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创造的“星星之火” 汇聚文旅康养的“燎原之势”

——我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解读

发布时间: 2025-07-08 16:20:21 信息来源: 太行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文化为灵魂,康养为载体,旅游为纽带,“文旅+康养”,才能拥抱“诗与远方”。

6月12日,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召开,发布《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要点》,为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提出要围绕特色引领、保护利用、场景业态、营销模式、服务管理和保障体系六大方面,全方位打造硬核产品矩阵,释放古建文化价值,构建多元产业格局,拓展全域客源市场,塑造暖心宜游品牌,厚植产业发展沃土,以创新创造的“星星之火”汇聚起文旅康养的“燎原之势”。

全力抓好资源统筹,打造硬核产品矩阵

“一步一古建、一眼即千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2处,数量排名全国第四;云海、日出、奇峰、松涛,八百里太行在这里留下迷人景色;太行、太岳、中条三山环抱,沁河、丹河二水纵流,山河把最精华的景色留在了晋城……”这是2024年10月17日,央视新闻对晋城灵秀与厚重的精准侧写。

“资源富集是晋城的优势,挖掘不足是晋城的短板。如何以链条思维将这些珍贵资源串联起来,保护开发利用好,要全力抓好资源统筹,深挖自然、文化、历史资源内核,有机整合文脉、山脉、水脉、路脉,分类做好研究阐释和包装策划,将零散资源串珠成链,让比较优势更加凸显、叠加效应更加强劲。”全市文旅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给出了精准路径。

景区建设培育方面,2025年,严格对照国家标准,精准补足短板,加快推动王莽岭创建5A级景区,压茬推进司徒小镇创建5A级景区,重点推动苏庄、釜山等创建4A级景区,洞头、瓦窑头、杏则、下沃泉等创建3A级景区。

完善基础设施方面,加快等级民宿建设,力争年内新增20家等级民宿。2027年,全市等级民宿力争达到40家。积极推广陵川经验,着力打造太行山精品民宿集聚区,围绕沁河、丹河沿线古堡古村和太行山水特色村落重点区域,按照“一宿一韵”,集中建设一批特色精品民宿。

保护利用古建方面,2025年要打造1—2个国家级优质工程、5个参照省保修缮标准的低级别文物修缮优质工程;推动全市等级文物安全监管、消防设施全覆盖;坚持“能开则开、应开尽开”原则,2025年国保、省保单位对外开放率达到60%以上,力争2030年实现高级别文保单位全面开放。全力推进晋城古堡申遗,扎实推进沁河流域古堡密集区整体保护,2025年启动并实施100处以上古建筑修缮抢险工程。充分发挥大剧院作用,每年完成不少于60场商业演出、不少于30场公益演出。

同时,制定出台《太行锡崖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办法》,做好太行锡崖沟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后半篇文章”;谋划推进凤城康养示范区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积极创建太行古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动大阳古镇、丈河村、卧龙湾康养小镇、“梦回长平”不夜城创建省级文旅康养示范区;陵川县、泽州县分别围绕山地康养、乡村康养特色主题,进一步深化省级文旅康养集聚区建设;推动晋城博物馆晋级国家一级博物馆,精心打造提升100家地域特色博物馆,着力建设“博物馆之城”。

“文旅+百业”,提高多元独特消费体验

两天16个小时,28组乐队歌手的声浪穿透晋城的夜空,“摇滚编年史超级演唱会”全域曝光量11亿次,微博相关话题10亿+,抖音相关话题8000万+,小红书话题600万+,小红书相关笔记2万+,票务平台预约超过11.7万人次……惊艳数据的背后,是我市通过“文旅+百业”,催生一系列新产品、新业态、新场景,为游客打造多元独特的消费体验的不懈努力。

2025年,我市将继续围绕“古堡探秘”“太行山水”“华夏寻根”“红色记忆”“民俗风情”“康养度假”等主题,精心策划包装“沿着太行一号·解码古堡密码”“沿着太行一号·纵览山水奇观”“沿着太行一号·品味泽商文化”“沿着太行一号·畅享风味盛宴”等精品旅游线路。紧扣沿线资源分布与游客需求,改造提升8个特色乡村驿站,形成示范标杆;加快完成剩余的17个康养特色村和50处康养院落建设任务,实现业态牵引、错位竞争、特色发展。

依托王莽岭、棋子山2处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立足太行山水、生态森林与道地药材优势,开发森林浴、自然疗愈、负氧离子监测等沉浸式体验项目。建设一批融合现代康养设施的精品旅居院落,同步推出含住宿、膳食、理疗、课程的定制化“康养套餐”。

打造太行山户外运动基地,规划建设一批融合山水生态的精品徒步、骑行、露营线路,全域配套标准化服务驿站、应急救援及智慧导览系统。依托七彩太行冰雪项目,开发冰雪运动、娱乐体验项目,加快打造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冰雪运动休闲胜地。

同时,创新推出涵盖专属接送站、个性化行程规划、门票酒店精准预订、资深导游或专家全程深度讲解、品质购物保障等全链条一站式高端定制服务,满足高端游客群体的深度个性化需求,抢占高端旅游市场。

创营销提服务,塑造暖心宜游品牌

“无营销,不文旅”。如何通过文化赋能、故事铸魂、智慧驱动,让古建“活”起来、非遗“潮”起来、景区“火”起来,打造城市符号和文旅IP?我市提出以用户视角重构营销逻辑,通过品牌塑造、媒介造势、活动引流,全面提高我市文旅品牌知名度。

高效整合培育各类媒体资源。2025年底前,全面梳理并高效组织全市各类官方媒体渠道,集中孵化500个优质个人自媒体账号,并建立完善主题策划、素材分发、组织管理等运行机制。2027年底前,建成覆盖官方机构、平台账号、头部达人、全民创作者的5000个自媒体矩阵(人均粉丝量10万+),同步成立晋城市文旅自媒体联盟,形成高效联动的文旅推广新生态。精心选取景区景点、古堡古建、城市地标打造自媒体创作基地,2025年至2026年,每年建成10家自媒体创作基地;2027年底前,建成30家以上自媒体创作基地。

全力办好“三个活动”。全省旅游发展大会要着重抓好首发仪式、“太行造物集”、产业供需对接活动等重点活动的筹备工作。康养产业发展大会要积极整合资源,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不断增强晋城文旅康养的话语权,持续提升我市作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的影响力。神农炎帝故里民间交流活动要植入文旅元素,提升活动覆盖面、吸引力和综合效益。

办好各类精品赛事活动。用心办好“林丹杯”国际羽毛球公开赛、全国职业围棋公开赛、古建文化艺术季等文化体育品牌赛事。全面梳理高平马拉松、阳城山地自行车赛等各县(市、区)现有特色赛事活动,支持指导各县(市、区)三年内实现“一县一精品”文旅体品牌活动全覆盖。与郑州、洛阳、焦作、长治等周边重点客源城市建立紧密合作机制,推出跨省市旅游“一卡通”“一票通”产品,联合开展大型跨区域旅游推介活动。2025年实现至少1条跨区域旅游线路共联;2026年推出1—2款跨省市旅游“一卡通”“一票通”产品。

同时,系统梳理整合现有文旅康养产业支持政策,聚焦5A级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文旅康养示范区、等级民宿、非遗传承、演艺赛事活动等方面,出台更具含金量、更易操作的政策措施。聚焦关键改革赋能,城区要锚定夜经济,围绕夜游、夜娱、夜购等场景,打造特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泽州要总结提炼大型演唱会活动经验,探索“文旅+演艺”融合发展新范式;高平要在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文旅产业方面积极探索;阳城要深化文物活化利用,打通文物资源向文旅产品转化路径;陵川要持续完善民宿产业政策体系,优化运营管理模式,打造民宿发展标杆;沁水要积极探索“政府资金建配套、民间资本做业态”新模式,高效整合资源。

厚重文化养神、奇山秀水养心、太行人家养情、丰富药食养生。建设文旅强市,已是天时、地利、人和。我们有底气十足、成竹在胸的信心,也有“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决心,更有“心无旁骛、决胜千里”的恒心。

未来,见心见行!(卢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