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革命文物绽放时代光华

发布时间: 2024-02-23 08:55:11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中,有一个特殊的类别——革命文物。它们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传承着催人奋进的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的见证。
  山西是革命老区,长期的革命斗争不仅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和吕梁精神,还留下了众多宝贵的革命文物。去年以来,我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升,革命文物家底基本摸清,保存状况持续改善,管理工作得到加强,活化利用工作取得较大进展,社会参与的深度与广度不断加大,革命文物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摸清家底
下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一盘棋”

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保护是首要任务。我省已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50处,是全国与八路军、红军东征有关文物遗存最完整、最丰富的省份。规模庞大的革命文物遍布全省各地,这对各地的文物保护工作都是不小的挑战。
  开展革命文物保护,必须摸清家底、认定身份。去年以来,我省文物管理部门陆续查清革命文物资源状况,并分别公布了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革命文物名录的收录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山西省文物局革命文物处处长姚强说,山西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包含的都是已定级、史实清楚、革命属性较强的文物。暂未公布的多为未定级、史实不清楚的文物,将是下一批收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文物家底更加清晰——
  核定公布了全省第二批革命文物名录,其中不可移动革命文物463处,可移动革命文物8289件(套);完成了547处市、县级红色文化遗址和红色标语审核认定工作。
  保护利用工作亮点突出——
  率先在全国成立晋冀豫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工作联盟。推进晋冀豫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实现山西、河北、河南的理念创新、信息互通、机制联动。
  重大工程有效推进——
  组织申报了晋绥片区规划编制工作计划、徐向前故居提升改造等项目,推动武乡县八路军总部王家峪“1+4”片区建设和省级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落地落实,指导编制了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展陈设计方案,完成了鲁迅艺术学校下北漳旧址和中共中央北方局妇女干部训练班旧址展陈设计方案的审核工作。
  人才培养日益成熟——
  集合高校、党史(地方志)、档案、文物和宣传等各方革命文物研究力量,组建了省级革命文物专家库,为全省革命文物保护管理利用工作提供决策咨询、研究智库;举办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线上培训班,有效规范、盘活革命文物保护利用项目管理和资金使用渠道。
  “摸清家底,加强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同时也是为了助推革命老区振兴,让革命文物进一步‘活起来’,赋能地区发展。”山西省文物局局长刘润民表示。

活化利用
用好革命文物这一生动教材

从八路军东渡黄河到平型关大捷、从长乐村战斗到关家垴战斗、从百团大战到十字岭突围……山西财经大学的120余名师生在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展厅内边看边听,讲解员以太行军民抗战为主线,从“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等方面,讲述太行革命根据地的建设发展,太行精神的孕育和内涵。
  一件件革命烈士遗物、一座座栩栩如生的塑像、一幅幅故事海报,无声地向师生们诉说着故事,引领大家走入战火纷飞、红旗招展的岁月。
  师生们一路行走、一路学习。年轻勇敢的优秀指挥员叶成焕,“太行浩气传千古”的八路军副总参谋长左权,用乳汁撑起敌战后方、感天动地的“太行奶娘”……把革命英雄的故事讲给更多青年人听,“行走的思政课”水到渠成。
  在山西,红色资源滋养“大思政课”,充分激活了革命文物传史育人、铸魂育人的功能。
  一根灯芯的青灯下,曾书写过怎样的巨著?一封家书,如何铭刻革命者的家国情?一双布鞋,怎样呈现军民鱼水情?……精准把握革命文物融入思政课的切入点,按照见物、见人、见精神的逻辑,从具体到抽象、从历史到现实层层推进,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青少年的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需要可视化呈现、互动化传播、沉浸式体验,让人们触摸到革命历史的温度与厚度。中共创建第一城旧址、右玉精神展览馆、徐向前故居、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砖壁旧址和红军东征纪念馆入选山西省教育厅第三批省级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们通过古建筑参观、口述史访谈、通识讲座、论坛等多种渠道,“读懂”革命纪念馆文物蕴含的精神内涵……一座座“流动的博物馆”,一堂堂“社会的大课堂”,丰富、生动、活泼。
  2023年11月,国家文物局和教育部公布了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项目名单,确定了10个示范项目、100个精品项目。我省中北大学和太行工业学校旧址“兵器陈列室”里的大思政课及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和太原理工大学“追寻红色足迹点燃理想之光”社会事件研学课程(工作案例类)入选“大思政课”优质资源精品项目名单。
  各地博物馆、纪念馆在革命文物的传播上力求多元,通过开展云展览、主题宣讲、广电节目制播、红色展演等,积极拓展教育功能。在全省第二届革命文物故事宣讲推介活动中,山西与河南、河北、山东联合举办了“红色文物说——豫晋冀鲁四省革命文物优秀讲解交流推介活动”,由革命博物馆和纪念馆明星讲解员讲述、馆校专家点评的“微思政课”,通过网络直播,让三晋大地上的红色故事、革命精神震撼人心、涤荡灵魂,更坚定了党员干部、青年学子听党话、跟党走的信仰信念。
  革命文物只有走进大众生活,与时代相融,让文物“发声”,让历史“说话”,才能更有价值和活力,焕发出新的光芒。

文旅融合
让红色旅游更出彩更红火

沿着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迁移路线一路走来,记者欣喜地看到,一度“山穷水远路闭塞”的老区已焕发新颜,一幅“山里有美景,山上有产业,山下有新居”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砖壁村,这个只有270多口常住人口的村子如今成了知名的红色旅游地。
  一面靠山、三面临崖的奇特地形,让地处太行山深处的砖壁村成为八路军总部驻地的绝佳选择。1940年,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打响,指挥部就设在砖壁村。
  当年只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就有9万多人参加各种抗日救亡组织,1.4万多人参军参战,2万多人为国捐躯。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讲解员王叶琼介绍,馆内采用电声光等现代手段,来展示大型景观、电动沙盘以及雕塑、绘画等图片资料和文物展品,让大家重温八路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演绎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砖壁村党支部书记李丽杰说,越来越多人知道了砖壁村,人们来这里回忆抗战的艰辛,感悟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很多游客还会在村里住上几天,如今村里已经有近40家农家乐、25个民宿院落。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的完善,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自制的千层鞋底儿、棉布老虎、八路军娃娃、红星杨挂坠等工艺品,以及自家种的小杂粮引得外地游客纷纷购买。
  相比砖壁村,下北漳村的红色气质有着独特的“文艺范儿”。1940年初,前方鲁迅艺术学校在下北漳村成立,在太行山根据地形成一支一手拿笔、一手拿枪的队伍,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文学艺术创作热潮。
  如今,修葺一新的下北漳村“前方鲁艺”旧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驻村讲解员赵蕾告诉记者,一上午就接待了来自省内外的三批参观者,人们一致感觉村庄虽然小,但是精致、清新。
  旅游还打开了土特产销路。近年来,村民家里的小米、蜂蜜等特色产品成为重要的增收“宝贝”。
  进入新时代,革命文物焕发生机,已经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助力乡村振兴、促进老区发展的活力源泉。
  从彭真生平暨中共太原支部旧址纪念馆到山西国民师范旧址革命活动纪念馆,从石楼红军东征纪念馆到文水刘胡兰纪念馆,从武乡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到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从上党战役北关战地旧址到沁源围困战纪念碑……一处处红色景点每天人头攒动,一处处革命旧址讲述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一件件革命文物彰显历久弥新的初心使命,一座座革命纪念馆凝聚民族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书写人间奇迹的奋斗之路。(记者 王荔)


责任编辑: 赵彩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