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之光”绘就文明底色

——我市志愿服务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 2025-11-11 10:46:37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在忙碌的人群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穿象征身份的彩色马甲,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贡献个人的时间、精力及技术特长,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默默奉献,装点着文明、滋润着民心,温暖着城市——他们就是志愿者。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通过机制创新、品牌塑造和资源整合,推动志愿服务从分散化向体系化、规范化发展。目前,全市志愿服务已全面覆盖应急救援、社区服务、生态环保等众多领域,各类志愿者扎根基层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成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

将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

当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城区钟家庄街道黄城社区舞蹈队队长王爱红已经带领社区居民跳起了舞蹈。像王爱红这样具有文艺特长、热心文化事业带领居民锻炼的文艺骨干,该社区还有史金花舞蹈队、李小霞佳人太极队、贾江江东南新区炫酷舞团等,他们吸纳500余人常年在社区活动,成为居民相互了解的“连心桥”。

黄城社区下辖5个居民小区,有3436户约1.2万人。该社区紧紧围绕建设高品质服务型社区的目标任务,本着“群众需求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的服务理念,整合资源,组建了活力黄城志愿者服务队、邻里互助服务队、综治巡逻队以及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理论宣讲、健身活动、市民教育、科普宣传、文化活动”志愿服务队,推动志愿服务融入社区治理每一根毛细血管。为把服务送到居民心坎上,社区党员志愿者与专业社工协作,通过集体议事、线上意见征集、调查问卷发放等方式,精准掌握居民服务需求,主动链接相应社会资源,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贴心服务,受到居民的好评。

今年6月,黄城社区凭借卓越的志愿服务成果,成功入选全省“最美志愿服务村(社区)”。黄城社区党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翟子豪兴奋地说:“荣获这一荣誉是对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高度认可,必将激励广大志愿者再接再厉,深耕志愿服务,更好服务社区居民。”

黄城社区志愿服务是我市织密城乡服务网,推动服务力量直达基层末梢的缩影。据了解,我市目前有各类志愿者40余万人,在公园广场、在传统节假日、在重大活动现场、在交通高峰期的路口、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他们用动人的剪影充分诠释着文明的内涵,用点点温热疏通了城市的肌体,焕发出昂扬的力量。

用温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您好,您的孩子已在东圣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五点半课堂’签到,请稍后关注签退情况。”家住城区东圣社区、家里有孩子上小学的家长,每天都会收到这样的短信。这是该社区为解决辖区孩子放学后“失管”问题,发动志愿者提供的一项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居民张慧苗说:“这件事真是办到了家长们的心坎上。”

孩子是家长放不下的牵挂,老人也是子女时时处处需要呵护的存在。

城区西巷社区年逾七旬的张海林一到饭点,就去小区的社区食堂吃饭。根据老年群体饮食习惯搭配的营养食谱,家常口味,远低于市场的价格,甚至还有针对老人的优惠,社区食堂让像张海林这样独居老人的生活在平凡中多了一份踏实感。

老人的健康问题也受到了志愿者的关注。今年以来,市医院老年科、中医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等6个科室组织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凤翔社区、凤鸣社区、钟家庄社区等6个社区,为老人提供医疗服务。多次参与义诊的中医科主任张晋波告诉记者,社区居民“卡点”来看病的以老年人居多,给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此外,城区东谢匠社区“爱在银龄 大美夕阳”老年公益行服务项目、黄城社区蓝翼暖心行——义剪护航双行动……近年来,我市各类志愿者聚焦特定群体关怀,打造多元品牌项目,提供科普教育、保健咨询、体检诊疗、体育健身、助学支教、法律服务等公益服务,用绣花精神做实做细基层治理最小单元,不仅传递了浓浓关爱,还让社区服务更有温度,居民生活更有质感。

共治共享共绘文明新愿景

今年“七一”期间,城区前书院社区携手景德桥社区、后圪塔社区、北大街社区举办了“党建引领践初心  文明集市庆‘七一’”主题活动。舞台上,文艺志愿者带来了精彩的锣鼓、独唱、朗诵、理论宣讲等节目,舞台下便民服务、健康义诊、人间烟火、科普宣传、艺术熏陶、文创体验六大特色专区12处摊位有序铺展,居民们逛集市、看表演、听理论、享服务,秩序井然、乐此不疲。

此次活动盛大热烈而有条不紊,前书院社区党总支书记李婷婷认为,主要得益于联点共建单位市数据局和城区团委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志愿者和社区居民提供的志愿服务,让各项工作开展起来游刃有余。

“联点共建单位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对社区居民的触动很大。”李婷婷说,在他们的引领带动下,社区居民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热情高涨,9号楼的刘甜甜主动与社区对接开办公益读书班;11号楼的张倩发现各单元门上有卫生死角,工作之余默默擦洗干净;10号楼的丁菲发挥特长抽空担任书院小学堂公益课堂志愿者教师……

近年来,我市各级文明单位积极与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党员干部化身志愿者,深入社区开展卫生健康、环境整治、文艺文化、科学教育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共建共治共享理念深驻人心,形成了“人人愿为、人人能为、人人可为”的志愿服务良好局面。

如今,志愿服务在我市已逐步内化为一种人人向往的社会风尚和生活方式,成为城市文明的亮丽风景线,广大志愿者用星星之火照亮了整座城市的文明之光。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