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五年间全市GDP增量预计突破千亿元
11月11日,记者从“‘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在晋城”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全市GDP从“十三五”末的1462.1亿元增至2024年的2409.8亿元,预计五年增量破千亿。在包含河北、山东、河南、安徽和山西在内的中原5省30市排名中,从第27位跃升至第19位。2021-2024年这四年间,人均GDP连创新高。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6.6亿元,较“十三五”末接近翻番。
经济长期稳中向好。“十四五”时期,全市GDP总量接连跨越1500亿元、2000亿元两个大台阶,预计2025年末将达到2450亿元左右,五年增加近千亿元。前四年累计增长36.8%,增速在全省和中原经济区领先,在各种风险挑战交织的背景下,全市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优化协同发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贯穿于“十四五”经济发展中,三次产业占GDP比重从2021年的3.9:59.6:36.5调整到2024年的3.4:57.9:38.7,服务业比重提高2.2个百分点,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分产业看,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强化,粮食播种面积243万亩、产量13.8亿斤,保持“五连增”。工业“主引擎”作用明显,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6%。服务业增势强劲,近五年增速连续排全省前2位,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二极”。
转型发展提质增效。“十四五”时期,我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势良好,增加值年均增长13.3%,近270亿元的总量较2020年实现翻番,规模全省第2。这五年数字经济发展壮大,智能设备制造业产值增长近百倍,光电子制造产值增长144.1%。全市列统的72种工业产品中,有一半具备新质生产力特征,冷轧薄板年产量全省第1,光电子器件年产量占全省90%以上,传感器和工业机器人生产填补全省空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R&D经费投入年均增长26.6%,投入强度全省第2,高端应用研究稳步提升。
民生改善持续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实在在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24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31元,高于全国中位数1224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2.06。财政支出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比重高达78.4%。坚持就业优先,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稳定在2.9%以内。各类保障体系完善提升,小学和初中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8.6%,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8.7万人、41.5万人、58万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加快形成,境内高速公路里程达415公里,累计开通75趟高铁列车。
“两山”理念深入人心。“十四五”时期我市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增效。2020年以来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16.1%,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培育市级以上绿色工厂20家、绿色园区4个。全市二级优良天数比例由2020年的66.58%上升至2024年的75.1%,去年首次实现全年无重污染天气。森林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四项指标均排在全省第1。近五年以年均2.7%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年均7.7%的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