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
羊头山麓,丹水为带,这片土地处处迸发出勃勃生机。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平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晋城市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紧紧围绕产业转型、乡村振兴两件大事,下好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先手棋”,打好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主动仗”,抓好一产“五彩农业”、二产开发区“五个园中园”、三产现代服务业“五大业态”,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这是高平经济社会发展最快的十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十年,是城市名片擦拭最亮的十年,也是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增长最多的十年。
坚持党建引领,党的建设水平全面提升,综合实力稳步提高、产业发展气势如虹、科技创新勇攀高峰、文化事业生机蓬勃、社会保障不断完善……漫漫十年征程,书写崭新篇章,交上了一份“非凡”答卷。
智创城
紧紧扭住“两件大事” 擘画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关键是“全方位”,核心是“高质量”。
走进位于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米山工业园的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全体员工干劲十足、奋勇争先,加快项目建设,以昂扬的奋斗姿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研发生产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轻合金(铝合金、镁合金、钛合金)关键零部件产品的企业。2021年,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运行,同年11月,项目二期、三期同步开始建设。现如今,总投资1.5亿元的二期项目已正式投产,实现了关键零部件从设计、3D打印模具、精密铸造、数控加工到全方位检测的全流程生产。“二期轻合金快速成型中心项目,是一期3D打印项目的延伸,实现了由模具生产向高端轻合金产品生产的过渡,与传统工艺相比较,具有零件轻量化、复杂结构一体成型、无模制造等传统工艺无法实现的优势,二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轻合金产品3000吨,产值过亿元。”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成坤介绍。
康硕(山西)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康硕(山西)项目是高平市打造创新平台、引领转型发展的一个缩影。2021年以来,高平市按照“项目是第一支撑,开发区是第一阵地”的要求,锚定目标,滚动推进“三个一批”,建设开发区五个“园中园”,实现“早打粮食、打好粮食”。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园,占地522亩,以康硕智能制造为龙头,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占地2000亩,以氢驰动力为龙头,打造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不锈钢制品产业园,占地322亩,以山西福江为龙头,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不锈钢制品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园,占地1400亩,以海诺科技为龙头,打造以空心玻璃微珠为主材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台湾产业园,总占地2000亩,以招台商、引台资为主,打造食品加工和医疗器械产业集群。
种下高质量的“种子”,长出绿色的“庄稼”。如今,5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基本建成,高平经济技术开发区连续四年考核优秀。2022年1—8月份,高平市规上工业增加值预计增长26%,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0%。
下好产业转型“先手棋”,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时值初秋,天高云淡,微风习习,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来到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棋盘六院、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碧波荡漾的泫水湖,目及所至,皆是风景。“今天和朋友一起过来的,感觉这里建设得特别漂亮,古色古香的建筑,浓郁的人文历史,时代的记忆和现代的元素在这里实现了交融,给人一种不一样的感觉。”漫步于古街的游客阿玲开心地说。
釜山康养片区是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项目建设重点工程之一,由高平市农投集团投资建设,现已完成村庄的改厕、改水、改污“三改”工作以及公共基础设施提升、立面改造、污水处理站建设,实现了人居环境大提升。如今旅游公路、车行道、步行道、环湖步道、绿道,阡陌纵横。修葺一新的党群中心、邻里中心、文化广场,也成为了村民们日常休闲的好去处。
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高平建宁段)
釜山村还积极推进文化繁荣和产业发展,以古村旧时光休闲旅游环线为中心,重新修缮了棋盘六院等文物古建,修建了钱币博物馆,改造了供销社,营造出“釜山1978”大时代风格商业步行古街。同时以农业产业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创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新建11栋智慧大棚,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项目负责人王斌达说,“按照精品康养、釜山片区的总体定位,围绕山水观光、餐饮休闲、古村民宿、时代体验、果蔬采摘为主的乡村文旅业态,高标准设计、高质量施工,真正将釜山片区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康养胜地。”
釜山村鸟瞰
釜山村村民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是高平市推进文旅康养深度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生动案例。高平地盘小、人口多,按照晋城市提出“高平要率先走出一条城乡融合、产城融合、城乡一体的路子”的要求,以“一轴一廊一带”为牵引,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拉开了城市框架,奏响了融合篇章。
一轴:把23公里炎帝大道打造成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轴”,串起4个乡镇、3个街道,连接神农特色小镇、三甲工业园区、中心城区、高铁新区、米山工业园区、台湾产业园6个节点,实现中心城区、高铁新区、开发区“三区”联动发展,让80%以上的人口都能享受到新型城镇化带来的高品质生活。
一廊:把穿城而过的“母亲河”丹河打造成生态廊道,串起老城和新区,带动沿线发展。
一带:把52公里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打造成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示范带,串起5个乡镇,覆盖22万人,打造4个精品片区,连起80个农业园、10个景区、18个文保单位。
今天的高平,心齐、气顺、劲足,正是甩开膀子加油干、迈开步子抓发展的大好时机。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鼓足干劲、大干一场,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以优异成绩和良好状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旅康养融合发展 书写共同富裕新答卷
产业强则村民富,村民富则乡村兴。高平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多方发力,精准施策,做强特优产业,持续激发乡村发展新活力,擘画了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高平画卷。
2017年,高平市东城街道沟北村还是一个典型的城郊“空心村”,地下无资源、村上无产业。通过支部引领、市场运营,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盘活了旧村古宅,打造“寻梦小镇”。2021年综合收入达13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70万元,人均年增收2.5万元。
沟北村火了,老百姓也跟着富了,村民李红顺在自家开起了小饭店,每天接待着南来北往的客人,高兴地合不拢嘴。“真是没想到,我们村从过去的‘空心村’变成了游客争相打卡的地方,大家还在村里就了业,日子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一天更比一天好。”
东城街道以沟北村为龙头,将周边的秦庄、东山、果则沟、龙王沟等村联合起来,成立“环七佛山乡村旅游党总支”,通过村村联建、村企联建,实现组团发展、连片开发、全景打造。
炎帝大道
“党建强”才能“发展强”。“我们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资源、文化、生态优势,坚持‘点线面’有序推进,大力发展康养旅游、夜经济、休闲农业等产业,推动村级集体经济迈上‘壮大提质’的快车道。”高平市东城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表示。
高平市先后出台了《高平市2022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要点》《高平市村级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2022—2024年)》等,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优势,探索出“村社共建产业带动”“村企共建资源开发”“村村联建连片发展”“巩固成果政策帮扶”“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创收”“建设用地物业经营”六种发展模式,助推乡村振兴进一步提档升级。
“我们瓦窑头村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这里拥有高平历史上三个第一:高平历史上第一位共产党员——袁致和;第一个农民协会;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漫步于高平市南城街街道瓦窑头村,入目皆是“红色”,旧村古宅老树得到活化利用,红色资源成为瓦窑头村发展的“最大底牌”。瓦窑头村又流转土地1000余亩,种植玉露香梨2.5万余株,与周边村联合成立了“梨之乡”经济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规范经营。
“我们将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业态,真正让绿色金果变成农民的‘致富果’,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高平市南城街街道包片领导石玲表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高平市聚焦“四大牵引性工程”,以“五彩”农业产业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按照“一心两带三支柱”产业布局,以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风景线为纽带,以生猪、大黄梨、富硒红薯为支柱,发展“肉制品、饮品、功能食品”三大产业集群,建设生猪、大黄梨、富硒红薯等特色产业标准化科研示范基地和生产基地,带动沿线乡村同步同向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高平市抢抓“全域旅游”和“高铁时代”重大机遇,围绕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总体目标任务,以乡村规划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优化乡村产业布局,坚持“路、景、村、业”系统化谋划、项目化实施、专班化推进,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打造了釜山村、许庄村、铁炉村等一批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标杆村,实现了从吃“资源饭”到打“特色牌”、从分散经营到融合发展的华丽蝶变。
如今,一幅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正在长平大地徐徐展开,未来已来,拭目以待!
聚焦“特”“优”战略 描绘“五彩农业”新画卷
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高平市陈区镇铁炉村的黄梨种植基地里,一个个金灿灿的大黄梨挂满枝头,浓浓的果香扑面而来。铁炉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正忙着将黄梨采摘、装箱、转运……大家分工协作、默契配合,现场忙碌有序。
“你看这个梨长得多大多好,产量也不错。党的二十大马上就要召开了,相信以后,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铁炉贡梨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姬陆军迫不及待地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铁炉贡梨
铁炉村黄梨种植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因“铁炉贡梨”久负盛名。近年来,陈区镇铁炉村坚持党建引领、产业致富的路子,采取“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展黄梨1000余亩,建成高平市单体规模最大的黄梨种植基地。同时,合作社对黄梨种植实行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生产、统一服务,上马1000吨黄梨加工项目,让高平大黄梨真正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金”果子。
同样忙碌的,还有该市原村乡山河源合作社的社员们。这几天,挖薯机在田间来回穿梭,一个个红薯破土而出,社员们熟练地翻拣刚出土的红薯,并分拣装箱。2022年山河源合作社通过引进高品质薯苗,采用标准化种植方式,提高红薯品质和产量。
山河源合作社社员刘海书高兴地说:“通过品种改良,我们的红薯长势喜人,产量也上去了,老百姓心里特高兴,干劲十足。真正实现了家门口就能挣钱。”
为实现红薯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高平相继成立了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高平专家工作站、博士工作站和高平市甘薯产业创新研究院,培育出萌芽性好、结薯集中整齐、薯形优良、口感香甜的“神农一号”品种。通过统一品种、统一施肥、统一机械、统一技术“四个统一”标准化种植,发展优质脱毒红薯种植面积5万亩,再辅以智能检测设备随时监测大棚的湿度和温度,推动实现红薯产业品牌化和全产业链发展,有效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为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我们对普通红薯进行脱毒升级,配套先进栽培技术,可有效提高红薯的品质。尤其是‘神农一号’种苗每亩可培育2500—3000公斤红薯,比普通红薯增产30%以上。”高平市甘薯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武宗信信心十足。
作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国家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近年来,高平市聚焦农业“特”“优”战略,每年拿出6000万奖补资金,精心打造白色的猪、黄色的梨、红色的薯、黑色的菇、彩色的潞绸“五彩农业”,可实现年出栏生猪100万头,年产食用菌棒1000万支、鲜菇2000吨,出产黄梨和富硒红薯各5万亩,彩色潞绸年产值可达3亿元。同时,加快建设“五主(猪、梨、薯、菜、菇)、五辅(羊、鸡、药、林、田)”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科技“含金量”,以科技赋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强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海峡两岸神农炎帝民间拜祖大典
(记者 闫卢静 姬丽娜 通讯员 袁雷)
责任编辑: 靳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