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生经济增长新动力——代表委员热议发展现代服务业

发布时间: 2017-01-17 09:12:47 信息来源: 晋城在线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01月17日)

   
    省政协委员、省委党校教授高建生: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催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省人大代表、晋城市副市长梁丽萍:把专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
   
    省人大代表、山西律动律师事务所副主任秦峰:人才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并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把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三大方面,对发展现代服务业谋篇布局。如何推动现代服务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引起代表、委员热议。
   
    推动经济发展,培育现代服务业新引擎
   
    服务业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服务业占经济总量比重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现代服务业是山西产业体系中的“短板”,是制约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难点。
   
    高建生说,对我省的服务业发展要辩证看待。一方面,近年我省服务业的增速大大超过全省GDP的增速,也高于工业和农业的增长速度,在全省经济增速下降的“换挡期”,服务业对稳定经济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按照现代服务业的要求衡量,我省服务业发展中传统服务业比重依然较大,信息、金融等领域“短板”明显,全省服务业总量仍偏低,比重偏小,国际竞争力不强。因此,要立足于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合理确定服务业增速,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等指标。
  
    他认为,要努力培育新兴服务业,催生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从山西实际看,“十三五”时期尤其要针对信息、金融等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的问题,充分认识互联网出现之后催生的大量新业态,以这些具有高技术含量、高人力资本含量和低消耗、对资源依赖程度较低特征的朝阳性、成长性强的领域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力于“互联网+”“旅游+”以及大数据新业态的培育和发展,大力发展养老、保健、育幼、家政等市场需求旺盛的短板,改造、升级传统的生活性服务业,带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促进结构升级,把专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放在重要位置
   
    2016年,我省服务业约拉动GDP增长3.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不仅直接创造经济价值,更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梁丽萍认为,对我省而言,当前应把专业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放在重要位置。所谓专业服务业主要包括法律、会计、税收、评估、专利代理、咨询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是从制造业内部生产服务部门独立发展出来的新兴产业。她建议,加快培育和壮大我省专业服务业,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确立专业服务业的法律地位,从而将对专业服务业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其次要加快完善相关管理体制和机制,大力推行各级政府对专业机构的委托代理制,建立专业服务机构资质审批机制;再次要加大相关政策扶持力度,如给予专业服务业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就如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梁丽萍建议,应合理统筹生产性服务业布局,提高智力型服务业比重,强化服务的标准化建设,在全省形成区域分工与协作发展的合作模式,形成各区域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局面;组建较大规模并具有竞争力的生产性服务企业集团,使其具有一定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实力;完善生产性服务业标准体系建设,从而保障生产性服务业的规范有序发展。
   
    破解人才瓶颈,让现代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具有高技术密集度、高知识含量、高附加值的特点。从全球服务业发展的历程和实践来看,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不在于先进的装备,而是人才,人才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对此,秦峰深有感触。
   
   “现代服务业显著依赖于专业性知识和技术,向社会和用户提供以知识为基础的中间产品或服务。那些知识、技术占主导地位,高附加值的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发达地区发展十分迅猛,诸如法律服务、管理服务、工程设计服务以及金融、计算机服务等。”秦峰说,目前,我省现有的服务业企业仍以传统范畴的中小型企业居多,引才载体层次低、规模小,尤其对高层次人才来说,由于发展机会和拓展空间不足,吸引力不强。整个服务业人才开发体系,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携手服务企业,共同加大对人才的开发、培养还缺乏相应的实施细则和跟进举措,政策的执行力不够、辐射力不强。
   
    秦峰说:“因此,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的人才队伍,形成高素质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大军,对实现现代服务业的产业优化、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莫潞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