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召开的市委八届五次全会,对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作出部署,提出了总体要求、主要原则和奋斗目标,重申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产业做文章,把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核心任务。笔者认为,构建晋城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从实际出发,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以增进民生福祉为出发点与归宿,因地制宜地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推动一、二、三产业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
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一是加快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以减、优、绿、智为发展导向,加快煤炭绿色低碳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加快建设高标准矿井,以煤炭产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加快推进煤矿采掘面智能化改造。二是加快钢铁产业提档升级。发挥晋钢集团龙头作用,做强建筑用钢、做精装备用钢、培育特种钢,建设家电装备等高端装备用钢基地,实现钢铁产业绿色发展。三是加快铸造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围绕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方向,做强做优“晋城铸造”品牌,建成“两基地一中心一集聚区”。四是加快推进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加快煤炭和煤电一体化,推进煤电联营;加快煤炭和煤化工一体化,推动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迈进;加快煤炭和新能源一体化,推动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加快煤炭产业和数字技术一体化,实现矿井智能化开采;加快煤炭产业和降碳技术一体化,实现减污降碳、节能减排。
加快推进以光机电产业为重点的产业集群发展。优化晋城经开区产业布局,瞄准光机电产业视觉系统、新材料、人工智能三个细分领域,加快构建“一院六园三链”产业发展新格局。依托以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为代表的新型创新平台,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形成并转化一批产业核心技术成果;依托智创城、光机电产业园一二三期,培育引进一批骨干企业;依托晋能装备金鼎园、智能装备产业园,重点实施智慧矿山成套装备制造、高端钻机生产等项目;依托富士康工业富联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实施硬质合金新材料、纳米晶陶瓷玻璃等项目。
加快推进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坚持把煤层气产业作为打造“能源革命领跑城市”的战略突破口,加快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加快煤层气增储上产。积极对接中石油、中海油、华新燃气等大型企业,提升煤层气增储上产的规模和速度。二是完善煤层气储运体系。统筹全市煤层气产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积极打造京津冀和中部地区应急调峰保障基地。三是加快煤层气消纳转化利用。全面实施“气化晋城”战略,到“十四五”末煤层气就地消纳利用率达到60%以上。
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围绕构建优质高效、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实现现代服务业高端融合发展,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全面提升。一是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加快发展具有较大潜力和高成长性的信息服务、高端商务和节能环保服务业,抢占新兴服务业新高地;深化农业生产托管,培育服务主体,支撑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发展现代物流,打造区域物流中心。二是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化发展。积极推动商贸服务、家政服务、体育服务、教育培训、托育服务和房地产业等生活性服务业转型升级,促进传统服务业焕发新活力。三是积极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生态、文化、康养等比较优势,培育壮大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促进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交叉、延伸、重组,着力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加快推动文旅康养融合发展。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加快形成“一核、两环、两带、多片”的文旅康养产业格局。一是创建文旅康养示范区。依托凤城康养示范区,建设集文化交流、生态康养、商务接待、康养会展、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标杆性文旅康养项目,打造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和城市名片;瞄准“世界康养城市”方向,持续举办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全面叫响“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二是建设全域旅游大景区。深入实施基础设施提升、景区提级、服务提标、品牌提质“四大行动”,推动实施A级景区倍增计划;创新优化公路网络配套设施,加强数字化和智能化服务能力,打造快进慢游、服务齐全、特色鲜明、品牌响亮的“太行一号”旅游公路。三是打造特色旅游集聚区。实施“百村百院”工程,构建“庄园、云锦、水墨、古韵”品牌矩阵,全力培育覆盖全季节、全年龄段的康养产业体系;依托高等级景区、康养特色村、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等优势资源,围绕文化体验、城镇旅居、山岳度假、乡村休闲、健身疗养等类型,以县(市、区)为主体,打造一批文旅康养集聚区。
加快推进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壮大。一要壮大特色农业。继续实施和完善“一村一品”“一乡一特”“一县一业”非均衡发展战略,加快畜牧、蚕桑、干鲜果、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基地建设和示范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布局合理、规模有序、优势突出、整体协调的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二要提升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加大对产业链条长、辐射带动面广、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整体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加快推进重点产业链条和特色专业镇建设。围绕光机电、煤层气、装备制造、钢铁铸造、煤化工、新材料、绿色建材、医药、丝麻纺织服装等行业领域,加快打造10条重点产业链和45家链主企业,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产业基地、领军企业和拳头产品。围绕产业链条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组建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产业联盟,推进重大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要依托制造业、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优势,加快打造一批产业集聚度高、专业化协作程度高、辐射带动力强、品牌优势突出的特色专业镇。要大力推进“专业镇+市场主体”培育模式,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品做优做精,重点培育泽州铸造、山楂红酒,高平潞绸、生猪、黄梨,阳城陶瓷琉璃(珐华)、蚕桑,陵川中药材、沁水黑山羊、蜂蜜等20个特色专业镇,打造一批在全省乃至中部地区有较强影响力的区域品牌,形成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晋城名片。
加快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围绕打造“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加快构建具有晋城特色的数字经济发展体系,促进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一是优化新基建布局。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5G、千兆光网、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和卫星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做优数字产业化。依托十大数字产业园,推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吸引一批数字经济头部企业、上市公司和潜力公司落户晋城。三是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推动重点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升级。
产业强则经济强。加快建设晋城特色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新时代赋予全市人民的“必答题”,是实现市委市政府擘画美好蓝图的“必由路”,是检验全市党员干部能力水平的“必修课”。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坚持发展为了群众、发展依靠群众的宗旨,切实在全市上下营造出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的浓厚氛围,发挥比较优势,咬定青山不放松,举全市之力,披荆斩棘,久久为功,全面推进晋城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蔡春辉)
责任编辑: 茹妮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