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质效
2024年共完成交易1406宗,交易金额121.81亿元
2024年,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主动作为,笃行实干,运用“五化工作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全市完成交易1406宗,交易金额121.81亿元。
规范化实施奠定交易基石。将城区、泽州、开发区的公共资源交易项目统一纳入市级平台交易场所,依托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各类电子交易系统开展业务;高平、阳城、陵川、沁水公共资源交易平台作为市级交易平台的分平台运行,承担各区域内公共资源交易业务,构建“市县一体、同城合一”的“1+4”平台体系,创建了可复制的市县架构模版。
数智化实施提升交易质效。积极推行“一网通办”服务模式,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由“线下”转向“线上”,由“传统”转向“创新”,让招标人、投标人等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即可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办理交易业务。目前,除涉密采购以外的所有项目,市政、水利、交通等政府采购项目均为不见面开标,国有土地使用权和矿业权交易、国有资产交易全部网上竞价,实现了从“最多跑一次”到“零跑腿”的加速升级。
标准化运行保障交易安全。修订完善47条平台服务标准、54条交易主体行为规范,制定了“一图读懂”公共资源交易流程图体系,涵盖管理体制机制及各方主体责任、进场交易项目流程等11张流程图,解决各方交易主体“急难愁盼”问题,有效提升了平台标准管理水平。
颗粒化服务擦亮交易品牌。积极推行受理“零跑腿”、进场“零门槛”、过程“零拖延”、环节“零障碍”、服务“零距离”的服务模式,将原先各类业务的“链条式”指南进行“颗粒化”分解,细化到每一个办事环节,向社会公开项目流程,全面展示项目环节、所需时间等办件信息。持续开展“双访”活动,将市重点项目、重点单位纳入“走访、回访”清单,一事一档全程跟踪,为市场主体提供更贴心、更温暖、更精细化、更颗粒化的服务。
创新化发展保持活力源泉。不断拓展“远程异地评标”版图,先后同省中心、长治、朔州、吕梁、临汾、阳泉、朔州、大同、濮阳、郑州等地开展合作,推动评标场地和专家资源远程共享,有效防范“老关系”“评委成常委”等问题,全年共开展远程异地项目26次。积极扩大电子投标保函业务范围,为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电子保函、金融担保等服务,全年累计开具保函1099张,为企业优化资金1.495亿元。(记者赵理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