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产业带动项目支撑 鼓起集体经济“钱袋子”

发布时间: 2022-09-13 15:53:35 信息来源: 太行红叶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陵川松庙“睡眠小镇”

阳城横河“骑栖小镇”

沁水柿元“蜜蜂小镇”

城区苗匠“电商小镇”

……

初秋的晋城,村级集体经济项目遍地开花,产业效益逐渐显现。

发展集体经济,产业是基础,项目是支撑。近年来,我市强化项目建设,按照系统、集成、整合的理念,谋划实施总投资超千亿元的880多个农业农村项目,有力促进了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持续增收。

战略牵引推动提质增效

金秋九月的陵川县平城镇秦家庄村,实践基地接待中心、17栋春秋大棚、冷链储藏库等项目工地,一派火热的建设场景,工人们按照时间节点,为发展集体经济项目建设奋力冲刺。

近年来,秦家庄村抢抓“太行一号 ”旅游公路示范村建设的有利契机,坚持“路、景、村、业”全面发展,依托“太行一号”沿线的区位优势和本村现代循环农业的产业优势,全力打造集现代农业观光、田园采摘、农科研学、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特色康养田园综合体。

“我们村今年要规划建设四个项目,分别是占地35亩的亲子农耕体验园、可用面积3160平米的高标准民宿接待中心、3600米观光步道及900平米休闲餐厅、264平米的窑洞餐厅及1200平米的休闲木屋,这四个项目总投资1830万元,目前,都在有序推进中。”平城镇副镇长兼秦家庄村党支部书记逯江平感慨地说:“有了这些项目,集体经济发展更有‘钱景’了。”

同秦家庄村一样,高平市东城街街道发挥毗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区位优势,以“寻梦小镇”沟北村为龙头,将七佛山沿线的秦庄、东山、果则沟、龙王沟等村联合起来,成立“环七佛山乡村旅游党总支”,实现组团发展、连片开发、全景打造。

翻开高平市东城街街道沟北、秦庄、东山、果则沟、龙王沟等村连片发展村庄规划,高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东城街街道党工委书记赵静谱说:“我们将以沟北村‘寻梦小镇’为龙头,带动以古长平文化为主题的秦庄村‘祈福小镇’、以特色餐饮为主题的东山村‘夜经济小镇’、以高端民宿为主题的果则沟村‘康养小镇’、以霍比特部落及奇遇谷为主题的龙王沟村‘地肤小镇’连片发展,着力构建‘吃住玩+游购娱’为一体的生态康养综合体,推动乡村旅游多点开花、持续向好。”

目前,沟北村已建成5个可容纳500辆车的停车场,打造了“太行人家·寻梦驿站”特色民宿,首批10个院落60余间客房已投入使用;秦庄村祈福山庄已高标准建成康养民宿楼、橙客酒店、青协民宿酒店,婚纱摄影基地、水上乐园等项目也已开工建设;东山村的创意美食街区、小木屋、素食餐厅等项目与七佛山森林公园自然风光相映成趣;果则沟、龙王沟已建成窑洞套房、生态木屋、船坞等民宿,这些民宿在绿意盎然的山体间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在太行一号文旅康养示范带、百里沁河生态经济带、沁丹两河生态治理示范带等工程的牵引带动下,“以示范带带村、以示范带兴产、以示范带富民”的叠加效应已经显现,有力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激发了乡村振兴新活力。

文旅康养赋能乡村振兴

九月的樊溪河畔,风光旖旎。四通八达的柏油路上,车辆川流不息,层层叠叠的古堡群闯入眼帘,密布其间的农家乐炊烟袅袅,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甜蜜的笑意,热情地招待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一幅文旅资源深度融合下的新时代美丽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樊溪河两岸的皇城村、郭峪村、史山村、沟底村、大桥村5个村庄依河而建,自古以来就地域相连、文化相通、发展相依。

过去20年间,皇城村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将挖煤炭延伸到“挖文化”,把皇城相府景区打造成了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然而,由于景区空间局促,造成游客停留时间短、消费少、体验感不足等缺憾,成为影响文旅产业发展的最大短板。与皇城村四面相邻的郭峪、史山、沟底、大桥4村,村域面积达21.56平方公里,由于村集体产业薄弱,集体经济收入与皇城村相比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成为区域发展的突出瓶颈。

“这4个村都有不错的旅游资源禀赋。郭峪村古城保存完好,大桥村海会书院历史悠久,史山村与沟底村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皇城村党委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皇城相府集团董事长陈晓拴说。

2018年,在阳城县北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皇城村以皇城相府景区为支点,撬动周边4个村融合发展,形成了组织领导一体化带动规划布局一体化、管理运营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文化传承一体化的“五村一体化”发展模式。今年4月,借助抓党建促基层治理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这一契机,阳城县决定将5村作为“试验田”,县委统筹、乡镇推动、村抓落实,着力打造“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

据统计,去年五村旅游综合收入达1亿多元,吸纳本地村民就业2000多人,皇城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万元,其余4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7万元;实行各项福利待遇统一管理,初步实现了平等共享发展成果。

作为全省农林文旅康产业融合发展唯一整市推进试点市和全国康养产业发展大会永久会址,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全市域作为功能完整的文旅康养目的地来规划、建设、管理,高标准谋划实施了“示范区+特色小镇+百村百院”等一批重点项目,走出了壮大集体经济的新路径。

全市优选129个村落和108个明清院落打造“百村百院”项目,去年首批28个村、30个院已开门迎客,迅速成为热门目的地,今年开门迎客的村、院将各达50个以上。

规划19平方公里的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4平方公里核心区已形象初成,2025年全面建成后,每年可接待游客500万人次以上,直接带动周边21个村康养产业发展。

“司徒小镇”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深度开发集休闲、购物、餐饮、演艺、文教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仅“千年铁魂”文化品牌输出一项,就可为村集体增收800万元。文旅康养产业串珠成链,为集体经济发展注入无穷动力。

特优农业助力集体经济增效

日前,走进陵川县六泉乡石家坡村,药膳馆、药浴馆、药茶厂、百亩茶园、本草六泉印象馆等中药材产业依次排开,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这里山高坡大、气候温润、负氧离子含量高,发展文旅康养和中药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村党支部书记、石家坡永军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牛永军说:“我们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中药材基地种植模式,种植党参、黄芩、连翘三大特优中药材,可解决200余名农户家门口就业问题,2022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达17万元以上。”

近年来,六泉乡以“中药材+”为抓手,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延链补链强链,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和国道日凤线沿线打造“万亩中药材经济景观带”,覆盖17个行政村、1268户农户,还借助省校(市校)合作的东风,以六泉乡中药材产业发展为载体,与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合作开展潞党参三品一标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潞党参优良品种选育等项目,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初步形成了中药材冷链仓储、电子商务、药膳馆、中医药文化特色游、养生游等中药材相关产业链条,走出一条“以药促旅、以旅兴药”的乡村振兴之路。

在阳城县禹珈豪丝业股份有限公司几大茧站,满载蚕茧的农用车、三轮车停满了大院。

“春茧收购中准价是每公斤48.8元,这价格真不错!”大伙儿兴奋地排队交售自家蚕茧,个个喜上眉梢、神采奕奕。

为了让农业产业真正起到带动致富的作用,阳城县寺头乡想出了办法:通过村企“联姻”、党建联盟,让吉庄、黍地、朱村、三合、张家庄、安上、董家岭七个村的党支部和村民如石榴籽一样抱团取暖,一手发展好种桑养蚕规模化、标准化,一手打通蚕丝被、桑葚酒、桑叶、研学观光等产业链,不断增加蚕桑产业附加值,让村级集体经济壮起来,让农民的腰包鼓起来。

“目前,联盟内共有蚕农1880户,高标准桑园4600亩,标准化养蚕大棚39栋,小蚕共育室27个,全部实现全程标准化蚕桑养殖,年养蚕6000张以上,蚕桑产业带动蚕农收入1480万元,户均收入达7800元。”寺头乡党委书记牛鹏飞欣喜地说。

聚焦“特”“优”产业发展,目前,我市逐渐形成了生猪、家禽、肉羊、蜂业、蔬菜、中药材六大特优产业和蚕桑、黄梨、甘薯三大特色产业的“6+3”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业经济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和农民致富增收。

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下一步,我市将坚定不移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用好系统思维,坚持全域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路。(牛前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