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扶贫故事】郭王龙:以泥土情怀深耕扶贫

发布时间: 2021-01-16 17:10:17 信息来源: 网信晋城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他矢志不渝,深耕扶贫,知心贴心,推动阳城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平稳地走好了脱贫致富之路。他就是深耕扶贫的退役军人——河北镇副镇长郭王龙。

郭王龙,男,1962年出生,1980年11月—1986年1月先后在北京卫戍区及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服役, 198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2月—1988年12月在阳城县缫丝厂工作 ,1988年12月—2016年4月,先后担任驾岭乡红坦腰村支部委员、村民组长、支部书记,2016年,阳城县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副职时,郭王龙通过考核,被推荐为河北镇副镇长,任职至今。 

河北镇是阳城县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占全县贫困人口近三分之一,也是全县最大的乡镇贫困人口集中安置工程所在地。郭王龙,这位长期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以泥土情怀、贴心服务及坚定的意志,在河北镇的脱贫攻坚战中,有条不紊地完成了各项工作。

群众身边的“老朋友”

在具体扶贫工作中,贫困户的情况千差万别,利益诉求错综复杂,每天来提要求、说事情的群众络绎不断。面对群众,他总是坚定不移地、尽最大的努力调解矛盾、帮助他们。

对每个上访户,他的方式简单又实在,坚定又贴心,就是从一个老农民的角度、以一个老农民的处境,推心置腹地摆事实、讲道理、话情感。在此过程中,为了排查矛盾隐患,他带领党员干部开展夜访活动,进入贫困户家中促膝谈心交朋友,倾听他们的呼声,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列举党和政府为群众办的桩桩件件好事实事。

他坚定不移的努力,无形中化解了很多矛盾,很多上访户怒气而来,满意而归。有贫困户亲切地说:“郭镇长您为我们真是操了太多心,自己也黑了许多,瘦了许多。”

搬迁户身边的“守护神”

河北镇贫困人口集中安置点是阳城县最大的乡镇贫困人口集中安置工程,县委县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为了完成搬迁工作,郭王龙同农科站的工作人员全力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原本需要1年才能办完的开工手续,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只用了4个月的时间,就全部完成。

在工程完工后,2017年12月28日,河北镇如期将安置房分配到户,保证贫困户按时入住。然而,物业管理刚开始还不到位,贫困户虽然入住但却不能安居。为了保障过渡期贫困户的正常生活,郭王龙果断带领农科站的工作人员,直接担当起物业管理的角色,协调水电气供应,承接日常物业服务,为贫困户群众化解各种难题。这期间,哪里出现问题,他就往哪里跑,往复奔波,不计其数,最终让搬迁群众得到了平稳的过渡。

贫困户身边的“贴心人”

脱贫攻坚是一项系统工程,易地搬迁、生活关照与产业扶贫都同样重要。对此,郭王龙有着清晰的认识。

在生活上,他力争政策照顾,为河北镇90名中职、高职、大专等院校在读的贫困学生申报了雨露计划补助,为11名考上二本B类以上的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申报了教育扶贫本科大学生资助,并选用2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公益林和未成林管护员,为贫困户带来了切实的照顾。

生活关照是和风细雨,产业扶贫才是长期的沃土。郭王龙始终从全局着眼,指导涉贫村开展扶贫工作,在扶贫项目和产业发展的选择上,为党委政府建言献策,推动了河北镇“长短结合,保障效益”发展思路的出台,重点扶持了小杂粮、油料、土特产品加工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每个扶贫产业项目带动2-3个村的贫困户。

目前,河北镇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全部完工并投产见效,贫困人口的分红也全部兑现,2019年,全镇950余户贫困户,共种植杂粮薯类1616亩,中药材500亩,红辣椒300亩,养蚕221张,蚕茧9978公斤。累计为505户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2500余万元,每户每年可收益3250元。通过各类特色扶贫产业的发展,2200多名贫困人口的收入实现了稳定增长。

信念不因退役而变,热情不因换装而淡。郭王龙,阳城万千退役军人中的一员,用坚定而贴心的服务诠释了一名退役军人的本色,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


责任编辑: 茹妮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