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晋城》 李卫东 摄
晋城,三山环抱,两河纵流。这里的山,巍峨雄壮,逶迤多姿,绿树成荫;这里的水,清秀灵动,水珠溅玉,奔流不息。
“云蒸雨气千峰暗,树带溪声五月凉”,明代爱 国诗人于谦曾不惜笔墨,盛赞晋城山水之美、环境之宜。
进入新时代,晋城深入贯彻“两山”理论,依托丰富的山水林地资源和得天独厚的气候地理条件,以青山绿水为底,以文旅康养作笔,正倾心描摹出一幅产业转型、富民兴市的壮美画卷。
康养大会诚待君来
金秋九月,2022中国·山西(晋城)康养产业发展大会召开。作为永久会址,这是晋城市第三届举办康养大会。
大会群贤毕至,活动丰富精彩,影响力远达东北华南乃至海外,是晋城探索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一个绝佳载体和有效路径,得到了民革中央的高度肯定。
借势一年一度的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晋城市坚持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规划、建设、管理,通过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以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百村百院”等一大批康养项目为承载,各地养老度假游客纷至沓来,正逐步成为京津冀和中原城市群品质生活宜居地、清凉康养“后花园”。
康养晋城底蕴深厚
公元1253年,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见到了故友张彦宝的《陵川西溪图》。年逾六旬的他,想起了在晋城陵川度过的青春时光,不仅老泪纵横。
《云梦太行》 李超 摄
他题词曰:“松林萧萧映灵寺,铄石流金不知暑”。记述陵川的夏季,即使是骄阳似火,依然“铄石流金不知暑”,“自讶清凉造仙府”,让江南远道而来的游人惊讶不已。
他深情地作注解道:“陵川在太行之巅,盖天壤间清凉境界也。”他的“清凉境界”概括于晋城甚是贴切。
面对今年的酷热难耐,置身太行云顶,没有骄阳似火,唯有凉意满怀,阵阵清风浸润身体的每个毛孔,犹如置身茂密林荫之下,又似身处空山幽谷之中,尽享天然空调、生态氧吧的舒爽清凉。
来晋城看山望水品明清古堡文化,感受独特的“清凉境界”,已成众多游客的佳选。
晋城山雄水灵。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晋城,太行山脉经其境,素有“三晋门户、太行首冲”之美誉。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有人说,北方山水不像南方山水那样充满浸润的灵气,但到晋城看过,方知这里的北方山水,有峰、有峦、有台、有壁、有峡,有瀑、有潭、有泉、有涧、有溪,真正太行山脉一线天,鬼斧神工出幽兰,堪称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
晋城在北纬35°。中国疆域,东西横跨62经度,约5500千米;南北纵跨49纬度,约5000千米。南北东西,不同的自然环境,不同的万物生灵,它们千差万别,却又在同一片土地,最终,在北纬35度交织融合。
得益于北纬35°的缔造,晋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水量680毫米,年均气温12℃,夏均气温23℃,森林覆盖率40.3%,城市绿化覆盖率45.8%,负氧离子浓郁,旅游舒适期长达7个月。
晋城文化灿烂。
这里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伏羲创世、炎帝神农、虞舜德孝、商汤雩祭等文化遗产最为丰厚。
《砥洎城》 蒋云琪 摄
这里有保存丰富完整的太行古堡群,全国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就有117座,陈廷敬故居——皇城相府就是最知名的代表。此外还有15万间完整明清古建,占全国总数三分之一的宋金古建,220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镇)和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文化名人辈出。北宋程颢任晋城县令行“乡必有校”,郝天挺悉心育人,李俊民“退而不仕,教授乡曲”,致人才辈出。王叔和编《脉经》,荆浩作《匡庐图》,天文学家刘羲叟有“羲叟历法”,戏曲家孔三传创制诸宫调,王国光、陈廷敬、王泰来、郭象升……赵树理等等,果然“泽州学者如牛毛”,在历代科举考试中,晋城有633名进士,居三晋之首。
丰富资源、灿烂文化塑造了晋城人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来了就是晋城人”,这里是中原人打工置业的首选,是江浙人投资兴业的乐土,这里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市民操着异域口音置业、买卖、婚嫁、乐游,时光不辍,岁月静好。
晋城美景众多。
晋城是一个青山奇崛、水鸣如歌、别有洞天的天然地质大公园、宋金明清古建博物馆。看扶风绝顶王莽岭,天下奇峰聚,绝壁变通途;立历山峰顶,薇香清净杂纤云,夏里松风尽足听;看蟒河水明如镜,流潺潺岁月,忧芸芸苍生,尽享“真山真水到处是,几步花圃几农田”田园风情;到皇城相府,悟“雅阁琼楼藏伟绩,高墙叠院载丰功”;看析城山高山草甸碧草连天,草长莺飞绿,奔马驰浩瀚。
《丹河太极养生湖》 薛俊 摄
还有碧水苍山的丹沁两河,风景如花的白马寺山公园,古朴幽深的大阳古镇,气势雄伟的湘峪、窦庄、郭峪、砥洎城等众多古堡,品人生至味碧落寺,至诚心祭拜神农炎帝,云蒸霞蔚马圪当大峡谷,延绵百里的棋子山森林公园……星罗棋布的绿地公园,全国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丹河湿地公园,缓缓铺展出“绿水绕城”的美丽画卷。
城是一幅景,景是一座城。居于闹市高楼也能品山水之味,游走林间田舍也能赏城市之美,寄身市井巷陌也能享凤城之乐。
康养晋城实招叠出
近几年,晋城坚持深化改革引领,重大项目牵引,龙头景区带动,百村百院支撑,旅游路网贯通,系统化打造“养心、养身、养性、养神、养老、养成”文旅康养产业群,构建形成“一核、两环、两带、十片”的发展格局,叫响叫亮“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品牌。
用好改革的关键一招。
发展康养产业,要素保障是关键。
5年前,高平市东城区沟北村原来只是一个城郊没落的小村庄,村内大量闲置宅基地几乎无人看管。
像沟北这样的村,在晋城并不是少数。晋城市委、市政府先行先试,按照六化工作法理念引领,晋城立足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康养+产业发展,更加精准地出台改革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四块地”改革、全市域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长护险试点改革等一批改革事项,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沟北村借势改革春风,唤醒明清古宅、旧村窑洞等沉睡资源,盘活村内62孔窑洞、44个院落、378间房屋,创新建设“寻梦小镇”主题乐园,将一个没落的“空心村”打造成游客争相打卡的“网红村”。在改革政策的引领支持下,晋城突出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和全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市“两张名片”,涌现了如阳城县风门村甜蜜小镇集体建设用地点供新模式、盘活土地发展高端民宿的杏则模式、“红古绿”融合发展的浙水模式等一批康养+旅游乡村。
坚持重大项目牵引。
晋城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以重大牵引性项目,推进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逐步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双向增值转换。
太行一号文旅康养示范带工程建成“五大配套系统”,谋划实施总投资150亿元的89个项目。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在晋城境内总长581公里,贯通6个县(市、区)、36个乡镇(街道),辐射739个村,连接全市90%的脱贫地区、90%的景区景点、90%的特色农产品产区。她就像血脉一样,把全市连接成紧密的发展共同体。晋城市坚持“路、景、村、业”一体推进,建成“五大配套系统”(慢行、服务、景观、信息、农田财化),沿线村人居环境全部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完成了特色产业布局(泽州山楂,高平黄梨、红薯,阳城山茱萸、红苗谷,陵川连翘、旱地茴子白,沁水蜂蜜、银耳),谋划实施总投资150亿元的89个项目,以中药材产业园、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华北种质资源活化带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带动松庙、浙水、南阳等脱贫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万元。
《沁河在这里转了个弯》 裴斌 摄
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工程完成“1+3”规划编制,谋划实施总投资354亿元的79个项目。沁河是山西省第二大河流,晋城境内总长168公里,贯通3个县、13个乡镇,辐射307个村,沿线森林覆盖率47%,水资源总量占全市的53%,分布着15万间明清古建筑、117座古城堡和富集的煤炭、煤层气资源,是晋城市集体经济发展基础最好的区域。晋城市谋划实施了总投资354亿元的79个项目,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古堡+生态廊道+乡村”旅游综合体、交通网络提升、抽水蓄能电站等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带动沿线102个村集体收入达到百万元以上,着力建设沁河流域共同富裕示范区。
坚持龙头景区带动。
《开城仪式》 李新景 摄
加快大景区建设。以皇城相府为龙头,把郭峪古城、海会书院、华阳山森林公园、九女仙湖等多个景区景点连珠成串。2021年5个村旅游综合收入1亿元,皇城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其余4个村也达到3.7万元。
王莽岭景区按照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建设标准,大力开展景区提质升级工程,今年投资完成15亿元,14个基础设施项目全部完工,索道、太行水镇等重点经营性项目已建成。极顶、锡崖沟、卧龙场、古郊4大重点片区形象初成,智慧景区系统建成开始运行。蟒河景区、珏山景区、大阳古镇景区、太行洪谷国家森林公园等大景区建设全面提速。
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形象初成。依托毗邻中心城区的优势,投资70亿元,规划面积19平方公里,集住宿餐饮、会议会展、医养结合、旅游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日住宿接待能力5000人,年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带动周边120多个村发展康养经济、实现集体增收。
坚持“百村百院”支撑。
《康养小镇—丈河》 杨建忠 摄
丈河村位于陵川县城东南30公里处,全村518户1401人。丈河村抓住“百村百院”特色小镇建设先行村的机遇,精准把握“中国车谷”品牌定位,吸引金融资本投资7000余万元,开辟大中小三环兼具的太行山赛道,积极发展民宿旅游、农耕文化、特色种养、休闲采摘、旅游服务等项目,带动周边8个贫困村和1个低收入村村集体收入全部超过10万元,探索出特色康养产业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增收的新路径。
几年来,晋城投资100亿元,精心优选129个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以“太行人家”为统一品牌,打造庄园、云锦、水墨、古韵四大系列,做到“一村一主题、一院一特色”。2021年首批28个村、30个院已开门迎客,迅速成为了网红打卡地,2022年开门迎客的村院将各达到50个以上。丈河、洞头、苏庄、湘峪、南阳、下沃泉、良户等一批村庄游人如织,传统古村落变身民宿康养旅游地。
全域旅游路网工程加速推进。
《太行一号风景道》 栗维亚 摄
投资60亿元,建设154公里太行一号旅游公路9条支线、50公里沁河古堡群环线、150公里“百村百院”连接线。建成后将形成全市“城景通、景景通”旅游公路“一张网”,带动更多群众吃文旅饭、走康养路、发生态财。
康养晋城未来已来
晋城康养覆盖市场广阔。
晋城连南接北,承东启西,左右逢源,是晋东南重要门户城市,也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
以晋城为中心200公里半径区域内,集中了3000万人口、2000万城市人口,2.1万亿GDP,发展康养+产业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近几年,晋城市加快文旅康养融合发展,通过发展生态体验、养生度假、森林养生、避暑养生等多种业态,乡村康养产业发展迅速。
尽管受疫情影响,来晋城市避暑康养游客减量也不大,且投资兴业热度还有攀升。从今年前所未有的酷热天气来看,清凉晋城正在成为周边群众养生度假首选之地。
群众创业兴业积极性高。
发展康养产业,归根结底是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群众的积极创造和参与,才能让晋城康养产业发展生机勃勃。
《王莽岭昆山挂壁公路》 刘新泽 摄
昔日锡崖沟人“立下愚公志、绝壁变通途”,今日他们“把青山绿水,变成了金山银山”,经营起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乡村旅游产业,把锡崖沟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太行水乡”,太行深处的康养福地。
司徒村村民在发展康养旅游产业上爆发出极大的创造力,建设中国首个农民自建小镇。该村共有796户、1896人,党员86名。他们集体参与,无中生有,打造了集休闲、购物、餐饮、演艺、文教于一体的“司徒小镇”,仅“千年铁魂”品牌输出一项,即为村集体增收800万元。
经过数年不懈努力,马圪当全乡域努力打造无门票全域文旅康养旅游区,家家办起了农家乐,每年几万人前来避暑休闲,户均增收3万元。
据统计全市直接发展康养民宿村落接近300余个,直接受益群众近20万人。就这样,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个村到一片村,遍地开花的晋城康养,映衬出晋城“以城带乡、城乡统筹”的发展轨迹。
康养人才加速培育。
《大阳古镇打铁花》 梁生仁 摄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阳人,李鹏鹏大学毕业后,放弃优厚的公务员待遇回到大阳为家乡旅游助力,用自己的特色讲解,用心用情讲述着不一样的大阳古镇故事。
看到晋城康养产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像李鹏鹏这样的投身康养事业的人才越来越多。山西科技学院努力建设文旅康养学院,6月18日,山西晋城文旅康养职业学院建设项目在阳城县正式签约奠基,晋城康养产业适用型人材、专业型人才培育进入快车道。
政策支持力度大。
从山西省看,文旅康养市场主体激励力度不断加大,对“十四五”省级布局建设完成的文旅康养示范区,将依据投资规模分别奖励500万元—2000万元;对省级重点文旅康养工程项目和“9+13”梯次打造计划的重大文旅康养项目,项目贷款年度贴息最高可达500万元,同一项目最高可支持2年。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对重点文旅康养市场主体加大信贷投入,省政府出资2亿元作为引导资金,设立规模为20亿元的省康养产业发展基金。
从晋城市看,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创新机制,以试点乡镇(办事处)为主体编制了《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规划》,并及时推出“黄金27条”政策大力支持康养产业。而且晋城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有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无烟煤,占全国三分之一的煤层气,随着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新旧动能加速转换,在为稳定经济基本面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能带来更多资金投入康养产业。
《湖光仙境》 霍伟芳 摄
近年来,晋城深刻把握康养产业发展和文化生态保护的辩证关系,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让优质文旅资源产生效益,挖掘用好这一方好山好水好资源,加强规划引领,做强文化创意、精品旅游产业,不断提升康养产品品质。着力推动产品业态创新,高标准策划实施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开展精品景区、精品旅游度假区建设行动,丰富多元产品供给。着力推动管理服务创新,进一步强化智慧赋能,为游客提供更加贴心、舒心、放心的旅游服务,把“东方古堡、人间晋城,云锦太行、诗画晋城”的金字品牌擦得更亮。
火热的市场、明确的导向、良好的产业基础和迫切的发展需求,发展康养产业,晋城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热诚欢迎大家到晋城来,投资、兴业、旅居,做一个地道的晋城人,感受晋城的美。
晋城的美是钟灵毓秀之美,是有灵魂的美,是来了就不想走的美。(王天亮 李军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