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镇苏庄 (段云雷 摄)
住进传统古村落,端详这里的一砖一瓦,融入这里的一呼一吸;慢品这里的一草一木,细嚼这里的一史一话。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古村落资源优势,把古村落当“传家宝”来保护,通过实施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深入挖掘当地民俗文化、乡愁文化等文化资源,在保护传统古村落与推进乡村振兴上双向发力,打造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的百村百院康养民宿工程,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开发造炬成阳,渐入佳境。
“这是时隔4年后,我再次来到苏庄。说实话,下车的那一瞬间,我着实吓了一大跳,以为走错了地方。跟几年前相比,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8月9日,走进高平苏庄的上海游客申明宇对记者说。
苏庄是高平市河西镇的一个古村落,村子依山傍水,地势优越,现存明清时期晋商宅院20余座、百十余间,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米。墙厚楼高、稠迭连绵的深宅老院,装饰精妙、别具一格的古建艺术,仿佛一座活生生的建筑艺术博物馆,常年吸引着游客大批前来。
“现在你看到的这是前七宅院,8米多高的门楼在整个晋东南地区都是首屈一指,可见当年主家对门面气派的极其讲究,可以看到从屋檐到门楣、窗棂、压窗石、砖石,处处都有精美的雕花和装饰图案,基本上都还保持着原始面貌。”兼做讲解员的苏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磊语气里透出满满的自豪。
张磊告诉记者,2000年以来,村民们的古建和古村落保护意识逐步提高,特别是获得国家及省市相关奖项之后,积极性更是被大大激发。目前,已使用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府拨付的古建保护经费2000余万元,对村里急需维修加固的古建及部件进行了拯救性保护维修。张磊透露,2021年,随着高平市国投集团的进驻,苏庄古村的保护开发跨入一个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通过置换、租赁、入股分红等多种形式,我们从村集体和村民手中取得古建的保护、开发、使用权限。在此基础上深挖苏庄的历史文化与传统民俗,从中提炼出‘喜镇苏庄’这一主题。目前已将‘永顺堂’打造成一个庭院沉浸式体验剧场,在这里展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党梆子的光彩与魅力。如今,从古物博览到活态非遗、喜文化再现,再到古风民宿、特色餐饮、地方文创,多种功能,一应俱全。”高平市国投文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副经理赵伟介绍,近两年间,公司投资逾亿元,打造以“太行人家·喜镇苏庄”为主题,以文旅体验、康养民宿、康养拓展、非遗展演、文旅庄园为特色,一系列展示苏庄传统古村落形象和文化内涵的文化客厅、展厅,已然成型,并开放运营,接待国内外游客逾百万人次。
在我市推进百村百院康养民宿工程中,各地纷纷依托古村落,通过古村提升打造、整合挖掘优势资源,打造业态丰富的文旅康养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位于群山深处的沁水县土沃乡南阳村,不仅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革命老区。为了让这片“红土地”焕发勃勃生机,该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通过“外请+内联+自建”的模式,聘请团队对抗大太岳分校旧址、沁南县政府旧址、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进行把脉,打造集红色教育、廉政教育、国防教育、党史研究、干部培训、乡村旅游于一体的红色综合体。“每天到基地接受红色教育的党员干部、市民、学生、游客络绎不绝,年接待游客达20万人次。”南阳抗大红色教育基地讲解员李波说。
与此同时,南阳村还深入掘绿色生态康养休闲资源,大力推进森林康养项目建设,全力打造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这些年来,我们申报获批了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全国森林康养基地两块国字号招牌,引入了医养、观星、保健、度假等多形式康养业态,一大批游客慕名而来。”南阳村党支部书记王泰说。下一步,该村将以创建“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级特色小镇”为远期战略目标,以构建研学、休闲、康养的生态系统为规划理念,通过“红色+文旅+大健康”三擎驱动,逐步形成“农林文旅康”合一的产业链,打造集红色教育、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康养民宿等于一体的红色康养小镇,让游客“进得来、留得住、不想走、还想来”。
走进南阳,红色文化积淀浓郁,绿色生态沁人心脾。依托“红、绿”这两项资源,南阳村逐步发展壮大农产品加工、种植、养殖、光伏发电等四大基础产业,目前,已建成樱桃高标准大棚20栋、无花果采摘大棚21栋;投资100余万元,先后建设安装2期100kW光伏发电。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80余万元,村民人均年增收达3000多元。
如今,闻名遐迩的苏庄、南阳,仅仅是我市打造百村百院工程的缩影。2021年以来,以“公路串联、景点互联、村庄并联、产业关联”为融合理念,市委市政府斥资16亿元,投入“百村百院”工程,对高平市苏庄村、良户村,泽州县大阳古镇东街村、西街村,阳城县上庄村、中庄村、润城村,沁水县豆庄村、湘峪村,陵川县丈河村、浙水村等传统村落进行了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建成28个高水平、高标准重点康养特色村和30个康养院落,配备了1800余张较高品质的康养床位及餐饮、娱乐、休闲等配套康养设施。至此,全市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我市共有中国传统村落186个,数量居全省第一;共有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40个,数量居全国第一。这些分布在沁河、丹河流域的传统古村落,主要以明清建筑为主,历史脉络清晰,文化要素完整,古建群落规模宏大、形制独特,密集度相对集中、遗存相对完好,保护相对完整,是晋城发展康养旅游的一张实力王牌。随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全线贯通,将这些传统古村落串点成线,串线成面,统一为一个有机整体,融入“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
近年来,我市加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工作,成功申报国家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市,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5亿元;在中央补助资金的带动下,全市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效应凸显:将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和沁河、丹河流域的50个规模适度、潜力较大、容易见效、带动力强的传统村落划定为重点示范区域,推进保护利用示范工作。截至2022年底,全市50个示范项目全面完工,项目涉及传统建筑修复、人居环境改善和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累计投资19.6亿元,中央及地方财政投入5亿元,吸引和撬动民间、社会资本近15亿元。当前,这批受到保护利用的古村落,功能和景观方面均有良好成效:基本实现了生活设施便利化、现代化,村落村貌整洁优美,村落内传统建筑基本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遗产、传统建筑、人居环境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旅游更具内涵,更具吸引力,当地居民满意度显著提高,同时得到了八方游客的大力追捧。
沿着晋城境内太行一号旅游公路581.8公里主线、154公里环线支线徐徐前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工程卓有成效,50公里沁河古堡群、150公里“百村百院”蔚然呈现。到“十四五”末,我市将建成100个康养特色村、100个康养特色院落,为康养市场提供万张床位规模的康养民宿集群。而将民俗文化植入传统古村落,给予活化利用、创新融合,成功解锁传统与时尚、古典与流行,是康养晋城“康养+”乡村振兴,多产业融合、国际化视野、专业化手法、高质量发展的“出圈”典范、成功缩影。
今年暑期,婚庆礼俗、打铁花表演、民间社火、非遗展示、手工制作、自然研学、户外运动、盛夏啤酒节、电音节、泼水节……围绕文旅康养产业,各传统村落浓墨重彩打造的系列创新活动,异彩纷呈,高潮迭起,各景区及配套民宿的影响力、知名度大增,游客流连忘返,畅享着一顿顿文旅康养融合“大餐”。8月25日-27日,2023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即将启幕,晋城的传统古村落向大家敞开了欢迎的怀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到访,观光旅游、小住几日、乐在其间!
责任编辑: 张舒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