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山西答卷·晋城篇|民富产业旺 沃野满目新

发布时间: 2022-10-13 17:28:00 信息来源: 晋城新闻客户端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近年来,我市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系统谋划、抢先布局,持续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聚强大合力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了一条晋城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现代版“太行山居图”正在广袤的晋城大地上渐次呈现。

丰收景象

产业兴,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守牢粮食安全底线的基础上,依托独特资源禀赋,全市域布局发展“6+3”特优产业,促进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条理念新、基础牢、结构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香菇种植基地

“来小镇的人越来越多,旅游、休闲、购物、科研各种需求都有。”说起蜜蜂小镇,沁水县龙港镇吴家沟村蜂农吉亭亭笑容满满。而在皇城相府酒业有限公司,小小的蜜蜂产业年产能达5000吨,实现年产值约10亿元,解决就业500余人,可以带动当地1500余户蜂农致富。而这一切,都得益于晋城市“6+3”特优产业的快速发展。

鲁村小米包装车间

为加快资源优势变产业优势、环境优势变发展优势,我市通过创优政策引领、市场方式运作、引入金融活水等多种路径,出台了支持农业高质量发展20条政策举措,推动了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特优产业,蚕桑、黄梨、甘薯三大特色产业迅猛发展,以“小而精、全而优”的产业定位成为全省“特色农业大市”。泽州县、高平市生猪存栏占到全省十分之一,2021年,全市生猪出栏226万头、稳居全省第一方阵;阳城县蚕桑综合产值近3亿元,是“华北蚕桑第一县”;陵川县成为全省“一县一业”中药材基地县,中药材种类多达521种;沁水县年产蜂蜜1700余吨,居全省第一,“沁水蜂蜜”更是全省唯一的蜂蜜类地理证明商标,被誉为“中国蜜蜂之乡”。

晋城市特优农产品展厅

做强做优产业,离不开产业链的布局。为提升“6+3”特优产业效益,我市创新实施现代农业产业园“百园创建”工程,省市县三级联创产业园达103家;坚持“百企”带动促加工,扶持13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构建多主体参与、多要素集成、多利益联接的加工延链发展体系,率先在全省组建8家农业产业联盟;注册“太行一号”市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认证有机绿色农产品104个,搭建“晋材晋用”进商超本地农产品专柜展销平台,上线运营晋城原产地农产品官方旗舰店,构建“区域品牌+产品品牌”的品牌矩阵,开展“线上+线下”的营销,百园承载、百企带动、百品支撑的现代农业集群发展格局初步形成。2021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总产值85亿元,增速排名全省第一。

生态美,托起美丽乡村大民生

人说山西好风光,最美风光数太行。

天高云淡的午后,沿着太行一号旅游公路驱车来到高平市寺庄镇釜山村,白墙灰瓦的古村落、错落有致的棋盘六院、颇具年代感的步行古街、碧波荡漾的泫水湖,目及所至,皆是风景,一幅“路畅、景怡、村美、业兴”的美丽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松庙民宿

大象养鸡场

“现在的农村条件就是好,不仅环境整洁、配套设施全,吃的用的村里都能买到,闲了在文化广场唠唠嗑、健健身,也不闷得慌,真是太方便了!”提起现在的生活,村民们赞不绝口。

既要产业兴旺,又要生态宜居。近年来,我市着眼文旅康养样板城市战略定位,借势成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抢抓全省唯一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整市推进试点机遇,依靠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气候、自然、人文条件,紧紧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总目标,按照“三生共建、六道同治”总思路,系统性、特色化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五大专项行动”协调开展,三年行动目标如期实现,广大农村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全省首家制定标准、出台制度,对全市1552个行政村进行评星定级管理,创新开展75个庭院经济试点,探索的定期评估、动态升降长效管理机制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村庄产业发展、生活品质提升长效融合路径等先进做法,得到了推广学习。截至2021年底,全市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突破70%,污水治理率达到30%,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自然村比例超过90%,累计成功创建73个省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和30个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

以农耕文化为魂、以田园风光为韵、以村落民宅为形、以观光农业为基,在乡村振兴的嘹亮号角下,无数个美丽乡村脱颖而出,广大农民群众强了脑袋、富了口袋,广大农村地区农林文旅康“多业融合”提质增效,新时代晋城乡村振兴充满了生机和活力。每到旅游旺季,陵川县夺火乡勤泉村的美丽景色总会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山间小路、农家院落不时能看到游客的身影。“太行山的景色迷人,我们‘靠山靠树靠风景’走上了乡村旅游之路。”今年28岁的村民宰行行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好势头,尝到了办民宿的甜头。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特色民宿,让更多的人来勤泉村,他还开起了直播,利用短视频平台推广起自己的家乡。如今的勤泉村,进一步擦亮了乡村旅游生态环境底色,踏上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2019年,我市实施覆盖所有乡镇的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项目315个;2020年启动康养产业“百村百院”工程,首批28个康养村30个康养院落建成运营、开门迎客;2021年,开展太行一号文旅康养和乡村振兴融合示范带建设,沿线243个村(社区)全面推进特色化提升。累计创建省级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6个,全省美丽休闲乡村7个。丹沁两河流域、明清古堡群中、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休闲农业、体验农业、康养农业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一个个昔日藏在深山人不知的镇村实现了美丽“蝶变”,大阳、良户、松庙、下沃泉等100余个特色镇村成为全省知名的网红打卡地、康养目的地,晋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由点连线及面,在拓展文旅康养产业发展新空间中,实现了农业多种功能融合增值、乡村多元价值叠加增效。

百姓富,奏响幸福生活最强音

金秋时节,晋城大地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阳城县北留镇圣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连翘种植基地里,工人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除草、施肥,为来年的丰收做储备。

圣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阳城县2019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农业主体公司。近年来累计投资1800多万元,在北留镇头南村、石苑村和南庄村流转土地5320亩进行连翘和金丝皇菊栽植。公司以“公司+农户”的模式,积极打造“路成网”“林成行”“水相通”“村相连”的万亩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带动涉贫村3546人增收。脱贫户孔全富就是其中一员。

洞头村

“前段日子采摘连翘忙得时候,干一天我就能挣到150块钱,不仅在家门口就实现了就业,家里的大事小事也不耽搁,这日子美得很!”谈起充满希望的生活,孔全富眼里有光。

守家在地就能脱贫致富,让很多脱贫户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而对于那些移民搬迁的脱贫户来说,如何端稳“就业”饭碗,就业帮扶就是一个有益的尝试。为保障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我市建立了乡镇就业服务工作站,形成县乡村三级基层公共就业服务网络。目前,全市共有帮扶车间42个,吸纳劳动力总人数1737人。针对发现的有返贫风险的农户,市、县、乡镇干部展开“一对一”帮扶,精准运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小额信贷等帮扶政策。2018年,时年43岁的牛进化搬迁到壁河村移民安置点后,就在当地的豆丰源豆制品加工有限公司的扶贫车间上了班。“工作计件,每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对于目前的生活,牛进化坦言“很知足”。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按照省委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要求,我市积极践行“六化工作方法”,坚持“系统谋划、全域推进,在推动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思路,狠抓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号工程”。

陵川松庙“睡眠小镇”、城区苗匠“电商小镇”……一个个乡村优势产业活力迸发、生机涌动。2021年,全市155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5万元,1435个村年收入突破10万元,809个村突破30万元,332个村超过100万元……广袤的晋城农村一派蓬勃气象,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2021年,在四大牵引性工程的引领带动下,我市六项省定高质量发展涉农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农村公路总里程占到了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88.4%,被评为全国“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全市乡村卫生院、卫生室达标覆盖率100%……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水平实现了全面提升,主要指标全部位居全省前列。乡村振兴顺利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愿景变实景,唯有接续奋斗。

在晋城大地上,每天都在上演着不同的乡村振兴故事,点滴成涓,必将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