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新时代山西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纠治“四风” 不断充盈新风正气

发布时间: 2022-01-23 09:27:34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晋城市城区区委常委、副区长连陆军违规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阳泉市第十二中学校原副校长刘滟违规收受礼品、违规接受宴请和旅游安排”“临汾市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小红违规发放津补贴”……
  2021年9月15日,在中秋节国庆节即将到来之际,省纪委监委连续曝光了3批查处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紧随其后,太原、临汾、晋中、运城、吕梁、忻州等市相继通报,形成了震慑作用。2021年,省纪委监委公开曝光13批65起典型问题,持续释放了对“四风”问题毫不放松一抓到底的强烈信号。
  紧盯节点是我省狠刹“四风”的一条重要经验。在这些案例中,有的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有的公款吃喝,有的失职失责,这些干部没有把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必须严格落实的铁规矩、硬杠杠,突破了正确的做人底线、行事原则和用权规矩,最终受到党纪国法制裁,成为反面教材。
  一年来,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一锤接着一锤敲,紧盯节日期间易发的“四风”问题,精准监督、创新监督,发信号、出重拳、用狠劲,打好节日纠“四风”的主动仗,决不让不正之风反弹回潮。对于那些不收敛、不收手,变换花样收送礼品等问题,露头就打,绝不姑息,决不让歪风邪气重新抬头。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关键部门、关键环节、关键岗位,通过一个个案件、一项项整治、一次次监督,持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洪洞县纪委监委既紧盯公款吃喝、餐饮浪费等老问题,又靶向整治收受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深挖细查,防止老问题复燃、新问题萌发、小问题坐大;偏关县纪委监委联合公安、税务、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成立专项监督检查组,到部分单位检查节假日值班情况、公车定点封存、干部职工福利奖金发放等情况;大同市新荣区纪委监委向各乡镇纪委、各派驻纪检监察组下发《关于做好中秋国庆期间作风建设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通知》,要求紧盯餐饮浪费等问题开展监督检查……
  在全省上下持之以恒、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的高压态势下,反“四风”已成为广泛共识,违规公款消费问题逐渐销声匿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呈现“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之势,面上的“四风”问题得到较好遏制,新风正气日渐浓厚。
  但是,“四风”顽疾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持续高压之下,个别人心存侥幸,“四风”问题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打起“游击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永远吹响冲锋号,通过严肃执纪,铁面问责,形成震慑,让心存侥幸者没有胆量触碰“高压线”。
  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从政治上认识和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紧盯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及省委重要举措贯彻落实情况,紧盯惠及人民、服务群众各项政策措施的执行落实,紧盯能源保供、救灾重建、环境保护等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坚决整治贯彻落实中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以及“一刀切”“层层加码”等问题,深入整治“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过多过频等问题。全省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842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471人,处分1098人。
  一年来,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始终保持对享乐奢靡之风顽固性、反复性、长期性的清醒认识,紧盯重要节点和关键少数,深入调查“奢华月饼”问题,扎实开展居民小区隐蔽吃喝问题和国有企业制度建设执行情况“回头看”,深挖细查“年底突击花钱”“天价茶”“天价烟”等背后的享乐奢靡问题,严防狠刹换届之年可能出现的违规吃喝、送礼等歪风,督促清理规范违规发放公务员工资津贴补贴问题,巩固领导干部违规入股企业专项治理成果。全省查处享乐主义、奢靡之风问题2152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3133人,处分2341人。
  纠治“四风”,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省纪委监委始终保持纠树并举、标本兼治的工作力度,在建立健全破立并举、常态长效制度机制上下功夫,健全完善统筹协调、分析研判、信息共享和督促检查工作机制,将发现和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纳入监督检查、巡视巡察、审查调查工作重点并制定量纪指引,督促相关单位修订完善制度、加强教育引导,推动形成习惯、化风成俗。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长期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作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和成功经验,指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抓起”。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要加固中央八项规定的堤坝,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将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笃定“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决心,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毫不松懈纠治“四风”,让求真务实的新风正气不断充盈,担当干事的精气神更加高扬,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需要,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记者 杨文俊


责任编辑: 靳驰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