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地域特色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 2024-02-20 11:12:43 信息来源: 晋城市文化和旅游局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近年来,晋城市规划建设了一批反映山西文物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有效推动晋城“博物馆之城”建设和博物馆高质量发展,用博物馆资源讲好晋城文物故事,全力提升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人群覆盖率,让“博物馆之城”建设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晋城“博物馆之城”建设路径:围绕古建古堡、煤铁之乡、神话之源、红色烽火、耕读传家、手工技艺、中医药材、独特景观8大特色,以晋城博物馆为龙头,县级博物馆为主体,以乡村文化记忆展馆、社区博物馆、景区展览馆、非遗展馆及个人收藏博物馆等为基础支撑,用三年时间,扶持培育建设100家地域特色博物馆,增强晋城文物资源的辨识度。

一、地域特色博物馆基本情况

地域特色博物馆作为晋城市“博物馆之城”建设发展中的新事物,是展示地域特色文化与历史底蕴,推动乡村振兴和促进人民群众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晋城市高度重视地域特色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地域特色博物馆数量和质量同步增长。2022年,编制完成《晋城市地域特色博物馆发展规划》,11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完成扶持培育建设;2023年,对全市第二批地域特色博物馆进行全面实地调研评估,完成第二批42家地域特色类博物馆的扶持培育建设;在已扶持培育53家地域特色博物馆的基础上,2024年计划完成扶持培育地域特色博物馆47家任务,形成100家博物馆文化矩阵,深入挖掘整理晋城市扶持培育地域特色博物馆经验成果,采取扎实有效的举措,确保已培育的地域特色博物馆的常态化运行,为晋城市文旅康养样板城市建设提供品牌引领和文化支撑。

二、地域特色博物馆建设成果

一是“博物馆+古建”。几千年来,依托太行山优越、特殊的地理区位,晋城从兵家必争之地到晋豫古道、万里茶道,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晋城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6601处,国保72处,其中古建筑类5447处,占文物总量的82.52%,宋金以前木结构古建筑58处,占全国总量的三分之一,被称为“中国古建博物馆”。晋城还有226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和传统古村落,以及皇城相府、湘峪古堡、柳氏民居、砥洎城等117座古城堡、15万间明清古建筑,被誉为“中华民居之瑰宝”。晋城市现纳入培育的古建古堡主题类的地域特色博物馆有5处,分别为大阳古镇万里茶道博物馆、大阳古镇镇史馆、泽商王泰来文化展馆、高平市长平之战纪念馆、阳城皇城圣旨科举博物馆。古建筑博物馆化是文物保护活化先行示范模式,不仅让文物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更是晋城市形象表达的“重要窗口”。

二是“博物馆+乡土文化”。乡村文化包括村落文化,代表性的民俗节庆、乡规民约、家风家训、传说故事和人物等古代文化积淀。在晋城市域内许多大院和古宅院的匾额上,很容易见到“耕读传家”。晋城地域特有的耕读传家文化底色,培育一代又一代各界名人,其中有名将廉颇,政治家、财政家和文学家王国光,天文学家刘羲叟,《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总修官陈廷敬,佛法大师慧远,人民艺术家赵树理,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卜等。晋城市现纳入培育的乡村记忆主题类的地域特色博物馆有9处,分别为秦庄乡村文化记忆展馆、阳城轻工业文化展览馆、一滴水精神展馆、崔建国故居、赵輖展馆、阳城县民俗文化博物馆、锡崖沟影像记忆展馆、沁河民俗文化博物馆、柳氏民居家风家学博物馆,紧紧抓住了“地域特色”这一核心,在保护、展示、宣传、教育等方面重点投入,因村制宜,深入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内涵,避免了同质化。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培育文明乡风,提升村民精神文化素养,促进乡村有效治理。

三是“博物馆+非遗文化”。晋城市作为煤铁之乡、工匠之都,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衍生出发达的传统手工业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丰富矿产资源分布及非遗保护体系,选取代表性地域进行主题博物馆建设。晋城市现纳入培育的非遗文化主题类的地域特色博物馆有16处,分别为晋城铁器博物馆、金沙陶瓷博物馆、翰龙雅集博物馆、大阳古镇传统木作馆、大阳古镇古法制铁馆、潞绸博物馆、陈区刺绣展览馆、坤禧宫银饰博物馆、高平市马良刺绣展览馆、阳城乔氏珐华博物馆、阳城琉璃博物馆、阳城生铁冶铸技艺展览馆、本草六泉印象馆、棋子山围棋博物馆、蜜蜂博物馆(山西馆)、炎黄根雕博物馆,一方面普及了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培养了群众对非遗文化的认知,增强其文化自豪感,另一方面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的传习所,通过展览展示和组织研学活动,让更多传统技艺得以传承。

四是“博物馆+红色文化”。晋城市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如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重要的课题。晋城革命老区在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1926年4月就成立了中共支部,是全国较早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工农革命运动的地区。抗日战争时期是太行、太岳两大抗日根据地的腹心,是联络党中央所在地延安与太行、冀南、山东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主要交通要道。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兵源补充基地、战争前进阵地和干部输出基地。现市域范围内公布了70处省级革命文物遗址。纳入培育的红色文化主题类的地域特色博物馆有23处,分别为晋冀鲁豫野战军十二纵队整军旧址红色展馆、晋城红色三杰馆、晋城中心县委旧址、中共晋沁县展览馆、桥岭八路军军鞋厂陈列馆、晋北县展览馆、杜寨八路军总部旧址纪念馆、八路军宰李兵站旧址博物馆、瓦窑头烈士纪念馆、山西思源博物馆、抗日战争高平博物馆、太岳革命根据地展厅、町店战斗纪念园展馆、阳南红色文化馆、阳城抗日民主政府坪泉纪念馆、古硒红色文化记忆馆、晋冀鲁豫军工十厂展馆、王莽岭红色印记展馆、陵川县革命历史展览馆、中共陵川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会址展馆、新华日报太岳版旧址、中国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博物馆、太岳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三、地域特色博物馆建设思考

目前,晋城市地域特色博物馆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在理清底层逻辑基础上,结合“乡土中国、民居晋城”主题,各市县充分挖掘辖区内文物资源,推进地域特色博物馆向县城、乡村覆盖,形成规模集群效应和城市品牌效应。为持续推进地域特色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应从以下三方面进一步提升:第一,以人为本,做好地域特色博物馆的扶持培育工作,需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除了文物考古和博物馆专家,还要引导更多人加入建设地域特色博物馆。第二,严格规范地域特色博物馆制度建设。在全面评估128家预备名单的基础上,建立绩效指标体系,按照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每年对尚未纳入中央补助目录的地域特色博物馆的免费开放情况进行考评性培育,考评优秀的给予一定奖补,不合格的进行整改、退出。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教育传播功能。第三,持续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扩宽视野和格局,加强与同行交流与合作,展示晋城博物馆特色与风采,传播文化精神价值。进一步盘活晋城市古建资源,为文物事业、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赋能,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民生。


责任编辑: 茹妮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