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一流创新生态 “十四五”山西锚定新目标

——解读《山西省“十四五”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规划》

发布时间: 2021-06-11 11:46:37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十四五”山西锚定新目标。在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山西省“十四五”规划各专项规划系列解读新闻发布会的第四场发布会上,相关部分负责人深入解读主要内容。

打造国家科技战略力量,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

按照“一年架梁立柱、三年点上突破、五年基本成型”的目标和要求,针对我省创新生态存在的短板和差距,“十四五”期间我省针对性布局实施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举措,培育壮大转型发展新动能。

到2025年,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在山西布局,实现三个“零”的突破;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总数倍增、省级重点实验室(含省实验室)数量倍增、研发经费投入实现倍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倍增、技术合同成交总额实现倍增;中试基地实现“14+ N”个重点产业集群全覆盖,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保持全覆盖。

省科技厅副厅长牛青山介绍,此《规划》突出“改革思维”,呈现六大变化:聚焦国家战略和山西转型发展,敢于问鼎科技前沿,精心凝练一流课题,通过一流课题搭建一流平台,汇聚一流团队,引进一流人才,出好一流成果;通过基础研究、应用研发、成果转化一体化设计,更加聚焦产业,更加注重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以“三大创新工程”为牵引,融通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创新主体培育、搭建创新平台、引进人才团队;根据课题价值配置科研经费等创新资源,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吸引人才、搭建平台,直到产出成果;在科研经费使用上,集中财力办大事;完善科技成果评估和作价投资模式,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以科技成果入股,调动产业化的积极性。

国家实验室体系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十四五”规划,我省正在构建定位清晰、布局合理、梯次衔接、开放共享、富有活力的实验室体系,以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在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贡献山西力量、发出山西声音。省科技厅平台处三级调研员梅栋良介绍,按照“立足国家需求、立足未来产业、立足山西特色、立足资源整合”的整体部署,统筹布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煤炭绿色低碳清洁利用、杂粮种质创新与分子育种等实验室建设,启动引力波探测大科学装置项目,全力支持在太原建设E级超算中心,力争“十四五”期间在我省实现国家实验室、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超算中心三个“零”的突破。对我省现有的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一步优化科研条件、集聚一流人才团队,推进综合水平提升,在煤基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动态测试技术、有机旱作农业等领域发力,打造一流科研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新建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多年无重大创新成果、老化僵化的省重点实验室撤销一批,对研究方向相近或者相似的省重点实验室整合归并一批,对运行管理不规范的省重点实验室黄牌警告一批,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建一批。

以“1331工程”作为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战略引擎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抓手,持续用力、重点突破,实现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十四五”期间,“1331工程”如何实现提档升级、提质增效?省教育厅副厅长侯文一认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把“1331工程”作为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战略引擎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重要抓手,持续用力、重点突破来增强效益。具体表现为:再“聚焦”,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聚焦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对接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强“融合”,与国家“双一流”建设衔接,与“111”“136”工程协同,与高校三个调整优化联动,全面发展;重“提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竞争力,内涵发展;促“增效”,不断拓展政产学研用深度合作的空间,提升服务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贡献度和显示度,支撑发展。

2023年底,全省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立德树人工作取得新的成绩。“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新进展,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双万计划”和“双高计划”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高校内涵建设水平显著提高。1-2个学科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序列,新增8个左右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工程领域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零的突破。引育15位以上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国家层面创新人才,引进1500名左右高水平青年博士。

——服务转型发展能力明显提升。新增1-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实现对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全覆盖,在国家大学科技园或教育部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

——重大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重大科研项目承载能力大幅提高,重大原创技术研发水平大幅提升,产出一批有效解决山西转型发展关键问题的成果。

对标一流、锐意改革创新,积极推进医教研深度融合、一体发展,在高水平学科、高水平人才、高水平成果等方面重点突破

“136”兴医工程是省委、省政府聚焦科教兴晋、人才强省和健康山西建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省卫健委副主任张波介绍说,“十四五”期间,我省将持续发力,推进“136”兴医工程走向深入。

一要以“一流学科、一流人才、一流成果”为标准,全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力的一流医院和领军专科,以点带面,整体提高全省医疗水平。

二要依托工程带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通过3-5年的努力,建成一批高水平的临床诊疗中心、高层次的人才培养基地和高水准的科研创新与转化平台。

三要依托工程完善临床医学研究体系。加快推进山西医学科学院的发展,以医学科学发展推进医疗技术进步;同步构建上接国家医学研究机构、下联基层医疗机构的协同创新医学科研架构,力争攻克一批高精尖技术、共性关键问题,取得一批高质量科研成果。

四要依托工程推进“四个一批”科技兴医创新计划。以生命健康和临床实践中的“卡脖子”问题为攻关主题,开展前沿医学科技创新研究;加强医疗机构、医学院校和知名企事业单位的互联;分层挖掘约100名医学科技人才、培养约30个医学创新团队、建设约30个医学重点实验室、开展200项左右重大临床科研项目,力争升级迭代,产出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实用型成果。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