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集发展正能量 服务转型出雏型

——省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发言摘编

发布时间: 2021-01-22 10:31:44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孙春生

闫卫平

王亦

田桂梅

景普秋

黄登宇

陆惠德

陈维毅

武强

张文泉

张守耀

阴建正

李亮峰

武志英

张放陶

孙春生:借力资本市场深化国企改革

国资国企改革事关山西转型全局。2020年,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大刀阔斧、纵深推进,集中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重组,在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但“一股独大”的体制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

孙春生委员建议,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深化山西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要推动国有资产证券化,促进融合共赢。我省国有企业需要积极培育后备资源,推进省属国企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科创板及境外资本市场的发行上市工作,从而快速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要积极寻找优质“壳”资源,发展共赢。要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引进各类市场化基金以及产业融合度高、具备管理资源优势的优质企业,使其成为持股5%以上的战略投资者,积极参与省属国企重大投资项目和日常经营管理。此外,入股非国有上市公司,提升资本效能。实行员工持股,完善激励机制,为全省“十四五”转型出雏型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闫卫平: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我国现阶段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重要举措。2017年以来,山西与全国其他省(区、市)同步设立了专利质押融资专项资金,并出台了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质押融资支持政策。但从政策落地情况及实施的效果来看,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

闫卫平委员建议,要加快推进我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由知识产权主管部门或金融主管部门牵头,财政、科技及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双创管理部门,专业服务机构及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及服务体系。尽快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要整合省内银行、担保、保险、评估、法律服务、质权登记及综改示范区内的相关服务资源,以综改示范区为基地,尽快建立全省或区域性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公共服务平台。

王亦: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助力乡村振兴

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是深化农村改革,激活乡村振兴活力的最佳切入点。王亦委员说,我省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但改革进展与乡村振兴要求还有差距,一些已改事项的运行与现行机制对接不畅,试点工作不够深入。

王亦委员建议,应在台账管理确权提效上打好基础,将农村各类资产资源分类登记造册,摸清底数,确权到位。在不断完善配套政策上大胆探索,建立完善的经营权制度体系和经营权价值、土地价值评估体系,出台引导政策、激励和担保机制,鼓励组建经营性公司。在搭建农村资产资源交易平台上有新作为,建立农地经营权网络化交易服务体系,助力高效对接。在开拓接管基金通道等融资手段上创新实践,建立农地““三权”分置”最终风险处置接管基金,支持各类资本进入农业农村,与产权有机结合,真正让闲置的农村资产资源活起来、火起来,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田桂梅:充分利用好非常规水资源

我省水资源匮乏、局部水污染严重、河流生态环境脆弱,是经济社会实现转型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短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治理思路,统筹节水、治水、护水,抓住非常规水资源利用这个关键节点,久久为功,实现人水和谐发展,才能保障我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

田桂梅委员建议,一、系统调配城镇中水,化解工业用水压力。我省城市生活、建筑业及服务业废水年均产生量约7.3亿立方米,全省再生水量约5.1亿立方米,对于化解城区工业用水压力具有重要作用。二、有效蓄滞城区雨水,补给河湖生态用水。我省11个市城区地表水径流产生量约3.1亿立方米,建设海绵城市实现雨水调蓄,可实现城区环境用水全替代。三、推进矿井水借河入城,实现跨区调水。将煤炭开采处理后水质较好的矿井水,依托地形高程差异,通过河流输送,可以实现矿井水供给下游城镇、工业用水。四、统筹实施再生水利用工程,改善水环境质量。包括完善政策保障,推进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统筹规划、打造示范工程。

景普秋:补齐疾控体系短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要针对疫情防控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作为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疾控体系的完善和补短首当其冲、十分紧要。

景普秋委员建议,一要在省级层面尽快出台疾控体系改革方案,健全管理机制、明确职能定位、改善硬件设施,促进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互动;二要强化编制保障、落实严格准入制度、完善激励机制,着力推进疾控人才队伍建设;三要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将公卫事业发展投入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在卫生事业费分配上向疾控系统和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倾斜,加大科研投入;四要健全完善医防融合工作机制,统筹疾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三方力量,支持市级疾控公共卫生大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多点触发预警平台建设,切实发挥“吹哨人”作用。

黄登宇:加强小杂粮种子资源保护和繁育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作为“小杂粮王国”的山西在种子资源保护和繁育上仍存在“卡脖子”现象,需要从基础上、战略上高度重视。我省小杂粮种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小杂粮种子资源丰富,但利用还不充分;突破性新品种缺乏,种子选育推广较慢;种子以引进自繁为主,种子产业落后。

黄登宇委员说,针对以上问题,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应对。一是建立专门的小杂粮种质资源库,丰富育种材料的基因库,普查、保护野生和地产种质资源,为育种提供物质基础;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研究水平,以市场需求为标准,加强对现有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新品种的引进筛选工作;三是以农业科研机构和国家小杂粮基地为平台,依托小杂粮主产地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加大种子生产基地建设;四是培育“育繁推一体化”小杂粮种业企业,使小杂粮种业走向品质化、品牌化,推动我省小杂粮产业朝着绿色、功能方面发展。

陆惠德:坚持项目为王促进金融创新

针对山西省经济发展优势和地处国家中部区域的地理特点,建议山西省今年在经济工作中要强调金融创新,培育财富管理,拓展资本市场,打通融资渠道。

陆惠德委员提出以下建议,对本省200家有特色、具规模企业分类辅导,争取3年内完成在上海、深圳或香港3所证券交易所中的一所挂牌上市,通过市场融资良性循环对山西扩大投资,促进山西省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组织一批省属国企,利用港澳两地不断壮大的资金池和港澳政府对内地企业在港澳发债工作的大力支持,在香港和澳门进行企业发债工作,募集港澳地区民间资本,为山西省经济发展添加动能。吸引香港、澳门地区持牌证券公司、金融公司、资产管理公司来山西投资,帮助更多优质山西企业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扩大山西企业国际声誉,增强山西企业国际竞争力。继续大力推动基金业务发展,引进国际、国内著名私募基金来太原设点。

陈维毅:强化会展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

实践证明,会展业和旅游业融合已成为中西部省份新的经济增长点。

陈维毅委员建议,调整优化政府功能,发挥引领作用。以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为契机,筹建会展博览局,统一协调服务会展产业发展;将会展业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出台地方性促进办法,建立联席制度,优化举办流程,改善发展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全省项目建设暨招商引资动员大会上提出的“积极引入全国性乃至国际性会议、会展、论坛、赛事在我省举办”的要求,发挥好会展对城市形象、文化旅游的促进作用。加强结构性组合,激发市场活力。支持走产业化道路,组建大型会展旅游集团;加强会展企业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促进专业化分工;优选一批文旅小镇、古村落开发优质会展项目,并尝试推动PPP模式进行文旅会展项目的交叉合作。强调行业协会平台性特点,服务支撑产业。赋予行业协会更多权限,发挥积极作用;推进会展旅游与关联产业的联动发展,延伸产业链。

武强:多举措促进跨境电商发展

从2012年太原武宿综合保税区建立开始,我省跨境电商历经近10年发展,目前已获批太原、大同两个跨境电商服务试点。跨境电商的发展势头迅猛,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比如缺本土平台及配套、缺多元的业态模式、缺传统实业的参与、缺大量复合型人才。

武强委员建议,自建平台,打造跨境电商生态圈。完善现有太原武宿综保区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使其成为集运营管理、平台优选、金融支付、国际物流与仓储、海关管理、税务管理、外汇管理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服务平台。引进“B2B2C”,即“传统贸易+海外仓”模式,围绕“布局”“合作”“物流”3个方面进行提前谋划和部署,打通现代物流价值链。树立标杆,加速传统企业转型。集中力量先打造出龙头标杆,总结其经验模式,用互联网思维助力更多传统实业品牌“出海”。搭建体系,紧抓“吸收”“培养”“交流”“创新”等关键词,培养多层次人才梯队。

张文泉:聚焦产业全生命周期推动转型升级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对于山西这样的资源大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面临的最大现实约束,也是必须要迈过去的一道坎。特别是当前宏观形势严峻复杂,外部环境变化多端,“非常时期须有非常之举”。

张文泉委员建议,在产业“种子”期时,我省要大力支持金融资本或风投公司的创办、制定能够宽容失败鼓励创新的人才政策、建设具有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重点实验室或实验条件,厚植营商环境沃土,不断集聚创新要素,让新产业、新技术能够蓬勃涌现。在产业“幼苗”期,要精准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在关税贸易保护、非关税壁垒保护、政府优先采购、生产经营补贴、工业设备退税、优惠融资贷款、减免税收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举措。在产业“成熟”期,要通过资本市场快速促进产业发展壮大,进而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壮大,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在产业“衰退”期,要制定转型升级规划,重塑新的竞争优势。

张守耀:像绣花一样精细管理城市

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张守耀委员说,近年来,我省城市发展呈现新面貌,但与北京、上海等地比,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制约着城市品质的提升。表现在:标准规范不够全面,智慧城管仍有缺位,老旧小区管理权责不明,城区内涝硬伤难治等难点死角依然存在,公众参与有待提高。

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张守耀委员认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必须高度重视顶层设计,从标准、制度、管理、手段、共治等方面着力,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张守耀建议:标准先行,推动市容环境、园林绿化等标准编制全覆盖,实现“城市细管”。深化科技应用,建立全省城市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城市数管”。组建领导组,切实解决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和死角,集中攻破,实现“城市协管”。全民动员,引导城市管理志愿者、社会资本等多元参与,实现“城市众管”,达到城市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的愿景。

阴建正:科学谋划建设大科学装置

大科学装置被誉为“国之重器”。省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十四五”时期要争取在我省布局基于量子光源的大科学装置。目前,我国在建和运行中的大科学装置有近40个,均未在山西布局,大科学装置的缺失势必制约我省科技创新的发展潜力。

阴建正委员建议,我省应抢抓机遇,围绕转型综改试验区和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两块金字招牌,科学谋划,成立工作推进小组,全面领导大科学装置建设工作。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充分结合我省的竞争优势和发展目标,与其他地区的大科学装置形成错位。加强规划,选准选好重点建设领域,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量子光源等山西优势领域和产业。开放合作,汇聚各方资源形成建设合力。重视人才,整合最强力量,组建最优科技人才团队,加强对相关学科人才培养体系的规划建设。改革创新,建立持久的投入、共享和管理体系。

李亮峰: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高质量发展

随着新形势的发展,我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方面的政策需进一步完善。

李亮峰委员建议,一、提升政策条款针对性,实现“点对点”对接联动。研究制定新政策新措施,鼓励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运行机制、发挥行业作用、承担重大产业技术创新任务等方面先行先试。二、出台相关指导意见,保障政策的实效性、延伸性。制定符合本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联盟扶持政策,积极引导联盟创新主体围绕影响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进行研发,促进本地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拓宽政策发布宣传渠道,提升传播效果。及时发布政策信息,加强解读,提供咨询,努力扩大政策宣传覆盖的深度和广度。积极组织设立科技政策联络员。四、加强政策反馈,定期跟踪问效。省、市建立有效的政策效果反馈渠道,也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对政策进行梳理、修订,确保政策目标与执行效果一致。

武志英:全面推进大数据产业“换道领跑”

近年来,山西大数据产业发展步伐加快,部分指标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步入全国第一方阵。但与一些先进省份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比如,大数据产业协同发展水平不高、新基建催生新业态发展相对滞后、打造一流创新生态明显不足、大数据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显薄弱、信创产业合力尚未形成。

武志英委员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探索创新新基建催生新业态的“山西机制”,重点在国资国企改革、融合应用、品牌标准、优化营商环境等4个方面发力。打造支撑大数据产业发展的一流“创新生态”,重点做好“三个强化”,强化“大数据思维”理念认知、强化“双创”平台搭建创优、强化高端人才落户创业。形成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硬核支撑”。聚焦数据标注产业,聚焦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城市、智慧文旅、智慧康养等五大智慧领域,聚焦项目落地见效。加大信创产品应用领域,以需求带动供给,打造信创“山西模式”。

张放陶:推进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

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全覆盖是我省2020年科学技术大会提出的八项任务之一,更是我省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山西“创新为上”发展思路的重要抓手。目前来看,我省企业利用和整合外部资源有限,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研究攻关不多、不深,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不够制约了创新前景。

张放陶委员建议,我省应通过制定实施细则深入贯彻落实新修订的《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相关条款;通过由企业发起建设一批共性技术新型研发机构,重组一批企业重点实验室,打造一批专业化众创空间,强化“小升规”企业的创新能力等方式让创新载体各显神通;有关部门应动态调整调查指标体系,让创新考核变成“硬核”指标,不断深入规上企业创新全覆盖工作,让我省在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上不断取得突破。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