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12月23日上午,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三十六场新闻发布会,省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对人民生活改善和社会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在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省能源局以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为目标,统筹安全稳定供应和绿色低碳转型,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能源转型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为稳定全省经济大盘、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全方位转型提供了坚强的能源支撑。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供给质效
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翔从五个方面,对全省能源产业的发展作了简要介绍。
深入推动节能降碳,能源消费低碳绿色转型持续加快。我省积极落实全面节约战略,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十四五”前三年,能耗强度累计下降10.9%,完成“十四五”目标进度的73.7%,按新考核口径,完成目标进度的116%,位于全国第一梯队。截至11月底,累计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7171万千瓦,度电煤耗由2019年325克降至311克。
全面提升供给质效,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高。2021年以来,我省充分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保障作用,以长协价保障24个省份的电煤需求,电力外送量位居全国第三,在能源保供中作出了山西贡献。锚定“双碳”目标任务,坚定不移发展清洁能源,推动风电光伏规模跃升,装机占比超过49%。
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能源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我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推进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与清华大学共建山西清洁能源研究院,建成煤与煤层气共采全国重点实验室等4个煤层气省部级创新平台。能源新模式、新业态加快发展,虚拟电厂、独立储能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
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能源转型活力动力持续增强。我省持续推进电力市场化建设,建成“中长期+现货+辅助服务”“省内+省间”相协调的电力市场体系,电力现货市场在全国首个转入正式运行;积极融入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构建“1+1+N”电力市场规则体系;交易规模逐步扩大到1800亿千瓦时,450家售电公司列入我省电力市场目录。
深化拓展能源合作,能源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我省继续擦亮太原能源低碳发展论坛这张靓丽的名片,成功举办6届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峰会,已成为国际能源低碳领域的高端对话平台、科技成果发布平台和国际合作对接平台。推动能源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晋能控股集团光伏组件、煤机装备先后出口印度、巴基斯坦、新加坡等国家。
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开展绿色开采试点
煤炭是传统产业,也是山西的优势产业,“十四五”以来山西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推动煤炭行业转型升级。
省能源局副局长毛晓文介绍,做好能源保供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西的首要任务。“十四五”以来,我省坚定扛起能源大省责任担当,全力做好煤炭稳价保供。2020—2023年全省原煤产量连续四年在全国位于第一位,承担国家下达的电煤中长期合同任务超12亿吨,保障全国24个省份电煤稳定供应,为国家能源安全作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务院第九次大督查通报表扬。
煤矿智能化是培育煤炭新质生产力的主攻方向,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应用场景丰富的优势,坚持标准引领,在全国率先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标准体系;强化科技赋能,引进华为矿山军团全球总部落户太原;集聚优势资源,建成全国首个省级煤炭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全省累计建成244座智能化煤矿、1594处智能化采掘工作面,智能化煤矿产能占比达到60.48%,带动全省煤炭先进产能占比达到83%以上,煤矿的“减人、增安、提效”成效明显,煤矿本质安全水平明显提升。
绿色开采是推动煤炭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我省率先在全国出台绿色开采指导意见,发布绿色开采技术指南,制定充填开采产能增量置换办法,有序推进各类绿色开采技术试点示范,持续提高煤炭清洁绿色供应水平。目前,全省已建成55个试点示范煤矿,120座煤矿采用无煤柱开采,全省煤炭绿色开采取得积极进展。
煤炭洗选是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第一道关口。我省全面开展煤炭洗选企业标准化建设,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严格规范新建项目建设,煤炭洗选行业规范发展、产业升级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579个洗选企业达到标准化要求,原煤年入选量突破11亿吨,入选率多年稳定在80%以上,有效提升了洗选商品煤质量,助力煤炭清洁利用水平不断提高。
电力现货市场平稳有序,提升供应保障能力
山西电力市场化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实现正式运行,一年来,电力现货市场平稳有序,为我省经济转型发展和能源电力保供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市场规模方面:交易规模稳步增长,全年累计成交电量约1800亿千瓦时。在市场主体方面:各类经营主体规范经营,1.9万余户经营主体直接参与电力市场,5家虚拟电厂、8家独立储能、1家抽水蓄能入市经营。在市场机制方面:由发、售、用电企业,以及市场运营和智库机构组建了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并完成第三届换届工作;电力市场规则体系不断完善,已修订至15.0版本。
省能源局副局长王义成表示,电力现货市场形成的电价信号,真实反映电能资源的时空价值,激励各类电源在高峰时段顶峰发电。迎峰度夏期间,煤电机组顶峰发电能力提升200万千瓦,发电受阻容量降低了20万千瓦;电价信号引导用户主动削峰填谷,度夏期间降低高峰时段负荷约95万千瓦,实现了电力稳定可靠供应。
电价围绕电能真实价值上下波动,由此形成电力现货市场峰谷价差。在用电低谷时段,低电价引导火电企业主动调峰停机或降低出力,为新能源让出发电空间。而且通过煤电企业灵活性改造提升调节能力,全年增加了新能源消纳电量18亿千瓦时。全年绿电外送电量超过75亿千瓦时,保持全国绿电外送第一位。
同时,我省积极与江苏、北京、天津等相关省市建立电力外送合作机制,全年净输出电量超过1550亿千瓦时,位居全国第三位。强化省间电力资源余缺互济,推动省内机组主动参与省间电力现货交易,向省外临时增供电量达36亿千瓦时,成交量位居全国第四位。
创新降耗管理模式,走出节能“山西路径”
能耗强度降低目标是约束性指标,“十四五”以来,我省能耗强度降幅保持在全国前列,在2021—2022年度省级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中被评为“A”级,受到国家通报表扬。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能耗强度同比下降2.3%,超过年定目标(下降2.0%)序时进度要求,预计全年能够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省能源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青表示,我省是能源生产大省,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十四五”以来特别是党的二十大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始终把节约优先放在能源战略重要位置,不断创新节能降耗管理模式,走出了节能的“山西路径”。
我省紧紧围绕国家下达的能耗强度降低目标任务,认真落实能耗双控政策精神,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作出研究部署,制定印发系列文件,构建“1+N”节能政策体系。推动全省年综合能耗1万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企业建立节能管理档案,摸排重点领域和行业能效水平,开展公益性能效诊断服务。建立并滚动更新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项目储备清单,引导企业深入挖掘节能技改潜力,全面提升节能管理能力,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严格落实节能审查监察,强化源头把关和事中事后监管,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我省确定稷山县为首个整县实施节能降碳改造项目的示范试点县,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存量项目和具备节能潜力的企业进行全面摸底,为保障重大项目建设合理用能需求,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发挥重要示范引领作用。目前,正在推动开展重点用能县域、园区、项目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示范工作。
张翔表示,山西传统能源产业基础雄厚,可再生能源资源集聚,具有转型发展的优势条件和迫切需要。下一步,将围绕传统、新兴、未来产业三个方面同向发力,加快培育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记者 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