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辉煌五年】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综合实力稳步跃升

发布时间: 2021-09-15 10:20:58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客户端

字号:

打印


(图片来源: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

地区生产总值从958.5亿元增加到1425.7亿元,年均增长5.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93.9亿元增加到145.3亿元,年均增长9.1%;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0%,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新发展机遇,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重大项目为牵引,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统筹推进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新旧动能转化、精准扩大内需等各项工作,积极化解经济下行压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五年来,我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始终保持全省前列,经济总量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明显改善,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更加坚定的步伐。

(图片来源: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

强+补: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晋城是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只有大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壮大多元并举、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才能彻底改变煤炭“一业独大”的传统产业格局,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动力,走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道路。

五年来,我市坚持种养结合双向发展,持续优化农业产业格局,大力推行规模化经营,加快引入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加速转变农业生产模式,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增强。2020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加值56.5亿元,较2016年增加12.7亿元。202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10.0亿元,较2016年增长30.6%。

五年来,我市牢牢把握转型方向,强化政策引领,系统谋划包装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做优做强煤炭、冶铸、化工等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煤层气产业、先进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培育数字经济、文旅康养等战略新兴产业,工业规模持续壮大,工业效益稳步提升,工业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压舱石作用更加显著。过去五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6.0%,高于全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2020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50.2%,对GDP的贡献率达到58.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达到1851.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61.9亿元。工业经济成为地方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煤炭、煤层气、装备制造、冶铸、化工、电力等六大主导行业营业收入全部突破百亿大关,实现利税总额252.9亿元。

五年来,我市交通、商贸、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加快转型升级,信息、金融、物流、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欣欣向荣,服务业已经成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全市服务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383.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06.3亿元,年均增长7.5%,快于GDP与工业增速。

(图片来源: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

高+新:新旧动能加快转化

近日,由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引进的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教授团队首期项目——锑化物激光器芯片生产项目进入试运行阶段,预计明年将达到1万块芯片的产能,成为全国首条第四代半导体生产线。

这是全市光机电产业快速发展的缩影。2020年,我市陆续出台8项政策,从体制机制、资金支持、要素供给、土地改革、创新驱动等方面全方位授权赋能,设立两个新型研发机构,7位院士领衔、33位博士带项目入驻,累计引进40个光机电及配套项目,光机电全年产值达到173亿元,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五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经济转型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政策、人才、资金倾斜力度,以光机电为主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煤层气为主的节能环保产业、以特种陶瓷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牵引拉动作用明显增强。2020年,我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突破150亿元,达152.5亿元,较2017年增长74.7%,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对全市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14.5%;我市战略新兴产业实现产值突破300亿元,达317亿元,战略新兴产业增加值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8.3%。

与此同时,我市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煤炭总量去产能、结构优产能上持续下功夫,全力推动煤炭产业提质升级。全市煤矿总产能由2015年的15125万吨/年减少到2020年的13850万吨/年;煤矿平均单井规模由110万吨/年提高到125万吨/年;全市煤矿总数控制在110座左右,圆满完成了“十三五”期间煤炭去产能的目标任务。

(图片来源: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

内+外:内外双循环互动发展

2020年12月12日上午,伴随着鸣笛声,郑太高铁第一趟列车从太原南站缓缓驶出,向南飞驰。全市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梦”在此刻梦想成真。

随着高铁开通、机场加速建设,再加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我市连接周边的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逐步建立,与周边地区、先进地区的对接交流更加密切,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更加明朗。

立足区位优势,我市深度融入中原城市群,主动对接太原都市区,与周边城市在交通设施互联、产业发展互补、要素资源互享等方面加强协作,推动建设一批合作项目;我市高标准举办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晋城市重点产业项目长三角(杭州)系列招商推介活动大会、晋城市丹河新城暨重点产业项目(郑州)招商推介大会等系列活动,让晋城的特色走出去,把外面的精彩引进来;加大对优质外贸企业的培育力度,积极拓展兰花保税物流中心进出口平台功能。2020年,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64.3亿元,较2015年增长15.4%。

与此同时,我市高度重视投资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推动更多产业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双循环产业链、供应链的中高端和关键环。五年来,全市固定资产完成投资累计达3155.9亿元,年均增速为8.3%,高于同时期全省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位居全省第3位。工业非煤投资占比不断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技术改造、民间项目投资等重点领域投资保持快速增长,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效应明显,商品房销售面积由2015年历史最高点的152.4万平方米降至2020年的131.9万平方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5年的342.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468.9亿元,年均增长6.5%,增速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特别是2020年,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3%,成为全省唯一实现正增长的地市。此外,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也从2015年的14791元增加到2020年的19928元,年均增长6.1%。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我市依托优质的生态、文化、康养资源,坚持市场化、生态化、特色化、片区化、品质化、精细化理念,高标准推进白马寺高端康养示范片区、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示范带、“百村百院”等重点片区、工程建设,形成了景美、人和、业态兴的美丽画卷,吸引了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2016年至2019年,我市累计接待入境旅游者60153人次,接待国内旅游者22140.06万人次。2020年,我市于全省率先出台逆周期调节政策,免门票预约、发放住宿消费券,强力推进文旅康养产业复苏回暖。全市接待国内外游客达到3264.9万人次,旅游综合总收入达到293.5亿元,位于全省前列。

(图片来源: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

破+立:深化改革增添动力

2020年,全市煤层气年产量达37.74亿立方米,完成省定目标的102%;建成7条长输管道,年外输能力95亿立方米;储气能力4737.5万立方米;煤层气行业规上企业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3%……

这是我市推进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交出的一份漂亮成绩单。近年来,我市紧盯煤层气全产业链发展,打好增储上产攻坚战,推动气化晋城全覆盖,在资源开发、消纳利用、管网建设、储气调峰、装备制造等方面全面发力,全力推动煤层气产业示范发展,努力打造能源革命综合改革的“晋城模式”。

实践证明,用好改革这把“金钥匙”,就能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环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让昔日的煤海焕发更大生机。

——持续深化开发区改革,进一步明确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发展定位,实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持续深化“三化三制”改革,推动授权再到位;鼓励开发区与发达地区、优势企业合作共建产业园;夯实项目支撑,持续开展开发区“三个一批”,推进“四比四看”;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标准地、标准厂房及水、电、气、路、暖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筹抓好创新人才、平台、制度、环境等建设,加快构建创新生态小气候。2020年,我市开发区整体进入全省中上游水平,在国家级开发区考核中,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由119位上升到102位。

——全力打造“六最”营商环境,继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加快推动“一枚章”集中审批向“一件事”集成服务迭代升级,积极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截至目前,全部审批事项减少申请材料894件,减少审批环节710个,43个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打造“项目一件事”“企业一件事”集成服务套餐305套,办理学校、药店等高频“一件事”事项1000余件,我市成功入选营商环境国评试点城市。

……

(图片来源: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

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要落脚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上:五年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达23.3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1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稳定在4%以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就业规模稳步增长。2020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475元,年均增长7.3%,居民收入持续增加,老百姓的口袋更鼓了,笑容更甜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意气风发掀开了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也将满怀信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撰稿:裴囡囡)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