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省社科理论界引发热烈反响

发布时间: 2019-11-04 16:01:00 信息来源: 山西新闻网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据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11月04日)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倍感振奋、备受鼓舞,我们坚决拥护、坚决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10月31日一经发布,迅速在我省社科理论界引发热烈反响。连日来,专家学者纷纷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方式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大家一致认为,全会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顺应时代潮流 体现历史担当

  “全会聚焦重大问题,顺应发展大势,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张云泽表示,全会的召开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我国开始向着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进,努力在制度建设上为世界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

  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会长高建生认为,全会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是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的重要里程碑,必将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更好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

  “全会彰显着党坚守初心使命、探求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一贯努力。”山西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会会长邸敏学认为,公报充分体现了人民意愿,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障。

  成就举世瞩目 坚定制度自信

  70年来,我国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挥作用的具体体现。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山西行政学院)常务副校(院)长王联辉表示,全会提出的13个“坚持和完善”是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作出的全面部署、提出的具体要求。这些部署和要求,反映出我们党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认识进一步深化,制度设计进一步完善,实践举措进一步落实、落细、落到位。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团结带领人民艰苦探索和改革实践的结果,是党和人民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省社会科学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院长杨茂林表示,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党对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系统归纳和高度概括,是对我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原因的深刻说明和全面总结。历史也将继续证明,这种显著优势一定会更加有力地展现出来。

  全会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王纪山认为,我们一定要学习贯彻落实好全会部署,强化责任担当,多出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宏图已经绘就 征程再启新局

  十九届四中全会勾勒出的宏伟蓝图,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省《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靳共元表示,全会释放了“中国之治”的最强信号,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标志着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我们一定要深刻把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要求和重点任务,形成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

  “公报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这项重要任务不仅是提升国家治理水平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战略之举。”省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庞丽峰认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离不开有效制约权力的监督体系,其中,构建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的监督体系更是关键。只有不断延伸监督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凸显制度优势,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提升才有保障。

  “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中共山西省委党校科研部主任王飞认为,要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