游戏的取景地之一,晋城的酷炫文物古建,让玩家过目难忘,也让记者们大呼过瘾。

“慈祥的老者、端庄的妇女、稳重的文官、威猛的武士,或怒目圆睁、或温文尔雅、或神情刚毅、或洒脱自如。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生动、栩栩如生的彩塑,太震撼了。”人民网湖北频道记者周俊娟对玉皇庙二十八星宿赞叹不已。“在这里,穿梭古建之间,感受千年的沉淀和梦回,仿佛每一块砖瓦都是历史的低语。”人民网河北频道记者商帆,对于铁佛寺、西溪二仙庙始终念兹在兹。

除了古建,拥有117座古堡的晋城,对于走南闯北的记者们也有着强烈的吸引力。“这次来到晋城,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郭峪古堡、皇城相府、湘峪古堡等沁河古堡群。这些建筑布局讲究、雕刻精美,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壮观,又有南方建筑的细腻精致,登上高楼俯瞰古堡全景,真的是独具特色。我还走入了古堡地道和藏兵洞,亲身体验到历史厚重和当时修建者们的巧妙构思。”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苏航说。

有古建、古堡,更有古村新生。在高都镇保福村,记者们走进“一院十八坊”,详细了解高都智慧文旅乡村e镇产业发展模式。“保福村以电商赋能,盘活了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为农民带来了足不出户的生存经济,已成为一乡富民的特色产业链条,走出了一条文旅加电商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人民网江西频道记者龙楚良说。

高平喜镇苏庄以喜文化为主题,以古建文化为灵魂,以沉浸旅游为纽带,深挖喜文化内涵,植入喜文化业态,壮大喜文化产业,走出了一条全民、全域、全时的喜镇特色文旅康养发展之路。听了讲解,新华社山西分社记者张磊由衷地赞叹:“以喜为媒,业态多元,沉浸体验,苏庄的模式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旅的绝佳结合,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

此外,大家还走进釜山村、丈河村、尉迟村、锡崖沟、王莽岭等地,感受晋城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文旅康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人民网河南频道记者王玉兴说:“一村一落皆美景,乡村蝶变换新颜。这几天走过的每个村都有每个村不同的特点。无论是电商,还是喜文化的发展,以及村内的特色民宿,核心都在于把古村利用起来,活化起来,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康养品牌,我觉得非常棒。”

人民网陕西频道记者吴德锋说:“以我印象最深的长畛村为例,这个村以前是靠煤为生,对环境的污染比较大,村容村貌也不怎么样。这几年该村把这个产业发展由地下转到地上,发展休闲农业和康养旅游,我觉得既洋气又接地气。以后有机会,我还想带着家人来晋城深度游。”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在司徒小镇,绚烂的打铁花表演震撼了所有记者。大家纷纷举起手机、相机、摄影机,记录铁水在夜空中绽放,火树银花点燃星空璀璨。“景区通过深度发展晋城‘铁文化’,积极探索非遗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新路径,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场全感官的文化盛宴。”人民网安徽频道记者王晓飞第一时间通过短视频向全网观众推荐司徒小镇。

“相信晋城这片充满魅力的土地,将以其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日益完善的康养服务体系,迅速崛起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康养旅游新地标。”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经济分析师杨心慧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