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进行时】“四不像”:产业转型升级“强引擎”(下)

发布时间: 2021-03-24 09:19:58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转型出雏型,关键在于创新,聚合了创新主体的新型研发机构必将释放出科技体制重塑性改革的成效和红利,为转型发展蹚新路积蓄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积极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对我省打造一流创新生态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有人把“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比作是“黑匣子”,在“黑匣子”一端输入技术,经过魔变,从另一头出来的就是商品。识别新技术,产品变商品,有了魔法“黑匣子”,技术转化的“死亡之谷”不再是不可逾越的天堑。

山西提出要打造一批覆盖科技创新全周期、全链条、全过程的高水平创新平台,力争到2025年建成500家新型研发机构,其中200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将引进200名一流创新人才,集聚上万名科研人员。500家新型研发机构建成之后,会对重塑创新组织体系,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发挥出怎样的作用?山西省科学技术厅办公室主任张润泽认为,这个目标的实现,对于我省打破传统研发机构体制机制羁绊,解决高端创新资源不足、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想象出,我省科技事业将呈现出创新涌动、活力迸发的局面。张润泽说:“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省提出,要引进共建一批,培育新建一批,整合组建一批,提升改建一批,利用三年时间,逐步推动我省体制内存量的研发机构改造为新型研发机构,利用财政资金新设立的研发机构全部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标准建设,对社会资本参与成立的研发机构,通过政策引导支持其建设为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是顺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产物,高等创新研究院成立之初就是按照‘四不像’的标准来做的。”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韩忻彦这样说,“省里对科研体制改革寄予厚望,高研院正是非常好的实践,它的建院方针是‘顶天立地、兼容并蓄’。‘顶天’是用好世界一流的科技成果,‘立地’是好成果落到山西,为转型综改和大健康作出贡献,‘兼容并蓄’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广纳贤才,整合资源,为山西转型作出贡献。”

实行全员聘任制,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特殊人才匹配模式,打造人才“强磁场”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作为新型研发机构一定有着特殊人才匹配模式,打造人才“强磁场”。

山西高等创新研究院坐落在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吸引了众多医学界的“大咖”落户,为山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去年底,刘志达博士以学术带头人的身份加入,开展肿瘤免疫治疗策略及药物研发工作。落户山西,是他看中了山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前景和市场,这也是很多高端人才加入高研院的初衷。截至目前,高研院已经吸引了60余名海内外科研人员,其中博士学历占员工总数的25%以上。刘志达认为,“高研院不仅注重基础研究,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相比传统科研机构,这里学术论文的压力相对较小,能让我们有更多的精力去思考临床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能让科研更好地服务临床。”

浓厚的学术创新氛围,国际化、专业化的科研水平,为高研院打造了一流的科研软环境,更为关键的是,作为新型研发机构,能够激发出科技研发的新活力。高研院院长助理崔庆为告诉记者:“这里无编制,人员能进能出;无预算,薪酬可高可低;无级别,岗位能上能下。正是因为这些特点,很多科研工作者选择到这里来。只要有真本事,能做出科研成果,能有推动产业发展的技术,那就有存在的价值。”高研院通过搭建科研平台,打造人才“强磁场”,吸引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研力量,特别是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与省内多家医院开展合作,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将大力提升山西生物医药产业的集群效应。

不对论文、奖项设置硬性要求,人才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重点看创新成果能否产业化。高研院如何对个人能力进行考核?据了解,高研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对引进的独立项目负责人聘期一般为五年,项目中期进行考核,对科研成果、成果转化、产生效益、目标任务等方面进行打分,获得优秀继续聘任,继续加大支持力度。如果任务没有完成,就可能解聘。

坚持市场导向,提高科技投入产出效益,新型研究院需要具备能够找出潜在需求、洞察市场的能力

近年来,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建设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以提升区域内的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浙江提出,到2025年建设新型研发机构500家,在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和重点领域实现全覆盖。山东每年给予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支持企业向新型研发机构购买研发服务。河南鼓励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对新认定的省级以上孵化服务载体,符合条件的,省财政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

新型研发机构要想落地、生根、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空气的滋养,如何博取众家之长,用好政策的指挥棒,加快推进山西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张润泽说,我省提出了在科技研发、财政资金、市场化运行、成果转化、要素保障等五方面的支持政策。

新型研发机构因市场而起,因市场而兴,如何在挑战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高研院从建院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韩忻彦说:“虽然高研院是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建立起来的,但是政府也建立了五年后的退坡机制,这正是高研院生存发展所面临的大考验。是否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瞄准市场的眼光,有市场接受的产品,从终到始的逆向思维,这都是新型科研机构发展所应该思考的问题,而不是说,为了设置而设置。”

切忌为了设置而设置,切忌新瓶装旧酒。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为韩国产业的升级作出了不小的贡献,如何实现科研产业化,韩国科学技术院技术经营学部名誉教授李弘圭介绍说:“产业发展中,如何确保自身的技术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技术转化为产业的过程可谓困难重重,我们需要具备能够找出潜在需求、洞察市场的能力,遇到问题有解决问题的基础设施。”他认为,在产业发展中,明智的选择就是政府应该牢记自身应当发挥的作用,通过最少的支持,让企业在市场里实现自由竞争,才是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发挥的最重要角色。

随着山西《关于加快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我省将迎来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高潮,如何把握政府支持力度的“度”字,充分发挥新型研发机构的“自我造血”功能,避免使之成为断不了奶的巨婴?张润泽认为,不管什么类型的研发机构,政府都会“扶上马,送一程”,给予引导和支持。我省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要借鉴国内外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良性政策环境体系,既在建立中引导,又在发展中扶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好顶层设计,引导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围绕我省重点发展的14+N产业部署,在新型研发机构的人才、项目、平台,以及成果转化等方面做好服务。

新型研发机构为产业升级增势赋能

新型研发机构以创新的形式激发科研活力,盘活体制内资源,与市场进行深度结合,归根结底,就是要把尘封在实验室的原创技术成果,最终打入市场。一系列的创新要素集聚起来后将激发出连串化学反应。

山西智能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是由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北京大数据研究院联合共建的新型科研机构,成立至今,研究院已在眼病AI诊断、人脸识别应用、线上签证办理等多个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实现落地应用。山西与华为公司共建的智能矿山创新实验室,将利用工业无线控制网络、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助力山西实现煤矿提质增效,促进山西由“能源集中”向“技术输出”转型,为矿山智能化发展贡献“山西智慧”、提供“山西方案”。

近期,山西大学分别与凯赛生物、山西大地、华新燃气、交控集团、山西建投、云时代、华舰体育等省内外多家企业签订共建10余个产业技术研究院,联合攻关制约企业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卡脖子”难题,通过以需求促进研发,以研发推进产业,将高校学科建设与山西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打造一流“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市场竞争中抢占高地、赢得先机。如何用好现有的资源,充分挖掘创新潜能,借助新型研发机构去推进技术创新,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引领产业的发展?韩忻彦认为,今天的科学是明天的技术,也是后天的产品,大后天的商品,这是一个链条关系。新型研发机构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可以不跟高校争学术之名,也不跟企业争产品之利,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由纸上谈兵变为生活现实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张润泽表示,我省下一步将完善配套政策,将新型研发机构打造成为引领前沿技术策源地、高端研发机构共同体、高科技企业孵化中心和高端研发人才聚集高地,新型研发机构将作为提升创新能力的新生力量,在引领产业发展上发挥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