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村百院”工程,首批28个重点村、30个特色院落基本建成、开业迎客
●一季度,累计开工项目160个,总投资421.7亿元,开工率42.8%;累计竣工投产项目179个,总投资184.5亿元
●一季度,煤炭行业同比增长29.5%,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1.5%,电力行业同比增长21.1%,化工行业同比增长20.5%,冶铸行业同比增长8.5%
晋钢智造园区总投资136.6亿元的19个项目,污水处理中心、亚临界煤气发电等11个项目完工投产,年产150万吨冷轧薄板等7个项目进展顺利预计年内投产运行;康养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百村百院”工程,首批28个重点村、30个特色院落基本建成、开业迎客;一季度累计开工项目160个,总投资421.7亿元,开工率42.8%,累计竣工投产项目179个,总投资184.5亿元……
一季度,我市重点经济指标交出亮丽成绩单,出现少有的高增速:GDP同比增长21.8%,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7.7%,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9%,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73.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12.6%,全部实现两位数增长,顺利实现了首季“开门红”。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按照“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牢牢把握“山西大发展,晋城要先行;转型出雏型,建设新晋城”大局,聚焦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统筹解决统一思想、谋划部署、推动落实的问题,经济运行稳中加固、稳中向好,实现良好开局。如今晋城大地,人心思转、人人谋转的共识已经形成,项目建设遍地开花,转型发展大局已定、布局已成、气势已起。
谋篇:首次提出“高速度”
站在“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关键点,晋城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市委从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发展结构、发展均衡、发展质量、发展阶段几个侧面重新审视晋城的发展水平,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对晋城发展作出科学判断:抓住当前机遇,就能入局;抓不住,将会出局。
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立足六大比较优势,市委七届十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晋城已经进入了机遇叠加的加速发展期、转型攻坚的战略突破期、换道赛跑的蓄势跃升期、改革开放的优势重塑期,并且首次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基础上提出“高速度”,确保GDP年均增速达到9%以上,力争更好水平,在“十四五”转型出雏型,“十五五”基本实现转型,“十六五”全面实现转型。2021年要抓好加快打造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着力培育市场主体、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开发区的集聚和牵引、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切实抓好“三农”工作、全力打造创新生态、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十方面重点工作,完成“十四五”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两张蓝图,办好第六届海峡两岸神农炎帝经贸文化旅游招商系列活动、2021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首届世界泽商大会、杭州招商系列活动四件大事,抓好产业转型、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社会民生、生态治理五方面重点工程,为“率先蹚出转型新路”奠定坚实基础。
开局:打开思想解放总开关
总结梳理晋城的发展史,要彻底摆脱煤炭依赖,跟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缩短同全国发达地区的差距,出路在改革开放,关键在解放思想。
站在“十四五”新征程的历史起点上,市委在全市开展了新一轮“晋城的事,大家想、大家说、大家干”思想解放大讨论,对晋城的发展进行一个全方位、战略性梳理,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找准路径,进一步解放思想、先行先试、狠抓落实,打开全市思想解放的“总开关”,解决信心问题,突出人民在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在全市上下形成了“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美丽晋城转型发展蹚新路的坚定决心,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美丽晋城高质量高速度转型发展的前进步伐”的强烈共识。一时间,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大讨论,结合工作实际为晋城发展提出“金点子”,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激发,涌动出无限活力。
思想解放,人心可用。今年3月15日,我市召开“转型出雏型”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誓师大会,六县(市、区)人民政府、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国投公司负责同志签下“转型出雏型”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目标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晋城的开局之年,起步就是冲刺。
战略:换道赛跑打造起跑线优势
转型出雏型,晋城走在前。市委市政府坚决扛起“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历史使命,把换道赛跑作为走在前的重要引擎和动力。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聚焦“六新”,打造起跑线优势,把“一股独大”转变为新赛道上的资本优势,把“一煤独大”转变为新赛道上的要素优势,把“一统独大”通过“补考”“赶考”转变为新赛道上的改革红利,把政策优势转变为新赛道上的人才优势,把生态优势转变为新赛道上的产业优势。加快打造煤炭和煤化工、钢铁铸造建材、先进制造(重点是光机电)、煤层气、全域旅游和康养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目前,煤炭和煤化工,已经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钢铁铸造建材,即将成为第二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煤层气,集中力量建设“一枢纽三基地一中心”;先进制造,重点是光机电,围绕打造“世界光谷”,紧盯“3年500亿、5年1000亿”的发展目标,再引进60个光机电及配套项目,形成“1+100”产业集聚,今年产值突破220亿元;全域旅游和康养,高标准推进康养产业基础设施补短板“百村百院”工程,首批28个重点村、30个特色院落基本建成、开业迎客,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国康养产业发展样板。
在战术上坚持三驾马车协同推进。根据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市政府坚持“一二三产同时发力,三驾马车协同推进”。进出口努力保持稳定,增加外资利用,提高经济对外开放程度。投资重点抓好城市发展、产业转型和乡村振兴,按照“一体两翼、协同发展”的城市空间布局,大力实施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丹河新城建设和老城改造更新,今年计划完成投资210亿元;把“一股独大”变现100亿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300亿,实行非均衡战略,重点投资在光机电、全域旅游和康养、煤层气、数字经济等领域,打造行业细分领域龙头;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全域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投资不少于100亿。消费抓住“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带来的机遇,在供给侧方面发力,加快形成我市的消费体系;不断提高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形成消费良性循环。
落实:坚持党的领导,坚决奖优罚劣
市委不断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建“第一责任”领导和保障发展“第一要务”,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继续推行“一个清单”抓落实机制,建立完善压力责任层层传导机制,把每项指标分配到每个部门、每个人身上,让人人头上有任务、个个肩上有担子,形成九牛爬坡、群策群力的氛围。坚持奖优罚劣,通过电视问政、乡镇“三农”考核等方式,树立鲜明导向,为担当的干部担当、为负责的干部负责、为英雄的干部论英雄,让想干事者有机会、让能干事者有舞台、让干成事者受重用,“洞头速度”“丹河速度”“白马速度”“开发区速度”成为全市狠抓落实的标杆,“马上就办”“真抓实干”成为全市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全力打造创新生态,打造一流创新平台,加快推动光电信息、能源革命等研究院落地运行,积极创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一流创新主体,支持企业围绕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与各类科研单位、专家团队联合攻关,抢占创新制高点;集聚一流创新人才,坚持“一人一策”“一事一议”;营造一流创新环境,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整合金融资源加大支持创新力度,全力打造全生命周期服务的创新生态。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加“项目承诺制”,让“上午签约、下午开工”成为常态,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坚持项目为王,狠抓转型项目建设。确定33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作为工业重点转型项目加以推进。总投资373.5亿元,2021年计划投资78.9亿元,一季度完成投资17.8亿元。
今年一季度,全市农业开局良好。出台《支持农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二十条政策举措》,市本级安排资金1.6亿元,统筹各级财政资金近20亿元,重点发展蔬菜、生猪等六大特色产业和功能食品、中药材等精深加工八大集群;生猪存栏同比增长32.5%、出栏同比增长43%,禽蛋同比增长41.3%,带动一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2.8%。
工业稳中有进。积极落实电价优惠政策,共有22户企业享受3毛钱电价;抢抓晋材晋用契机,从7个行业89户工业企业中筛选出295种产品向全省推荐;加快“小升规”企业培育,净增31家;全市一季度,煤炭行业同比增长29.5%,装备制造业同比增长21.5%,电力行业同比增长21.1%,化工行业同比增长20.5%,冶铸行业同比增长8.5%;开发区,拉动全市规上工业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支撑作用明显。
服务业实现恢复性增长。精准落实全省服务业提质增效60条和我市支持服务业发展“双13条”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一季度,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批发和零售业、营利性服务业、房地产业、金融业分别同比增长42.7%、37.9%、29.7%、23.9%、22.3%、0.4%,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3.2%,拉动GDP同比增长9.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一季度,全市共有投资项目1096个,同比增加277个,其中5000万元及以上的新增95个,实际开工天数70天,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其中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5.4%,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8%,晋钢智造和丹河新城分别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和15.8个百分点。
新动能持续增长。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比增长19.8%,拉动规上工业同比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分别同比增长25.3%和23.5%;高技术制造业同比增长8.9%,拉动规上工业同比增长0.5个百分点,其中光机电产业同比增长10.8%。
民生改善保障有力。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6.7亿元,其中民生支出64.3亿元,占比达到83.8%,完成年初预算的34.6%,超序时进度9.6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1.64万人,同比增长165.3%,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42%。
没有等出来的成功,只有干出来的精彩。这一份转型成绩单,正见证着晋城发展史上的另一个奇迹。(撰稿:李广瀚)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