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情简介

晋城市位于山西东南部、晋豫两省交界处,1985年建市,人口219万,面积9490平方公里,辖城区、泽州、高平、阳城、陵川、沁水6个县(市、区)和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全国文明城市、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世界康养示范城市,素有“凤凰之城”“太行明珠”的美称。

凤城康养示范区龙马湖

文化厚重,人杰地灵。神农尝百草、舜耕历山、商汤祷雨、箕子谋棋、愚公移山等传说都发生在这里。现有全国重点文保单位72处、排全国第4,宋金以前木结构建筑58处、占全国的1/3;有2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沁河流域分布着117座古城堡、15万间明清古建筑,享有“西方古堡看欧洲、东方古堡看晋城”的美誉。北宋理学奠基者程颢曾任晋城县令,建程颢书院、传程派理学;历史上走出了王国光、陈廷敬等454位进士、9位状元;近代以来哺育了“人民作家”赵树理等名人名士。

王莽岭

锡崖沟

气候舒适,生态宜人。地处北纬35度黄金宜居带,平均海拔800米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1℃,夏均气温22℃,旅游舒适期长达7个月,获评“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年均降水量680毫米,是华北地区相对富水区;森林覆盖率40.3%,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可达4.5万个/cm3;境内有全国最北的猕猴保护区、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1万多棵野生红豆杉,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称。作为永久会址,已连续举办4届中国·山西康养产业发展大会。

玉皇庙二十八星宿      赵学梅 摄

资源富集,匠心独具。晋城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和煤层气生产基地,无烟煤探明储量312.2亿吨,约占全省的1/2、全国的1/4;煤层气探明储量3706亿方,占全省的1/2以上、全国的2/5以上。盛产100多种小杂粮、750多种中药材,连翘、潞党参、蜂蜜、黄梨等养生药食备受青睐。是中国最北的丝绸产地,织造的潞绸是中国三大丝绸之一;冶铸业可追溯到春秋战国,著名的“阳阿古剑”和明清时期全国2/3的钢针都产自这里;晋城珐华器是“山西三宝”之一。

朝元窑珐华摆件一组——狮子及花瓶

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作为山西通往中原城市群和对接长三角的桥头堡,一小时经济圈内有3000万人口、超3万亿GDP。高速公路形成“两横两纵一环五出口”网络布局。郑太高铁开通运行,50分钟到郑州、1小时20分钟到太原、3个半小时到北京;晋侯高铁正争取列入国家中长期规划。晋城机场立项获批,工程建设全面启动,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

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阳城段)

平安和谐,宜居宜业。三次获得“长安杯”,连续九年荣获平安山西建设工作先进市,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连续十二年排名全省第1;高考连创佳绩,近年来清华、北大录取人数保持在25人左右,“四年六状元,县县有清北”;连续十三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全国首家实现市域“一元公交”全覆盖;荣膺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省级双拥模范城“七连冠”;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全国优化政务(投资)环境优秀城市;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等。

聚力转型,动能强劲。聚焦绿色转型的示范城市、能源革命的领跑城市、对外开放的先行城市、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城市、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六大战略定位”,用好系统化、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精细化、品质化“六化工作方法”,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坚持以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加快培育煤层气、光机电、文旅康养、现代服务业、数字经济5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构建“1+5”现代产业体系;全力实施总投资超千亿的城市建设三年行动,加快建设山水交融的现代化城市;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系统谋划实施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等一批重大牵引性工程,“晋善·晋美·晋城”城市形象更加亮丽。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      栗维亚 摄

近年来,晋城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保持全省第一方阵,GDP增速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1,去年增长7%,排在全省第2位;总量达到2333.3亿元,四年增加近1000亿元,从全省第7位上升到第4位。今年上半年,全市GDP完成1053.8亿元,同比增长6.5%,总量排名全省第3,增速排名全省第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9%,排名全省第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9%,排名全省第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7%,排名全省第2。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 晋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数据局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来办

晋城政务

晋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