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特色古堡 领略“神秘”文化

发布时间: 2021-11-22 09:13:11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湘峪古堡

郭峪古堡

平遥堡村

得胜堡

人们对于古堡的印象多来自国外,特别是欧洲的古堡,那些依傍在山水间的高大石头建筑,不仅是知名旅游目的地,更是欧式“古典浪漫”的代言。然而,在中国内地也有着数量繁多的古堡,唐代以前,黄河流域就是古堡的世界,现存古堡较多的地区有北方农牧交界线沿线和南方闽粤赣诸省沿海和山区等。而国内古堡存量最大、分布最密集、品质最高的地区就在山西。
  近年来,山西古建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研究。大院、石窟、寺庙、壁画……相较于这些热门景点,山西古堡这种半民用半军事的特殊建筑形式,如遗珠般默默矗立在乡野间,历经岁月雕琢,展现着难得一见的“天然去雕饰”之美。

郭峪古堡

皇城相府是目前山西古堡中总体品质最高的一个,其对面的郭峪村还有两座古堡,形成一个壮观的古堡群,看山西古堡,实在不能忽略这里。郭峪古堡也叫郭峪古城,位于皇城相府南300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太行山麓一座城堡式村落,城内独具特色的明清建筑群,被古建筑学泰斗罗哲文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又有“中国乡村第一城”之称。
  古堡群坐落在一条大体为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溪水从中流过,郭峪古堡朝东偏南,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皇城相府反之。郭峪古堡规模宏大,形制完备。有城垣城楼、官宦府邸、宅第民居、庙宇祠堂、店铺作坊、苑囿园林、门楼影壁、水井、遗址等。这其中也包括陈廷敬五世祖伯的宅院,陈廷敬宅院,豫楼、汤帝庙等。有些古宅还住着人家,有些院子已经破落不堪,有些砖碉、石碉也有不同程度损坏,尽管如此,这些高门大院的精湛艺术依旧震撼。走在高低不平的青石板路上,看着两旁不同时代的高墙大院,仿佛是一次次历史的穿越。
  郭峪村中的汤帝庙体量巨大。汤帝庙本身又像是高大古堡中的小古堡,高大门楼左右有更高大的钟鼓楼,外墙顶上有环道,这样,外墙成了城墙,钟鼓楼成了角楼。

得胜堡

得胜堡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距市区40公里。该堡先为土筑,万历二年砖包,城周“三里四分,高三丈八尺”。嘉靖二十八年宏赐堡参将移驻此堡。今堡城包砖多被拆走,保存有砖砌券拱南关门。关门外嵌有一匾额,阴刻楷书“保障”两个大字,并署有“万历丙午岁秋旦立”。关门里亦有一额匾,阴刻楷书“得胜”两个大字。登上门楼,放眼望去,四边堡墙轮廓完整,墙体规整。墙外田野辽阔,墙内房舍成片。一条大街从南门向北延伸,穿过一座砖箍方台,方台下有门洞,台上曾建玉皇阁。
  得胜堡不是一个孤立的军事设施,而是由得胜堡、镇羌堡、四城堡三个城堡和其北面的长城与得胜口关组成的严密的防御体系。得胜堡是明长城的重要军事边堡,也是蒙汉民族融合的一个重要节点。不仅军旅文化、边塞文化底蕴深厚,而且民族融合文化尤为丰厚。据李大钧、李大宏合著《大同晋商》介绍,隆庆五年(1571年),明王朝在得胜堡举行隆重敕封仪式,封蒙古首领俺答汗为顺义王,后又封三娘子为忠顺夫人,开放大同、宣府等地“立互市”。万历五年(1577年),又在长城沿线新平堡、助马堡等地设10个互市点,马市数十年高度繁荣,推动了明代晋商的兴起。

砥洎城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砥洎城建于明末,城的正门在南面,门上十几米高的城墙在门左侧有凸出,利于城门防守。进门后,左手边,可以看到城墙高处的蜂窝状东西是古代冶铁用的坩埚,古代此间冶铁业兴盛,用废坩埚筑城墙不仅废物利用,墙也坚固。
  城内的格局和湘峪古堡类似,窄巷中有很多过街楼,巷口有坊门。堡内最高大的宅院也位于最高处,房子上还有一座最高的插花楼,这种楼俗称看家楼,远望古堡时,显眼的那座高塔就是这座看家楼,它对古堡的轮廓线贡献巨大。宅院的主人是清代著名数学家张敦仁,为砥洎城所出的3位进士之一。张敦仁宅后就是北部的临水城墙,城墙分高低两层,上层同时兼当城堡主台地的护坡,与两层城墙间的台地有10米高的落差,外层城墙与水面还有20多米的落差,上有水门直通水道,内侧密布藏兵洞。

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绵山脚下,拥有千年历史,被称为世界建筑史上罕见的古堡小城。远看很低平,近看才知它三面都有深沟,只有南门前地势较平,也有小河流过。南门右侧一座高台上布满建筑,其一半突出堡外,像是南门的瓮城,一半嵌在堡内,台上的建筑是关帝庙、魁星阁、可汗祠。南门内是堡内主街,向北对着另一座高台,上面的建筑有真武庙、吕祖堂、二郎庙等,两座高台上都有戏台,主街上还有祠堂和其他寺庙,中国古代城镇的构造中心往往由神灵空间统筹,但像张壁古堡这样强烈、隆重的神灵轴线还不多见。
  一般来讲,坐北朝南的中国北方古建筑群体都是南低北高,但张壁古堡是北低南高,人从古堡正面进入堡内后越走越低的感觉很强烈,不知这与其地下乾坤的吸力有无关系。虽有高墙深壑,但其更重要的防御系统是地道,这里要是展开地道战,精彩程度应不逊于电影。地道有3层,是个庞大的立体网络,地面上用各种隐蔽方式连通每座庙宇民居,亦有出口通向堡外,地道总长近万米,最深处20余米。

平遥堡村

如果想了解古代的乡村,可以去平遥古城东南5公里处的岳壁镇。晨曦中的田园平凡而诱人,村落都分布在起伏的黄土地的高台上,被树林簇拥着。看得出,所有的老村从前都是堡村,有防御性的外围墙。这里的岳中村堡墙轮廓完整,局部还残留雉堞。内部格局也很完整,丁字型主街上分布着几座小神庙,横竖街交叉处是村内李氏家族的宗祠,这是堡村一种典型格局。
  岳中村东南2公里的梁村,是由6个独立的堡挤在一起形成的大村,每个堡都有高大的堡门,门前的巨树标志着古堡的久远历史,堡门为2层,上层供保护神像。门内主巷道两侧也多为2层高的院墙,一般在离堡门很远的地方才开院门,且院门很少,这有增强防御性的考虑,也有古代里坊制度的遗痕。
  虽然没有乔家等那些著名大院豪华,但堡村内也不乏精美的院落,只是每个院落分属于各个中产阶级家庭,互不贯通,没有富商大院那种侯门深深深几许的感觉。堡村有自己独特的美感,除了自然古朴以外,还有古堡特有的一种静穆,厚重单纯的砖墙因风雨侵蚀而表情丰富,封闭压抑的空间因战火消融而珍存住了灵气。

湘峪古堡

第一眼看到湘峪古堡时,很难不被它震撼,高大的城墙临水而立,宽300米,相当于10座百尺楼。楼上多为二三层楼房的民居鳞次栉比,更有塔楼林立,这些高塔有堡门、角楼、碉楼、插花楼等,还有西侧紧邻的东岳庙的钟鼓楼,共有十四五座,如此景象,实可谓壮观。
  有座石桥通正面居中的南门,进门后马上要上台阶,上到一个平台后,左右两侧各有窄巷,进窄巷一看才知,那高大的城墙还有内外两重,窄巷连通的两重墙层面都是藏兵洞,外重的上层是墙顶马道,内重的二三层楼高出外重顶部,有窗口可以向外放箭放枪。算上外重藏兵洞的向外窗口、外重马道,共有3层向外攻击的作业面,而且外敌即使攻入外墙也无济于事,他们只能在窄巷中挨打,这道窄巷相当于一条窄长的瓮城,如此防御设计还是第一次见到。再上一段台阶才上到古堡内的主台上,除了南门楼前有一小块宽敞的地外,堡内全是窄巷,窄巷上空有许多过街楼,看来,湘峪人把巷战的准备也做好了。


责任编辑: 常晓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