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发布时间: 2024-12-20 08:43:14 信息来源: 新华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 题: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新华社记者刘伟、张丽娜、哈丽娜

岁末天寒,民生冷暖,总是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

“做好冬季各项民生保障工作,特别要保障好群众温暖过冬”“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是一项硬任务”“取暖工作务必落实落细,做到每家每户”……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次次顶风冒雪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

家里的温度达不达标,供暖工作做得细不细,清洁取暖进展怎样了……冬至前夕,记者在内蒙古、辽宁、宁夏等地走访了解到,地方党委政府落实总书记要求,拧紧责任链条,落实各项周密部署,用心用情守护群众冬日里的温暖。

修房子、安新家、送礼包

“仅仅用时41天,我们就给杨树底下村47户村民保质保量盖好了新房。”辽宁省葫芦岛市建交集团灾后重建总指挥邹晶亮还记得,交房那天,他激动得掉了泪。

今年8月,辽宁省葫芦岛市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建昌县、绥中县部分乡镇发生严重山洪,大量房屋被冲毁、道路垮塌、网络中断。灾后不久即将入冬,灾区群众能否温暖过冬,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

灾情就是命令,险情就是战场。葫芦岛市相关单位立即行动,投入1600余支施工队伍、2.3万人、4300余台(套)机械设备推进灾损住房修复重建工作。截至目前,因洪水倒塌或严重受损、需要重建的5447户房屋主体工程全部竣工,受灾群众陆续搬入新家。

建昌县黑山科乡杨树底下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为了让47户房屋受损严重的村民尽早住上新房,建昌县的施工队9月7日即开始起早贪黑抢抓工期。工人们吃住在工地,放弃中秋、国庆假期,换来新房每天“长高”。

走进杨树底下村村民吴桂付家院子时,他正在整理码放在院墙边的过冬柴火。“我们老两口是47户中第一户搬进新家的。搬家当天啥也没拿,就带了把扫帚,家里啥都有,炕席、被褥、锅碗瓢盆都是新的。”吴桂付说。

8月,被洪水冲毁的杨树底下村民居。(受访者供图)

杨树底下村重建新房全景。新华社记者高爽 摄

“政府协调社会各方面支持,为每户免费提供了电视、冰箱、洗衣机、燃气灶、电饭煲五件家电厨具‘大礼包’,我们还组织发放了一些米面油、被褥和棉衣,交房当天村民就可以拎包入住。”杨树底下村妇联主席李春莲说。

正午时分,阳光透过明亮的窗户洒在炕上。71岁的建昌县杨树湾子乡蒙古营子村村民李强看着屋里一应俱全的陈设对记者说:“盖房花了11万,补助就有6万8。外墙还装了保温板,玻璃是双层的,地基比老房子高了1米4,再也不怕洪水了。”

和李强家一样,在各方合力下,寒冬来临前,377户杨树湾子乡村民都搬进了新家。

杨树湾子乡蒙古营子村村民李强正在新家打扫卫生。新华社记者高爽 摄

在建昌县大屯镇唐王谷村董杖子屯“移民新村”,记者看到26栋新房子的屋檐下挂着灯笼、窗上贴着“福”字窗花。唐王谷村党支部书记王玉霞拿出手机,给记者看了一段视频:拿着交付到手中的新房钥匙,一位村民点燃鞭炮庆祝。

“今年村民们可以在新家过大年,日子也一定越来越好!”王玉霞说。

查堵点、补短板、抓落实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丰瑞公园小区居民杨彩霞这个冬天真正体会到什么是“知冷知热”的室温。

在杨彩霞家朝北的房间墙面上,挂着一个巴掌大的长方形仪器,上面显示着“24.3℃”,这个室温数据每20分钟更新一次。“这是政府统一给安装的室温采集器,现在屋里温度稍有降低,供热公司就能自动感知,很快就会解决。”杨彩霞说,家里终于暖和了,一下子去了一块心病。

杨彩霞家中的室温采集器。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摄

内蒙古冬季严寒,供暖期多达6个月,极寒地区达9个月。前些年的采暖季,群众经常通过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反映家里温度不达标、暖气停暖、供热不均匀等问题,供热投诉数量居高不下。

如何彻底解决老百姓挨冻的问题?

2024年年初,自治区党委政府经过审慎研究,拿出196亿元实施“温暖工程”,采取“冬病夏治”的方式,对热源、热网、热力站、住户等进行全链条排查,建立项目清单,把供暖工作落细落实。

供热不热,找准“病根”是关键。今年开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对上两年与供热有关的投诉、留言进行梳理分析,同时,工作人员入户排查摸底,最终确定设备老旧、管网老化、热源不足是供热不热的问题所在。

丰瑞公园小区之前的供热管道腐蚀严重,管道截断阀门关闭不严密,严重影响正常供热,采暖季曾多次维修,但用处不大。为彻底解决这类问题,今年上半年呼和浩特市政府停暖即开工,不仅更换了管道,还进行了分区供热改造。

“今年冬天家里温度一下子就上来了,我把厚被子都收了,晚上盖毯子就够。”杨彩霞说。

“居民反映屋里热了,我们悬着的心也踏实了。”呼和浩特市科林热电有限责任公司热网部部长张利平说,以前队友们最怕过冬,群众家里不热,他们同样难熬,大冬天也得忙着修管道。

呼和浩特市城发供热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在丰瑞公园小区对供热设施测温。新华社记者哈丽娜 摄

实现稳定的热源,也是“温暖工程”要攻坚的难题。杨彩霞居住的小区过去没有接入城市大暖系统,只能依靠供热企业的小锅炉采暖,家里温度很不稳定。

“今年我们将大唐托克托电厂至市区长输供热管网工程建设作为‘温暖工程’的重要项目,通过热电联产为全市提供热源,有效解决了热源紧缺的问题。”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用科科长邬磊说。

丰瑞公园小区也被并入到这个项目的供暖范围内,今年冬天小区居民反映白天、晚上温度很稳定,而且还享受上了优质、清洁的热源。

在呼和浩特市燃热智慧供热综合管控平台总控室,一面长21米、宽7米的大屏幕上,呼和浩特市城市燃热集团所辖的热源、热力站、供热范围等生产运行情况实时显示,杨彩霞家的供热数据就被传送到了这里。

“智慧供热平台对居民室内温度进行有效监控,发现问题及时预警处置,供热监管方式由接到投诉被动处置,向事前预警主动服务转变。”城市燃热集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工作人员苗永青说。

更智慧、更干净、更省钱

宁夏灵武市崇兴镇中北村村民马金保今冬最爱干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养花。“以前冬天屋里冷,花不好养,现在每个房间都热乎,我养了20多盆!看着心情就好。”他拿着水壶一边给花浇水一边说。

不仅马金保家,记者在中北村走家串户,窗明几净、鲜花盛放已成为各家冬日里动人的景色。

宁夏灵武市崇兴镇中北村村民马金保在家里浇花。新华社记者马丽娟 摄

而过去每到冬天,村民们在屋里架起火炉,烧木柴或煤炭取暖。“为了省炭,一般只架一个炉子,其他屋子都冷冰冰的。晚上睡觉害怕火灾,也害怕被煤烟打(一氧化碳中毒),只得把炭火灭了,压两条被子盖着睡觉,睡到半夜冻头呢。”马金保说,每天添煤倒灰是冬季常态,烟筒沿着天花板伸到屋外,把房子熏得黑乎乎。

2017年起,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重点投向农村地区。

2023年开春,在每户1.35万元的项目补贴下,马金保只掏了1500元进行“煤改电”,安装了空气源热泵和暖气片。记者看到,在他家屋外有一台像空调外机一样的机器,这是空气源热泵主机。开启电源开关,就可以利用空气中的热量进行制热,加热管道里的防冻液,让每个装了暖气片的房间都暖和起来。“现在晚上睡觉盖得薄,也不担心火灾或煤烟了。”他说。

宁夏灵武市崇兴镇中北村村民房屋外安装的空气源热泵主机。新华社记者马丽娟 摄

“煤改电”不仅带来“稳稳”的温暖,还更干净卫生。取暖改造时,马金保顺便把多年熏黑的室内重新装修了一番,把过去墙上通烟筒的洞口也封住了,如今家里铺着白色瓷砖地板,吊顶、墙壁焕然一新,一点儿煤烟味儿都闻不到了。

为了降低村民取暖成本,宁夏对冬季采暖期清洁供暖用电实施峰谷分时电价政策。马金保给记者算了笔账,白天每度电约0.49元,晚上10点到次日早上8点,每度电约0.24元。“去年用空气源热泵取暖,一个取暖季花了不到3000元,往年烧煤炭要花4000元左右呢。”马金保说。

“一开始村里通知‘煤改电’时,我还很犹豫。结果等第一批改造完后,我到同村人家里一聊发现又干净又省钱,当时就决定第二年报名。”马金保说。

“为了打消村民对‘煤改电’的疑虑,我们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分批次改造,统一安装了成本较低、适宜本地农村实际情况的空气源热泵。”灵武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徐卫民说,供暖改造与配套建设电网同步进行,为农户免费接入户线,如今全市农村3万多户常住户已基本实现清洁取暖改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