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一场备受瞩目的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专家讲座在我市成功举办。讲座以“规划赋能晋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邀请业内专家,共同探讨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的新思路与新策略。专家们的报告,让丰富的理念和成功的经验得以展现,为我市高质量发展勾勒出清晰且极具前瞻性的蓝图。
讲座伊始,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杨保军以“文化赋能城市更新”为主题,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核心要义,并用各城市实例全方位解读了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所涵盖的各个要素。据悉,他先后主持、参与、指导完成了数百个城市规划及其相关领域的规划设计、咨询、研究项目,获得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7项,2019年还获得中国城市规划领军人才奖。
“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而文化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实质。”杨保军认为,文化赋能城市更新的路径包括以文博群落彰显精神标识、以文化创新带动城市复兴、以文化旅游激发城市活力、以文化艺术塑造场所魅力、以文化景观吸引科创人群,城市规划建设就是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文化正是晋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动力。
通过考察调研,杨保军发现,晋城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古建资源丰富,以古堡为代表的传统村落集中连片,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太行风光更是美不胜收。“在此背景下,晋城应该思考持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与内涵,适时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杨保军说,以城市更新改善传统街区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品质,增加对老城文化记忆的标识展示,实现整体活力提升。“要以散布全域的文化资源融合自然山水,形成文旅发展影响力,通过文化与艺术的融合,不断激发城市品牌辐射力,实现以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品牌全球化推广。”
鞠德东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研究分院院长。他主持参与的城市规划设计实践包括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城市设计、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多种类型,重点研究领域为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城市更新、城市设计等。他的报告主题为“文化引领下的古城复兴实践”。讲座中,他从新时期新理念和新要求、保护传承的层次性和整体性、保护更新实施案例实践三方面,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对古城复兴的意义进行了深刻剖析。
鞠德东说,文化引领古城复兴路径包括文化赋能显特色,规划统领强统筹,共同缔造增动力,集群设计提品质。古城的保护要强调完整性、系统性、统筹性、综合性和全流程,要以大历史观为指导,提出全时间周期保护要求,进一步拓展保护传承空间范围和对象类型,构建城乡保护传承体系管理层级,突出保护为基、以用促保、融入城乡的总要求,建立全生命周期动态管理机制,着力解决遗产屡遭破坏的问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设计分会副秘书长及理事、《城市设计》杂志副主编黄鹤作了题为《文化导向城市发展与更新的演进趋势与应对策略》的报告。报告中,黄鹤先后阐明了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战略价值,文化导向城市发展更新的演进趋势、应对策略,并为晋城的城市发展更新提供思路。“文化导向城市发展更新的演进趋势就是保护利用的文化资源通过转化提升成为文化资产,培育壮大后成为文化资本。”黄鹤说,晋城应建立文化资源体系资源库,积极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强化城市特色,塑造具有高品质、强特色、优服务的文化地区,形成功能聚集,提升资产价值。
作为华高莱斯咨询创始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规划实施学术委员会委员,李忠的报告紧紧围绕以“文—旅—城—人—产”规划新思维引领晋城高质量发展,为晋城提出了详细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建议。
多年来,李忠专注于人才、科技、产业、城市深度融合的创新研究,曾考察50多个国家、400多个国外城市,拍摄800余万张案例照片,为超过500个政府机构提供城市发展专题授课,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与海量的实战案例积累,能精准洞察不同城市发展阶段的痛点与需求。
“晋城要实现城市的成功转型,亟待突破作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转型瓶颈。”李忠说,要把握城市从建设到运营的发展新趋势,以策划思维携手规划设计,从“终点逻辑”转向“起点逻辑”,最大化兑现空间价值,赋能晋城高质量发展。他建议,抓住年轻人这群创新的主力军,面向年轻人打造文旅,改善城市的商务形象和招商环境,帮助城市发展经济和吸引人才。“未来,晋城应当践行‘文—旅—城—人—产’模式,以规划驱动文旅、驱动城市、驱动产业。”
此次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专家讲座的成功举办,为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提升了大家对高质量发展规划建设的认识水平与实践能力。大家表示,将积极借鉴专家分享的先进理念与成功经验,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战略,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袁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