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为了亿万“不回家”的人……

发布时间: 2021-02-16 09:30:18 信息来源: 新华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为了亿万“不回家”的人……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 题:为了亿万“不回家”的人……

新华社记者王念、卢羡婷、沈汝发、王皓

这是一个特殊的春节,为疫情防控需要,上亿人响应号召就地过年。医务人员、公安干警、蔬菜供应商……一个个城市保障者默默奉献,为亿万“不回家”的人温暖守护。

除夕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做好就地过年的服务保障工作,让群众过一个特别而又温馨的春节。

在春节期间,新华社记者在广西、江苏、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许许多多平凡的人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城市里所有就地过年的人们尽心守候,构成一座座城市温暖的春节风景线。

【镜头】巡守,只为万家灯火的安宁

大年三十清早,几个身穿红色马甲的大爷大妈走进广西南宁市公安局新城派出所。

“今天花街和菜市场人肯定很多,人员安全是问题。”“老旧小区电线扎堆,容易引起火灾。”大爷大妈们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意见。

除夕清晨,广西南宁市七星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在新城派出所门口集合,为当天的巡防做准备(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卢羡婷 摄

大爷大妈们来自七星夕阳红志愿者服务队,这支队伍是新城派出所联合七星社区组建的一支以退休党员为主的警民志愿服务队。2019年8月成立之初,服务队只有29人,在日复一日的服务过程中,不断有热心党员和群众加入,如今服务队已有64人,平均年龄62岁。“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为社区平安做出贡献,我感觉很充实,很值得。”队长李荣英说。

晌午时分,花街和菜市场格外热闹,前来置办年货和逛街的顾客络绎不绝,有的手捧花束,有的肩挑年货,惬意往来,笑靥如花。执勤民警和志愿服务队员身影奔忙,不时发放春节安全提示、查看社区安全隐患。

为百姓踏实过好节,春节期间,新城派出所民警全员出勤,志愿服务队服务不停。春节前一周,民警和志愿服务队为社区内生活困难的留守群众送去米、油、衣服等慰问品,除夕当天,新城派出所警长李朝源执勤间隙又去探望了辖区困难老人。

李朝源的妻子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医生,除夕早上,夫妻俩分赴各自的工作岗位,两个年幼的儿子被留给家里的老人照顾。

别家的春节是热腾腾的年夜饭,但对这些志愿者和民警来说,执勤点上的奔忙和简单的外卖食品就是这个节日的留念。

 【记者手记】李朝源是千千万万春节坚守岗位的民警中的一员。坚挺的制服,锃亮的警徽,代表着承诺与守护。志愿服务队员平日只是普普通通的街坊邻里,为了守护幸福节日,大家如同繁星从八方聚集,微光成炬。一个个忙碌巡守的身影,换回的是千家万户的欢乐、祥和与安宁。万家灯火,因有他们分外璀璨。

 【镜头】护佑,挽救生命没有假期

跨年的钟声刚刚敲响,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传来新生儿清脆的啼哭,一个“熊猫血”产妇诞下了这家医院辛丑年第一个“牛宝宝”,在一阵喜悦的欢呼声后,几位助产士先后进入这间分娩室。

产后出血非常危险,尤其对于“熊猫血”产妇而言。除夕当晚,接到这位特殊的产妇,当班的医生和助产士们严阵以待,做好准备工作。

“加油!宝宝就要出来领压岁钱了。”助产士们一句句温暖的话语给正在忍受分娩之痛的产妇带去了莫大的鼓励。胎儿成功娩出后,助产士们又及时做好后续处理,保障这位产妇的安全。

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助产士易凡杏在帮助刚生产完的产妇进行母乳喂养(2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露缘 摄

“看见宝宝安全来到这个世界,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助产士易凡杏说。这位25岁的助产士自2017年参加工作以来,每年除夕都在岗位上度过,见证过许许多多“异乡人”的幸福时刻,而她自己的家人都在钦州,自己也是一名“异乡人”。

在休息室里,满满一桌饭菜从除夕傍晚搁到大年初一凌晨。爆炒花甲、梅菜扣肉、红烧肘子……这是心灵手巧的医护人员各自烹饪的菜肴,带到医院里凑成了大家的年夜饭。可是年夜饭总是断断续续、匆匆忙忙。“待产妈妈们随时都有可能生产,我们谁有时间就过来吃两口。”易凡杏笑着说。

生命没有假期,医务人员24小时待命。在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人民医院急诊科,即使是春节期间也时刻运转不停。急诊科主任黄刚告诉记者,他们平均一天接到约300个急诊病例,至少20个要进抢救室。节假日期间,急诊科工作量较平常还要翻一番。

“今年倡导就地过年,春节期间有许多应急工作,经常要加班加点。”黄刚说,“但是做好自己的工作,让每一位病人都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就是医生最值得自豪的事。”

 【记者手记】去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许多家庭本应有的团聚,更让医护人员化身白衣战士。为确保全国人民过个健康安全的春节,许多白衣天使又进入临战状态。无论在发热门诊、集中隔离点,还是在车站、机场等,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为健康护航,为生命坚守,每位一线医护人员用行动诠释着职业责任。仁心仁术,医者高光,许多人的生命暗夜被他们温暖点亮。

【镜头】保供,让“菜篮子”加量别加价

春节前夕,山西省太原市河西农贸市场红火热闹,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排队进出,商贩和置办年货的市民往来不断。

人民群众能不能过好年,市场供应很关键。太原市河西农产品有限公司是太原市蔬菜、水果、粮油主要供应商。公司副经理冀斌说,为适应就地过年可能带来的消费需求变化,公司在春节期间加大了蔬菜、水果采购量和进场量,同时倡导市场2000余名经营商户就地过年。

蔬菜供应商韩拴杰在山西省太原市河西农贸市场整理白萝卜(2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皓 摄

来自河北邢台的韩拴杰在太原做了近30年蔬菜生意,这是他第一个不回乡的春节。“为保障春节期间蔬菜供应,我和许多河北老乡都决定留在山西过年。”韩拴杰说。

今年年初,受疫情影响,许多来自河北的蔬菜供应被迫中断。韩拴杰和周围的菜商积极寻求替代方案,从山东、湖北、四川等产地开拓市场,确保新鲜蔬菜保质保量供应。

路途变长,运输成本增加,但绝大多数菜价没有明显上涨。“作为保障百姓‘菜篮子’的生意人,我们有责任和大家一同抗击疫情、共度时艰。”韩拴杰说。

春节期间,河西农贸市场蔬菜、水果需求量比去年增长约20%,市场日销售量达500万公斤左右,农副产品价格却保持稳定。“每天早上不到4点就起床开摊,忙碌到晚上9点才能休息。”韩拴杰说,思乡是本能,坚守是责任,就地过年不能回乡探亲,遗憾肯定是有的,但更重要的是自己保障城市“菜篮子”能给更多人带来安心和温暖。

【记者手记】“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是事关民生的大事。记者看到,为确保就地过年群众生活必需品不断档、不脱销,各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卖场、生鲜电商等,在春节期间仍然保持正常运营。生活必需品有了保障,一个丰裕的节日才有了基础。不一样的春节,一样的坚守。致敬每一位为城市平稳运行和社会安定默默奉献、情牵“一线”的人。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