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以优异成绩迎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奋进高质量转型发展 打造最闪亮“太行明珠”

发布时间: 2021-10-20 16:35:59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晋城市文化艺术中心投入使用,该中心是集文化、教育、观赏、培训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教育基地,填补了该市长久没有文化中心的空白。

郑太高铁顺利建成将晋城人民带入了“高铁时代”。图为晋城高铁站。

今年康养大会期间,10多个国家的外宾相约晋城,共赴魅力康养之旅。

山西智创城6号入驻企业——山西富兰地工具有限公司的精密刀具工具生产线一角。

全国文明城市晋城,风景旖旎,流光溢彩。

晋城

五载栉风沐雨,五载砥砺奋进。
  五年来,晋城市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五个三”战略,即主攻“先行区、领跑者、桥头堡”三大目标,巩固“精准脱贫、污染防治、化解风险”三大成果,补齐“交通、民生、开发区”三大短板,干好“老城改造、新城建设、乡村振兴”三件大事,守住“安全生产、社会稳控、反腐倡廉”三条底线,全力构建“两只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城市两翼发展”的高质量转型发展格局。
  五年来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步履铿锵,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高品质城市渐入佳境。

创新引领 奏响高质量转型发展强音

日前,由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主导的锑化物激光器芯片生产项目投入试运行,成为全国首条锑化物激光器芯片生产线。
  近年来,晋城着力打造“世界光谷”,从体制机制、资金支持、要素供给、土地改革、创新驱动等方面授权赋能,推动光机电产业高速发展。目前,光机电产业总产值突破17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产业集群效应已初步显现。5年来,晋城市全力改变煤炭“一业独大”的传统产业格局,加快培育壮大多元并举、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不断为高质量转型发展注入活力。
  坚持在煤炭总量去产能、优结构和提质升级上下功夫,“十三五”期间,该市在转产矿井27座、60万吨/年以下煤矿全部重组退出的基础上,实现新增先进产能2490万吨/年,煤炭供给能力创历史新高;紧盯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在资源开发、消纳利用、管网建设、储气调峰、装备制造等方面发力,煤层气年产量达到37.74亿立方米,产量、增量均居全省第一;全力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四年全省第一,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5.2%,高出全省1.4个百分点;加快发展文旅康养产业,白马寺高端康养示范片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示范带、“百村百院”等串珠成链,逐渐形成景美、人和、业态兴的美丽画卷。
  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晋城市重点产业项目长三角(杭州)系列招商推介活动……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开花,如今晋城生机翻涌,千帆竞发:地区生产总值从958.5亿元增加到1425.7亿元,年均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3.9亿元增加到145.3亿元,年均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0%,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精雕细琢 打造高品质现代城市样板

老城正在美丽蜕变,丹河新城建设如火如荼,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一幅幅火热的建设画面正在全面展开,城乡面貌得到了历史性改变。伴随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晋城不断弥补城建短板,拓展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提升城市品位,全力打造高品质现代城市样板。
  五年来,按照“一体两翼、六大组团、多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该市形成系统完备的规划体系,理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深入开展拆违治乱,承办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启动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丹河新城建设纳入“城市两翼发展”格局,重点发展教育、康养、会展、飞机维修和物流业,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当年共谋划公共设施项目98个,总投资约296.3亿元。2020年,开工项目40个,完成投资76亿元,其中,完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31.3亿元,顺利实现“路成、水成、树成、形象初成”的目标。同时,老城更新工程捷报频传,项目建设日新月异,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由41.8平方公里扩大到70平方公里。
  从太行山间到丹沁河畔,从丈河特色康养村到大阳古镇民宿百院……当遍及全市的“百村百院”工程建设正酣之时,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晋城以“三带一工程”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为牵引,在全市域掀起改善环境、完善功能、提升品质的城乡建设热潮。
  如今,高平成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和数字乡村试点,阳城入选全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县,沁水被评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全市省级以上特色小镇数量全省第一。去年,晋城捧回了“全国文明城市”桂冠;今年,被联合国老龄所授予“世界康养示范城市”,“太行明珠”更加光彩夺目。

夯基垒台 谱写人民幸福生活新篇章

“我们一家三口都在这当叉车工,一个月有近2万元的收入。”远在江苏常熟安吉物流公司工作的陵川籍叉车工原学兵在电话里笑着说。近年来,晋城市持续推进全民技能培训素质提升工程,仅2020年就完成各类就业、创业培训人数5万多人,让如原学兵一样的劳动者过上了梦寐以求的幸福生活。
  在晋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陵川、沁水2个贫困县摘帽,全市200个贫困村、8.45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在晋城,劳有所得、学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五年来,该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持续保持在8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5万元,年均增长7.3%。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3.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17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水平全省领先。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50所、中小学36所、农村寄宿制学校66所。全市6所优质高中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50所双一流高校确定为优质生源地。为25万65岁以上居家老年人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率为90%以上。高龄补贴标准大幅提高,城乡低保家庭的高龄、失能老年人,每人每月补贴标准分别由30元和60元,提高到50元和100元。截至“十三五”末,乡镇卫生院达标覆盖率100%,13家医疗机构与北京44个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及专家团队签订了合作项目,创新引领“5G+智慧医疗”。
  与此同时,晋城推行“一枚印章管审批”走在全省前列;在全国第一个实现“1元公交”市域全覆盖;郑太高铁顺利通车,晋城进入“高铁时代”;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入选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成为全省首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连续四届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连年排名全省第一……一件件民生实事、一个个改革成果,都在不断刷新着全市人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未来五年,晋城市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为根本目的,围绕绿色转型的示范城市、能源革命的领跑城市、对外开放的先行城市、数字经济的标杆城市、光机电产业的集聚城市、文旅康养的样板城市等“六大战略定位”,运用系统化、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精细化、品质化等“六化工作方法”,抓好聚力产业转型,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聚力项目建设,构筑高质量发展新支撑;聚力改革创新,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聚力城市更新,展示高质量发展新形象;聚力乡村振兴,拓展高质量发展新空间;聚力生态环保,擦亮高质量发展新底色;聚力民生福祉,共享高质量发展新成果;聚力社会治理,优化高质量发展新环境等“八方面重点工作”,勇蹚转型新路,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新晋城而奋斗。


本版文字:本报记者李志军 郑璐 王天晓
本版图片:王林 张文庭 杨天举
本版责编:崔如意
版式/制图:刘铁军


责任编辑: 常晓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