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光简介
事迹简介
张晨光,男,汉族,中共党员,1975年1月出生,山西襄垣人,本科学历,矿井维修电工高级技师。1994年10月参加工作,现任晋煤集团成庄矿人力资源部技能大师。他参与完成矿井自动化升级改造十余项,完成创新项目40余项,多项获国家专利、达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获利上亿元,被社会各界誉为“亿元矿工”。2011年底,晋煤集团创建了首个以他个人名字命名的大师工作室 “晨光工作室”。2016年,他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授予“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成为走进中南海,接受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亲切接见的“工人院士”。先后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
事迹材料
在一间800平方米的实操车间里,整齐摆放着一台台煤矿井下常用,但井上不常见的六组合、十二组合、变频器、馈电开关等新型开关。一名名学员正在教师事先设置了各种井下常见故障的设备前找问题、接线路、测数据,神情专注,动作准确。晋煤集团成庄矿高级技师张晨光是这间国家级“大师工作室”的负责人,也是2016年度煤炭行业唯一获得“中华技能大奖”荣誉称号,并走进中南海,接受国务院副总理马凯亲切接见的“工人院士”。从一名技校生到“大国工匠”,这条路张晨光整整走了23年。
1997年,矿井简易出煤之初,主提升设备变频器发生了故障,联系国外专家修理,专家最快需一周才能到矿。这意味着整个矿井都要停产。这时,21岁的张晨光主动请缨,领导问他“有几成把握”,他脱口而出“九成”。一套设备20000美金,要是鼓捣坏了有他哭的,背后支持的有,说风凉话的也有。面对大家质疑的目光,张晨光仅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修理任务,让随后赶来的外国专家惊叹不已。从那天起,张晨光收获了信心和经验,也找准了自己的人生坐标,就是要当最好的煤矿机电工。
2009年,成庄矿全长2800米的主井皮带因编码器故障无法运行,该设备是进口设备,如果联系厂家最快需要20个小时才能到矿。按照一天2万吨煤炭产量计算,至少造成2000万产值的损失。张晨光火速赶到现场后,仅用90分钟的排查与调试,就将故障彻底排除,为企业避免了经济损失,诠释了“时间就是效益”的真正含义。
说到效益,张晨光有一个绰号叫“亿元矿工”。他凭借着精湛、过人的技能,带领他的团队,倾尽心力,专注于组织开展矿井自动化升级改造工程十余项,完成创新项目40余项,多项获国家专利、达国际先进水平,为企业获利上亿元。
2013年以来,煤炭市场风云突变,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下降61.2%,全行业进入“寒冬”!减人提效、降本增效成为了众多煤炭企业生存下去的唯一途径。张晨光依托团队优势,扛起了破解难题、创新创效的大旗。他组织研发的“皮带远程监控系统”,实现了井下皮带的地面远程控制,减少井下17部皮带的85个岗位共计138名岗位工人,仅人工成本每年节约1380万。该项成果在全集团推广,每年仅节约人工成本就上亿元,为企业破难前行闯出了一条活路,更诠释了“精思妙想、精雕细琢、精打细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
张晨光带领团队先后完成各类技术改造创新40余项,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为企业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晨光团队针对制约矿井发展的课题进行了一系列的项目攻关:“连式拉线闭锁监测系统”和“EEP支架电液控制仿真培训平台”2项技术获国家专利成果;完成“井下红外技术创新”“井下监测电压低电压报警”“主井人车自动控制无人执守”“运输设备自动化改造”“井下人车电控自主设计”等6项创新成果;自主研发的“KTK125煤矿井下灾害应急通信指挥系统”项目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洗煤厂块煤重介自动控制系统研究”项目已申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研究指导性计划项目和山西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省部级项目;“大功率多驱动带式输送机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作为晋煤集团首席技师,他紧密结合井下生产实际,组织编撰了《矿井维修电工开关类》《矿井维修电工控制类》《矿井维修电工图集类》等一系列针对性和实用性强的教材,独创了大周期培训学习与小循环现场实践相辅相成的“晨光四步培训法”。这一培训法为晋煤集团培养了几千名高技能人才,更辐射到全省,影响到全行业,慕名而来进行交流学习的企业络绎不绝。在张晨光的指导下,他的徒弟在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相继成立6家“大师工作室”,全部获得省部级“大师工作室”荣誉称号。
22年来,张晨光在煤矿机电技术领域不懈攀登,不仅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蓝领精英”,完成的改造和创新不胜枚举,更以领跑煤炭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模式的信心和实力,为煤矿企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卓越的匠人,源于一份朴素的坚持。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煤炭行业技能大师、煤炭行业技术创新能手等荣誉称号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一系列荣誉面前,张晨光感觉到一股力量在胸中激荡,身处煤炭去产能、国资国企改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之中,他与他的团队还有很多的事要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用技术创新的力量为企业瘦身健体、固本培元、提质增效,打赢这场史无前例的改革攻坚战,他与他的团队已经箭在弦上。
责任编辑: 张娅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