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氏民居

柳氏民居,大唐文兴柳宗元遗族世居

柳氏民居是中国目前唯一以同祖血缘世代聚居的城堡式村落,记载了中国百世书香文人做官感悟,并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家族子弟为人处世的道理,揭示了“官而商”到商而官”的社会发展史

曾经被柳学界苦苦寻求的柳宗元后裔,居然举族千年隐居在(太)行(王)屋深山,历山腹地的沁水县西文兴村。

西文兴村一条南北走向的山梁上,矗立着一座坐北朝南、依山傍水的古建筑群——柳氏民居。山梁顶部护坡被修整成高台,周边垒起陡峭的护坡,高台前后只有两条坡道供上下,“前庭后苑、前署后宅”的气势一览无余。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幼时精敏绝伦,文章卓伟精致,为世人所推崇。唐贞元九年793中进士,由于才华横溢、为官清廉,因而青云直上。后来因受到“二王八司马事件”牵连而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至柳州刺史,逝于任所。为避九族之祸,柳家人变卖家产,渡过黄河,隐居太行深处历山,从此耕读传家,世守祖训,历经宋元,不宣门庭。

沉寂了500多年后,柳氏子孙们相继步入官场。明永乐四年1406,柳氏后人柳琛殿试三甲。为光宗耀祖,于是在西文兴村大兴土木,开始修建祠堂、文庙、关帝庙等。此后柳家人杰辈出,子孙相继登科入仕,步入官场、商界,并在故乡西文兴村修建了规模宏大、门森严的一进十三院府邸。

乾隆年间,柳家两位理财大师柳春芳和柳茂中,经营盐业、典当业获得暴利,又开始整修祠堂、文昌阁、文庙、关帝庙,并在关帝庙东西两侧新建了魁星阁和真武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中宪第”宅院,西文兴村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期。

柳氏民居依托北山,起势“凤凰展翅”,平面呈万字图案。整体建筑可分为三部分外府区柳氏祠堂、关帝庙、文庙、圣殿、小学堂、纸帛楼中部区文昌阁、校场、石牌楼内府区小戏台、观河亭、府门楼等。柳氏后裔柳遇春曾修建的13个院落大部分已毁于明末战乱,现仅存中宪第、司马第、河东世泽、行邀天宠、香泛柳下和磐石长安六个完整院落。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精美的工艺便是它流动的旋律。柳民居在建筑整体上采用中国传统的均衡与对称法则,广泛吸收明清南北建筑之精华,同时又巧妙地将皇宫建筑工艺运用于民间,追求统一中求变化,于变化中又求统一。但其局部又多汲取江南之灵气,渐成娇巧隽秀风格,成为晋东南地区古民居建筑艺术之精品。

漫游其间,你会被那无处不在的木雕石刻所吸引。每一道门楣、窗棂、栏杆、扇、飞檐,每一块裙板、匾额,每一根梁枋,每一级斗拱,无不雕刻着精美的纹饰。千姿百态,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窗花图案多达40余种,故事木雕板块百余方,石雕竟上千块之多,而且图案各异,几无雷同。这里的雕刻也没有太多的规矩和束缚,一切等级尊卑的限制在这里荡然无存,龙凤图案随处可见。受美学情趣和价值观念的影响,柳府建筑工艺风格在意境创造、艺术造诣以及文化蕴上都达到了很高水准。

司马第院落门头上的九层斗拱,层层相叠、美不胜收,应该是我国古民居中最高的门楼;行邀天宠院落的门廊木雕,形色各异,争奇斗艳,共有30余种含义;河东世泽院落大门内置12道门栓,就是身处院内的人,若不知情也是断然打不开的。院落上空还布有铁丝网,地下修有地道,院院相连,户户相通,可谓“天网地道”。

虽然年代久远,石材已风化疏松,石牌坊下8头教化石狮依然活灵活现,意为古代知识分子从求学到仕途的8个人生历程活脱脱就似一幅宦海沉浮图。值得称颂的是,它将宦海经历后的切身体会和育人道理全部展示于八头石狮身上,意在告诫子孙后代时刻谨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之理,对当今社会做人做事,依然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丹桂传芳牌坊下的第一尊石狮叫“翘尾巴狮”,它嘴上拴着绳索,尾巴向上翘着,表现文人傲慢清高、口无遮拦、爱发表意见。用绳索拴住狮嘴,告诫柳氏族人,话到嘴边留半句,祸从口出的道理。第二尊石狮叫“老实狮”,狮子的尾巴藏在了两腿之间,表现文人不再傲慢,懂得夹着尾巴做人了。第三尊石狮叫“安分守己狮”。狮脚下有两个小狮子,肚子下面有一个大圆球,意为安安分分过日子,坚守规矩。第四尊石狮脚下踩着一个探出头来的小狮,肚子里还有一个低着头的小狮,意为“出人头地”。青云接武牌坊下的第五尊石狮叫“金榜题名狮”,狮胸前戴了一朵花,表示已经高中进士。第六尊石狮叫“寻求靠山狮”,狮身紧靠石柱,提醒柳氏后人,高中进士后要投靠到权贵的门下,便于日后发展。第七尊石狮的前腿直直站立,身子向上仰起,狮身下卧着一个凤头、鹿尾、狮身的小狮子。意为“坐享俸禄”。第八尊石狮叫“宦海沉浮狮”,狮脖上的一圈毛,酷似内方外圆的古钱,意为挂着钱串子在宦海里寻求生存。告诫柳氏后人,官场沉浮变化莫测,该用真本事就得用真本事,该花钱送礼也要舍得花钱。

让人不解的是这个偏远的小村落竟然珍藏着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明代书画家文征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的书法碑刻,这在北方极为少见,更让人称绝的发现了唐代 “画圣”吴道子三通画碑,画中人物形态各异,衣带飘逸。吴道子画碑全国罕见,可谓是国宝了。

如果说,山西晋中的王家大院乔家大院是研究三晋富商豪门的“化石”的话,那么至今还生活着200多人的柳氏民居,就是研究三晋名门望族的“活化石”。

沧海桑田,世事演变。五百余年后的柳宗元后裔们思想观念已与乡民无异。诗书之风一旦断层,其吏治思想、文学成就、人格力量和人文精神就成了虚无缥缈的东西,曾经辉煌的柳氏宅第仅成了家族荣辱兴衰的见证。

主办:中共晋城市委 晋城市人民政府

承办:晋城市数据局

技术支持:晋城市云祥大数据科技运营有限公司

晋来办

晋城政务

晋城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