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的学习之余,劳动也是一种休息。通过做家务,我体会到了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个成果,让我拥有了一个更舒适的生活环境,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晋城二中485班的苏雅琪同学在参加了“体验劳动美 扮靓我的家”劳动实践活动后,写下了这样的体会。
今年以来,我市各中小学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结合实际,精心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观,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情感,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劳动教育体系,努力培养青少年争做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新时代劳动者,营造了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良好氛围。
把握三条路径, 坚持立体推进
坚持以校内劳动为主体,推进主题活动特色化。广泛开展“劳动实践周”展示、竞赛活动,组织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队会、公益宣传、劳模宣讲等活动,通过评选“校园劳动之星”“劳动小达人”,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校园劳动的热情,树立了劳动最光荣的观念;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端午节学习包粽子,元宵节参加包汤圆、闹红火活动,春节举办包饺子、写春联活动;广泛开展“非遗项目进校园”活动,在中小学开设“剪纸、舞龙、跑马、面塑、戏曲”等非遗传承课程,通过展演、现场教学等形式,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李寨中学因地制宜创办“一园六室”(一园即农业科技园区,六室即民间工艺、机器人创客、根艺标本、DIY创意制作、农业科技、民间艺术);阳城蟒河台头完小的“农耕体验园”、泽州金村幼儿园的“种瓜点豆”等具有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典型做法,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赞誉。
坚持以家庭劳动为基础,推进劳动实践日常化。各学校充分利用家长会、家长课堂、学校公众号、家长联系群等渠道,推送劳动教育信息,转变家长对孩子的劳动教育观念,引导家长成为孩子家务劳动的指导者和协助者。通过家长进课堂、职业体验等活动,引导孩子和家长树立劳动观念,鼓励家庭开展以孝亲、敬老、爱幼等为内容的日常劳动实践,弘扬优良家风。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建立了《家庭劳动目标指引》,引导学生掌握洗碗、洗衣、扫地、烹饪、手工、整理等日常家务劳动和生活技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们利用寒假延长的机会,和父母家人一起互动,积极参与家庭家务劳动。晋城二中在全校开展了“居家班级劳动之星评比活动”“体验劳动美、扮靓我的家”主题家务活动。
坚持以社会实践为重点,推进劳动形式多样化。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生走进社区、敬老院、福利院参加“劳动美”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端正劳动态度,养成劳动习惯。充分发挥市综合实践基地和其他校外活动场所的作用,市教育局联合市农业农村局下发了《晋城市“中小学生进农村”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72家有条件的村庄、农业企业(合作社)为学习实践基地。先后组织8000余名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基地,进行封闭式综合实践活动,涵盖内务整理、农事体验、科技创新、安全救护等课程。同时,把研学实践活动作为拓宽劳育实践渠道的一项重要内容,将研学旅行与传承红色基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劳动实践相结合。晋城一中连续两年组织1400余名学生,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寻访红色印记”和“走进985,点燃心梦想”主题研学旅行活动,通过红色寻访、走进纪念场馆、聆听专家学者报告会等形式,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促进全面发展。
构建三大体系,坚持知行合一
构建课程体系。市教育局结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围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建立了“3+X”课程体系,即把握学校、家庭、社会三条实施路径,创新开展服务型、高技术型、自主型、创造型的劳动课程。在课时安排上,全市中小学校普遍落实了每周不少于1—2课时的劳动课,包含固定课时和结合时令特点的“机动”课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把劳动教育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自主管理、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全方位渗透劳动教育,为学生搭建校内日常劳动平台。通过设立“责任田”“微农场”,开设剪纸、刺绣、农作物种植、园艺、非遗传承等专题性课程,在培养劳动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科融合、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教育理念。以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为目标,以“美好生活劳动创造”为主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爱物学校在劳动课程方面,建立了“321”课程体系,即促进学生从“身、脑、心”三方面积极转变,通过“初中开心农场社团”“小学红领巾开心农场”两个板块的深入实践,达到“以劳养心,以劳增智,以劳强体”的目的。
构建保障体系。市教育局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劳动教育的责任主体和负责部门,在统筹协调、师资配备、经费投入、安全保障、督导检查、宣传引导六个方面,不断加强校内统筹、校外协调推进和教学研究。充分调动班主任、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和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的作用,聘请劳模、职业学校教师、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学生家长、非遗传人担任兼职教师。建立健全安全教育与管理并重的劳动安全保障体系和劳动教育检查督导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劳动课程落实难等问题,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中小学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构建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是与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课程,是多方参与、多种内容综合的学习过程。市教育局围绕劳动意识的培养、劳动知识技能的体验和掌握、劳动观念的转变和树立、劳动实践态度的记录、劳动实践成果展示五方面,探索建构“三个问题”评价思路,即我学会(体验)了什么?我制作了什么?我收获了什么?从劳动意识培养,劳动知识、技能和成果展示,劳动观念和文化渗透三方面,对劳动教育进行评价,从而保证了学生劳动能力与素养的提升。
“幸福的生活从哪里来?要靠劳动来创造!”市教育局表示是,将在劳动观念的转变上、劳动技能的培养上、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持续深入推进,紧密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学生生活实际,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探索具有晋城本土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