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黄河新闻网 01月17日)
2017年1月17日,在山西省第十二届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人大代表们对于高校中存在的政策落实不到位、晋升渠道不畅等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大家纷纷发言,找对症之策。代表们认为,高校需要拓展选拔视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2016年12月7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而辅导员不仅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更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对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为此,有人大代表一针见血地指出,目前我省高校辅导员存在的普遍问题有数量不足,比例不达标,政策落实不到位,晋升渠道不畅,工作压力大,任务繁杂等。这导致了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不高,流失严重,不容易打造一支长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扎实队伍,影响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也不易实现高效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
也有人大代表提出,辅导员的工作面更广,与学生接触最频繁,因此把好入口关,真正选拔各方面综合素质好的同志,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较高的同志进入辅导员队伍。根据教育部24号令文件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全校专职辅导员数不得少于辅导员总数的70%。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
对此,张恒代表提出了“拓展选拔视野,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建议。他说,在当下社会转型、全球化影响下,青年意识形态工作更加重要。全省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提高办学质量过程中,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是前提也是保障。随着各大高校陆续搬入榆次大学城,校区面积、办学规模等进一步扩大,辅导员队伍建设尤为重要。教育部24号令文件中对辅导员的定义是,“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他具体建议:一要加强思政工作者身份认同,使其工作得到认可更有成就感更加自信。二要抓好培养培训关,提供更多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切实提高辅导员的业务水平。三要抓好考察考核关,有效提高辅导员的责任意识,使之真正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四要畅通辅导员的上升通道,能够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人才。(记者 张文娟 赵晶)
责任编辑: 莫潞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