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小镇文旅融合项目《千年铁魂》
上党梆子现代戏《太行娘亲 》剧照
晋城市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
“晋文文的夏天”演出现场
国内首部古堡实景剧《古堡!古堡!》剧照 王林 摄
党的十九大以来,晋城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依托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事业建设,加速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旅深度融合,为“两只翅膀腾飞、三足鼎立支撑、城市两翼发展”的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围绕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竞争力强的新型主流媒体目标,深度推进媒体融合。通过“机构整合+媒体融合”的方式,在全省率先成立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认真落实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和全效媒体的“四全”媒体总要求,探索“媒介融、区域融、行业融、产品融、人才融、技术融”六条“融合路径”。旗下的太行日报微信公众号粉丝量达到72万,阅读量和影响力指数在全省排名第一;主流媒体舆论的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进一步增强。与此同时,县级融媒体中心加快建设。
加强国有文化资产监管,在全省首家成立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文资委),统筹规划和实施市管文化资产改革发展相关工作,承担对授权范围内市管文化资产的监督管理、综合协调、考核评价等职能。2019年10月16日召开文资委第一次全体会议,会上通过了《关于明确市文资委成员单位工作职责的通知》、《关于对晋城市新闻传媒集团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的通知》等文件。即将出台的《晋城市市管文化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实施办法》、《晋城市市管国有文化企业“双效”业绩考核实施办法》等,将进一步强化文资委的监管职能,为国有文化企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巩固文化事业基础 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
持续繁荣文化创作。近年来,晋城市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时代性、接地气、生动鲜活的文艺作品。2016—2018年度赵树理文学奖初评,张暄的作品入围“中篇小说奖”和“短篇小说奖”。任慧文入围“编辑奖”。徐亮亮(榆木)的诗集《余生清白》入选中国作协“21世纪文学之星丛书”2019年卷。上党梆子《太行娘亲》代表山西省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捧回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和文华表演奖;国内首部古堡实景剧《古堡!古堡!》惊艳四方;上党梆子《郝经》获第十六届杏花奖“杏花新剧目奖”和“戏剧表演奖”。此外,还推出首部获得国家电影总局“龙标”的儿童电影《七彩梦》,创作实景剧《孔雀王国历险记》、电影《疯狂夏令营之人小鬼大》、舞台剧《战地红缨》等儿童类文艺作品。
持续扩大文化供给。大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连续11年开展免费送戏(文艺)下乡活动;利用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在各大市民广场和影剧院推出戏曲和文艺表演。举办“听名家名师名角讲创作”大型讲座活动,在全省首家推出文化惠民电子消费券;通过推选文化乡贤,建设文化大院,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
持续打造文化品牌。大型古堡实景剧《古堡!古堡!》,荣获2019年度中国国家旅游优质旅游节目。打造“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理论工作品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2019年11月,晋城市委宣传部被中宣部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创新“新时代太行文艺轻骑兵”进基层活动;精心打造“晋文文”系列——“晋文文的夏天”和”晋文文的心故事”活动,深入公园广场、社区游园,惠及市民近30万人次。
培育文化市场主体 打造地方特色产品
做强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大力推进文化市场主体培育“四项工程”(即个转企、小升规、规壮大、股上市)。开展文化产业普查调查,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摸清全市文化产业底数,明晰文化产业发展的症结和路径;推动企业走出去,参加深圳文博会、中原文博会、山西文博会等各类展会,帮助文化企业开眼界、促交流、树品牌;积极推动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入库”工作,引导文化产业项目按照国家、省、市产业政策申请各类资金,享受各类优惠政策;举办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培育“四项工程”专题培训班,并深入企业进行调研,为企业提供发展思路。
加快工艺美术行业发展。全市工艺美术产业门类涉及雕塑工艺品、金属工艺品、花画工艺品、编织工艺品、刺绣工艺品、美术陶瓷玻璃等八大类,生铁冶铸、刺绣、丝织、陶瓷、琉璃、泥塑、面塑、木雕、根雕、剪纸、皮影、工艺画等30多个品种。今年以来,晋城市积极探索工美振兴发展新路径,推动工美事业产业化、规模化。打造行业交流平台,实现县级工美协会全覆盖;建成全省首家工美文化创意特色园区——古泫工美文创园;举办工艺美术精品展、工艺美术精品大赛,制作9集专题电视片《指尖上的晋城》。下一步,晋城工美产业将围绕建设“一馆两园三产业”,即通过建设晋城工艺美术展览馆,创建晋城工艺美术创业园和工艺美术产业园区,壮大晋城铁器、刺绣、陶瓷琉璃三大产业。
打造中国最美铁壶之城。目前全市已拥有铁壶生产企业十多家,年产铁壶超5万把,产值近亿元。晋城市晋韵堂古泽州铁货开发有限公司陆续在日本成立国际运营中心,在洛杉矶、西雅图、伦敦都有合作伙伴,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达成了铁壶高端定制合作。晋城市量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铸造核心技术,形成了集研发、设计、雕刻、冶炼、铸造、品牌推广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山西阳阿匠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拥有独立的设计团队和运营团队,建立了一整套生产和销售渠道。山西文旅铁艺制作有限公司利用生铁和废旧钢材加工铸件,生产铸铁茶壶、餐具、烤盘、炖锅、传统睡娃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港澳台及美国、德国、日本、俄罗斯、蒙古等国家。
推动“文化+”融合发展 助力高质量转型发展
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积极推动晋城古堡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和活化,叫响“太行古堡”文旅品牌。成功举办两届太行古堡国际论坛,出台《太行古堡群保护利用条例》,开展太行古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依托明末古堡砥洎城,推出国内首部大型古堡实景剧《古堡!古堡!》,司徒小镇非遗展演节目《千年铁魂》成为晋城非遗进景区的闪亮名片。2019年11月15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首批6家文旅产业融合示范区,皇城相府和大阳古镇旅游景区上榜。经过多年培育,晋城市逐步形成了以珏山动漫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动漫产业,以吉利尔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潞绸文化产业,以绿洲大麻和晋氏织造为代表的丝麻文化产业,以阳城琉璃和高平珐华为代表的陶瓷文化产业,以王莽岭、蟒河为代表的太行山水旅游文化产业,以皇城相府文化产业园为代表的古堡文化产业,以大阳古镇为代表的特色文旅小镇,以陵川丈河和武家湾为代表的康养小镇,以司徒小镇为代表的城郊美丽乡村休闲文化产业,以广播影视为主的影视文化产业,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推动“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出台了《晋城市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晋城市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行动计划》等文件;举办“晋城有礼”旅游商品创意大赛,创作出具有晋城独特韵味的文化旅游产品;举办“晋善·晋美·晋城”文化创意产品展示大赛,评出了“晋城市2019最具价值文创产品”、“晋城市2019最佳展示文创产品”等,作为第四届山西文博会的主要展品。
推动“文化+城建”深度融合。南大街青石铺地的街道、青砖灰墙的建筑处处透出古色古香。作为有百年历史的老街,南大街彻底改变了过去拥挤破旧的模样,成为晋城地域文化的新名片。这是晋城实施“文化+”融合发展战略的缩影,改造后的老城成为晋城历史文脉的传承地、特色风貌的展示地、游客休闲旅游的目的地、百姓幸福生活的宜居地。2018年,晋城市出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实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融入工程”的办法,文化正逐步融入医疗、城市建设、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等各个方面,“文化+”的深度融合,正成为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引擎。
晋城,这座活力迸发之城,这块充满着机遇与希望,昂扬着激情和创新的热土,正在成为创新者的高地、创业者的宝地、投资者的洼地、定居者的福地。
文 化 品 牌
新时代理论宣讲快车 由晋城市委宣传部精心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宣讲为“车头”,搭载文艺节目、文明宣传、志愿服务、技术培训等“车厢”,努力用很火很潮的形式,传递很红很正的内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中宣部举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晋城市委宣传部被表彰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太行娘亲》 由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晋城市上党梆子剧院院长陈素琴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太行母亲赵氏与梨花婆媳两代人舍弃亲生骨肉,救护八路军后代的感人故事,反映了历史并关照现实、讴歌了太行革命老区和人民军队的鱼水深情。该剧代表山西省参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荣获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大奖提名剧目,主演陈素琴获得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
《古堡!古堡!》 是中国首部大型古堡实景剧,以山西晋城地区的古堡文化为背景,讲述了采桑女蚕姑和生意学徒铁生相遇相恋的故事,再现了蚕姑和铁生的动人爱情传奇,也折射出大时代背景下生活在古堡的千百个家庭繁衍生息的历程,传唱了中国文化中对“家”的精神信仰。该剧还荣获2019年度中国国家旅游优质旅游节目,不仅展示了东方古堡的魅力,也提升了城市美誉度和影响力。(记者 吕媛 通讯员 李军雷)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