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扶贫故事】热血80后的“三言两语”

发布时间: 2020-11-21 11:47:12 信息来源: 网信晋城

字号:

请打开微信扫一扫

打印

崔俊,一个热血沸腾的八零后,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2017年12月,他被阳城电厂选派到北留镇安岭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由一名城里的“电厂人”变成了村里的“扶贫人”。

这位年轻的“扶贫人”没有过多的豪言壮语,但是他却用“三言两语”道出了安岭村的“脱贫史”,和他在这块土地上的“奋斗史”:

大家放心去种,销售的事交给我

安岭村有耕地997亩,土质肥沃,适合农作物种植,崔俊就鼓励老百姓发挥土地优势,大力种植天然、绿色、无公害的农产品。

老百姓们顾虑重重,别人都发展工业项目,现在咱们种粮食,粮食能卖出去?他鼓励道:“大家放心去种,销售的事交给我!”

秋天到了,小麦、谷子颗粒归仓,核桃、蔬菜喜获丰收。崔俊协调阳城电厂职工食堂优先选购村里的农副产品,一下子就卖出小米2600多斤、贫困群众自家磨的白面1500多斤。

三年来,他帮助村民销售小麦面150220斤、小米24535斤、核桃13174斤,销售金额共计60余万元。有这么一位得力的“推销员”,村民们再也不发愁自家的粮食卖不出去了。

一定要把加工厂建起来!

安岭村34户、108人全部脱贫,但如何进一步巩固脱贫、实现持续增收,这是崔俊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他与村“两委”班子研究,决定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现劳务输出和消化,继而进一步延伸绿色产业链,推动脱贫产业做大做活,用实打实的扶贫项目帮助群众增收。

目标非常明确,一定要建起自己的粮食加工厂!崔俊嘴皮磨破,办法想尽,筹集到56万元的资金,之后就是马不停蹄的参观、学习、开工、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2018年12月,安岭村自己的杂粮加工厂建成了!

崔俊在杂粮包装袋上附上二维码,消费者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以线上购买。

崔俊跑完建设跑销售,为杂粮加工厂争取回第一个大单——向阳城电厂提供15580斤小麦面粉,拿到了第一桶金。2019年6月,杂粮加工厂正式注册商标“益富安岭”,并与贫困户签订了扶贫收益协议书,助力贫困户增收致富。

崔俊在加工厂查看腐竹生产情况

村里的贫困户有了着落,可崔俊心里还惦记着搬迁到壁河村移民安置点的那23户,和村“两委”深入研究后,决定借鉴建设杂粮加工厂的经验,在安置点附近新建一个加工腐竹的豆制品加工厂。2019年,“豆丰源”豆制品加工厂建成,当年就安置安岭村17个劳力,并为入股贫困户每户分红3250元。

建起了“益富安岭”和“豆丰源”两个加工厂,就牵住了安岭村脱贫致富的“牛鼻子”,看着红火的加工厂,崔俊与村民们走在脱贫路上,更有信心、更加意气风发!

安岭村要走绿色发展的道路

崔俊并没有满足于粮食种植和加工厂带来的眼前收益,他认为,安岭村未来必须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两山”理论,坚持走绿色发展这条路。

他组织村“两委”班子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拆除旧房110多间、旱厕100多座,拆除后空出的土地建成小块绿地和口袋公园。

组织党员群众建起了35亩的名优果品采摘园,解决了39个贫困群众的就业问题,为贫困户每户分红200元。利用采摘园林下土地,种植20亩红辣椒,2020年获得收入1万多元。

在他的努力下,安岭村正在绿起来、富起来、靓起来,正在蜕变成一个能留住群众、留住游客、留住乡愁,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农村。

进村第一天,崔俊摸着胸前的党徽说:“我一定要对得起党组织重托,为困难群众真正做点事情”。

三年后的一天,他摸着地里的红辣椒说:“我可以很欣慰的说,安岭村走上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一条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是的,在“三言两语”之间,崔俊把“电厂人”的光和热转化为“扶贫人”的力和行,更转化为安岭村的安定与富足。


责任编辑: 张娅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