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扶贫故事】邢若鸿:不拔穷根不离村

发布时间: 2020-12-29 09:06:13 信息来源: 网信晋城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风景如画的网红公路,干净整洁的街巷路面,设施齐全的村民活动场所,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昔日贫困落后的陵川县古郊乡古郊村,如今呈现出产业兴、村居美、百姓富的美丽景象。这一切变化都与驻村第一书记邢若鸿的努力工作分不开。

筑牢根基促党建

古郊村是我市第二大贫困村,全村450户1282口人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49户775口人,村里没有任何产业,很多村民还住在破旧不堪的房子里。2017年7月,邢若鸿被市新闻传媒集团派到古郊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长,2018年1月起兼任第一书记。面对这种状况,他暗暗发誓,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古郊村发生彻底改变。

为了尽快融入到工作中,邢若鸿拿出将近两个月时间认真做功课,用眼看、用心听、用脚量,走遍了古郊村的每一寸土地,了解村里实情,和支村两委干部座谈,一起探讨发展规划、特色产业、农民增收措施、村容整治等,找到了贫困的根源,邢若鸿和村两委班子成员立足实际,开始寻找脱贫致富的出路。

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驻村后,邢若鸿先从建强党组织“堡垒”抓起。他从严规范党的组织生活,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学习省、市、县、乡的有关政策文件,提升党员的综合素质。同时,为了带好党员队伍,他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着力提升党员素质,以“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认真做好各项服务群众活动。加强支部阵地建设,修建了党史馆,积极培养新鲜血液,已培养2名党员、1名预备党员,2名培养对象,进一步提高了支村两委的战斗力。通过一系列传帮带作用,逐步引导群众转变“等、靠、要”思想和安于现状的小农意识,为谋划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脚踏实地抓产业

古郊村虽是古郊乡政府所在地,但属于典型的农业村,地下无资源,地上无产业,基础设施落后,集体收入来源有限。为此,上任伊始,邢若鸿就开始积极筹措资金,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在帮扶单位的努力下,多方协调70万元基础设施扶贫款,修建村委办公场所,建起了公共浴室……协调15万元水利资金建设了200立方米蓄水池。争取水网改造项目资金68万元,改造了水网、污水管网,让全村老百姓吃上了放心水。据统计,自结对帮扶开展以来,帮扶单位市新闻传媒集团直接投入资金达50多万元,节日慰问23万余元,协调帮助引进各类资金167.5万元,主要涉及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建设、项目建设等扶贫领域,实施万元以上项目9个。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贫困地区要彻底脱贫,必须通过产业发展让贫困地区实现“自我造血”。如何提高百姓和集体收入?如何选择适合古郊村的产业项目?是邢若鸿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他和驻村干部、村两委和村民代表认真调查研究、实地考察,大力发展连翘种植中草药产业。目前村里已经引进乡土人家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流转土地、收购连翘和连翘叶、务工等形式带动了全乡20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到4000元;成立了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连翘756亩,113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成立了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果树100亩,带动51户贫困户户均增收1000元。

此外,借助太行1号国家旅游风景道的建设,采取“村委+贫困户”方式,实施了130亩中药材种植项目,带动贫困户62户增收,户均增收2000多元。

做好百姓贴心人

作为第一书记,邢若鸿坚持从贫困群众反映最强烈、最有需求的地方入手,驻村帮扶三年半,通过走村入户,与群众沟通谈心,解民情民意,办实事好事,成为他们的贴心人。2017年,帮扶单位市新闻传媒集团利用媒体宣传优势,多方筹措资金为贫困户王三福儿子王恩庆在晋城大医院做了椎裂手术,同时,在集团领导和驻村工作队的多方协调下,晋城银行为王恩庆安排到渠头学校上学并负担了今后上学的费用,慈善总会、红十字会、残联等部门捐赠2万多元生活救助款,解决了他家庭的后顾之忧。

    此外,为了让贫困户应享尽享国家政策的红利,在邢若鸿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古郊村348名贫困学生全部享受教育扶贫,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率达到100%;189人享受“136”健康兜底扶贫报销总额达171万多元,58人享受慢性病补助政策;易地扶贫搬迁56户218人,危房改造23户89人,住房安全率达到100%。

在千方百计为村民增加经济收入的同时,邢若鸿还不忘提升村民的精神风貌。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共建活动,每年协调省市剧团开展送戏下乡活动,为广大群众送去了精神食粮;组织开展重阳节、春节“尊老敬老孝老”活动,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做孝老饭,为老人们拍“全家福”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村风的转变。组织捐书助学活动,文化下乡活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困难,累计近30万元。

一桩桩、一件件实事,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如今,古郊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249户775人全部实现了稳定脱贫。邢若鸿自豪地说:他兑现了自己刚入村时立下的“不拔穷根不离村”的誓言。

三年半时间转瞬即逝,2019年底,本可以任期结束回家照顾家人,但邢若鸿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继续留任,因为在这三年多时间,他和村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已成为古郊村的一员,村里的每一户群众都成为他的牵挂。“接下来,我要主抓产业发展,借助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开通,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同时继续发展中药材产业,扩大特色中药材种植,真正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谈到今后的打算,邢若鸿信心满满。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