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城
晋城
是华夏文化发祥地之一
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之美誉
汇集“珏山吐月”“白马拖缰”“松林积雪”
“孔子回车”等历史遗迹和自然风光
现有文物总量6767处
其中国家重点文保单位66处
宋、金木结构古建筑占全国三分之一
同时拥有117座保存完好
特色鲜明的古城堡
其中,明清两代北方最大的古堡群
极具保护与开发价值
文明之城
晋城
围绕夺取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的目标
树立全市创文“一盘棋”思想
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
创文宣传品牌“晋文文”
一年累计演出20余场
让文明意识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打造“志爱晋城”志愿服务品牌
登记注册志愿者达35万人
文明行为、文明礼仪、文明风尚
在人民群众中已蔚然成风
平安之城
晋城
以平安建设为主抓手
以“三零”创建为重要契机
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锻造过硬政法铁军
不断提升打防管控精准化能力
连续五届20年被表彰为全国综治优秀市
三次捧回全国综治最高奖“长安杯”
群众安全感和执法满意度连续八年名列全省第一
为晋城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构筑坚强法治保障
能源之城
晋城
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
尤以煤铁为著,有"煤铁之乡"的盛誉
全市含煤面积占总面积的49%
无烟煤探明储量为273亿吨
占全国的1/4多,山西的1/2多
煤层气储量达6.8万亿立方米
占全国的近1/4
是全国重要的
无烟煤基地、煤层气基地、煤化工基地
立足全省“五大基地”建设
晋城积极推进能源革命
争做全省能源革命排头兵的领跑者
人文之城
晋城
自古人文厚重
是天文学家刘羲叟、古乐大师孔三传
明代文豪王国光、一代名相陈廷敬
文学巨匠赵树理等名人故里
北宋教育家程颢在晋城兴办学堂
开创了“程朱理学”
见证近百年历史的晋城一中
先后为国家培养出
中科院院士范守善、军事名将王幸生
潜航英雄刘开周等栋梁人才
曾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的“教育先进单位”奖状
每年为全国各大高校输送大量优秀人才
通达之城
晋城
由于地形地貌特征
不断完善道路改造
构建出“十纵十横两环”的道路交通路网
近两年又新增19座人行天桥
有颜色各异的“彩虹”天桥
也有“高颜值”的环形天桥
还有自带观光电梯的功能性天桥
通过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和人车分流的科学设计
有效地疏解了市区交通通行压力
极大地增强了市民出行的安全性
智慧之城
晋城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和5G商用试点
以“1183”的大数据蓝图
奋力打造中等智能城市全国样板
建成了全市统一的服务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
实现了智慧城市示范应用和领航应用
数据在“云端”流动起来
通过数据的互联互通、开放共享
为城市装上了“智慧的大脑”
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
智慧工业、智慧农业、智慧旅游等应用的实践
让人们更好地
感知城市跳动的“脉搏”
感受智慧生活的无限可能
方便之城
晋城
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优化政务服务水平
营造“六最”营商环境
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服务中心
涵盖56家单位的600余项
行政审批和社会服务事项
同时在全省率先启动了
“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网通办”的办事模式
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
“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便利便捷
有效助推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
科技之城
晋城
是中国最大机器人制造基地
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在我市的重点项目之一
通过“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双轮驱动
晋城制造谷正在向“世界光谷”迈进
本土化工企业——兴高集团运用大数据技术
率先实现5G+互联网+智慧工厂
在走好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
以转型综改、先行先试为动力
投资100亿元推动巴公园区
由传统煤化工向精细煤化工转型
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基地
投资130亿元建设南村绿色智能铸造产业园
晋钢智能铸造科技产业园
打造全国高端智能铸造产业集聚区
突破“一煤独大”的产业格局
晋城在科技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自信
康养之城
晋城
地理优势禀赋,气候条件宜人
文旅资源荟萃,生态环境优美
皇城相府、王莽岭、蟒河、珏山、历山、青莲寺
等人文古迹与自然风光众多
为城市注入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缤纷色彩
机场、高铁的迅猛建设
为城市的发展再添“新翼”
城际公交、1元公交、门票免费等惠民政策
进一步激活了旅游市场活力
同时,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
构建“住、养、医、护、康”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
“洞头速度”“丹河速度”“白马速度”“凤城速度”
跑出了康养产业的“加速度”
人民群众的尊严感、幸福感、获得感明显增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金光大道
晋城人以
崇实守信 开放包容 争先创新
的城市精神
奋勇前进 解放思想 先行先试 狠抓落实
在新赛道上奋力开创
新时代美丽晋城高质量转型发展新局面